家電業的專業化門檻不降反升:小米華為等巨頭跨界後難紮根


家電業的專業化門檻不降反升:小米華為等巨頭跨界後難紮根


今年如果還有人,想在家電行業“投個機”、“撈一票”,家電圈奉勸一些企業和商家,不管是造家電,還是賣家電,沒有一點真功夫,沒有幾把金剛鑽,就不要再進來“自尋死路”。

文劍||撰稿

今年一季度的中國家電市場,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除了小家電、空調等少數品類外,其它家電品類一如既往地處在低迷的通道中,穩步回調,或陷入滯漲,或遭遇下跌。同樣,越來越多的家電經銷商,對於一線市場的競爭陷入了渾身乏力狀態之中,既疲勞又缺乏信心。

對於當前家電市場持續下跌的原因,除了外部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以及房地產等關聯產業的拖累,眾多家電企業和商家告訴家電圈,核心根源還在於“僧多粥少”帶來的產業供大於求競爭亂局。這幾年間,不只是家電企業間存在著大量的製造產能過剩情況,家電零售渠道商也面臨著商家數量過剩的現實挑戰。

參與市場搶奪的企業和商家數量多了,在產業陷入調整的通道後,就自然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市場差勁、貨賣不動,顯然只是表面現象,更多的深層次變革已經開始:零售渠道的手段、模式和效率革命,已經持續三五年;市場推廣和促銷的變革,則處在低價搶單、高價搶眼球的複合多變階段;而整個家電消費則已經從單品盛行的時代,向成套化、場景化驅動的時代。

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加速推高家電產業的製造和零售進入門檻。不是所有人進來開個店,都能去賣家電的;更不是一些人通過貼牌,都能去搗鼓個家電企業來搶食吃。必須要通過“專業化”的門檻和能力,讓參與這一產業競爭的企業和商家們,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之後,藉助自身“真功夫”:即差異化的產品定義和研發能力,差異化的用戶服務和營銷能力;最終靠“看得見的商品”和“體驗到的服務”,解決用戶的需求。

回到一線家電市場上,這幾年來,在越來越多家電經銷商抱怨指責,日子越來越難過的背後,除了大家一直公開批判的家電品牌數量、家電產能過剩等問題,其實還有一個很多家電經銷商不願正視的現實,那就是賣家電的商家數量實在太多,不只是魚龍渾雜,還有大量的渾水摸魚者。

不管是以竄貨、倒貨為生的中小經銷商們,還是格力等一線大品牌的零售商們,或是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平臺的加盟商們,他們普遍都陷入“迷魂陣”中:生意不好、錢難賺、貨難賣。特別是一些家電經銷商,面臨電商網店的低價格衝擊,只能“進貨價當作零售價賣”;通過吃政策、返利來填補虧空,沒想到,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錢沒賺到多少,貨卻壓滿倉庫。

就在大量擁有10年,甚至20年從業經驗的家電經銷商們,紛紛遭遇經營和生存的挑戰下,卻有不少的新手、甚至毫無經驗的創業者們,開始加入了家電零售商的隊伍中,希望還可以在家電零售中“分一杯羹”:從大量的家電微商群體的悄悄崛起,到拼多多上培養的一大批投機商,以及家居建材行業的跨界擴張新品類,以及大量互聯網和電商企業在智能家居大潮下的順勢而為。

一邊是傳統家電零售陣營的海水漫灌,大量企業日子難過;另一邊卻是熱火朝天紛紛跨界家電產業,企業們紛紛搶食吃;在家電圈看來,無論外部的市場環境怎麼變化,時代的大潮如何噴湧而出,要想在家電這個看似傳統、卻又在積極擁抱互聯網的行業中立足紮根,必須要先從內部的知識更新、能力優化和體系建設入手,快速提升專業化的能力和優勢。

對於所有家電從業者來說,在後互聯網時代,特別是電商紅利消失,實體增長乏力,家電購買成套化、集成化的浪潮中,更應該重拾自己的專業化能力,特別是面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資源整合能力,最終通過更好的服務力來贏得用戶和市場。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