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文 | 棉花

展現高考壓力的《少年派》,頗為應景地選擇於高考後第二天的黃金檔開播,雖不敵上線26天的《我的真朋友》,仍憑藉著家庭教育題材的受眾強大及張嘉譯和閆妮的陣容,收視一直穩居前列。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相比於劇中涉及到的中年失業危機、二胎抉擇及中年戀愛觀等諸多話題,高中生的家庭教育,顯然是《少年派》的話題焦點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近幾年,隨著親子間的代際溝通成為收視的硬通貨,教育劇逐漸替代了婆媳劇原本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此類劇集,在收穫高收視的同時,卻大多呈現同質化,口碑平平。這種當下最接地氣兒的話題劇,又會帶來哪些思考和啟示呢?

立足當下,聚焦兩代人的雙向成長

《少年派》立足當下的年輕一代,講述了趙今麥飾演的2014級高中生林妙妙,在高中入學後,和父母林大為、王勝男全家一同“備戰”高考的故事,展現親子兩代人充滿衝突和磨合的雙向成長。“90後”、“00後”的同齡設定,也易於不少年輕觀眾觀劇時的身份代入。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劇中的林妙妙,活潑天真,極具個性,但在面臨學業的壓力時,也會焦慮不已。相比於女主的平凡,其他角色光環更甚,“學霸校草”錢三一,沉默內斂,內心卻極其嚮往自由;“校花”鄧小琪優秀得耀眼,但卻由於家庭的緣故缺乏安全感;“富二代”江天昊看似渾渾噩噩,其實對未來卻早有規劃。

與之對應,劇中對“70後”父母一代的家庭觀念和教育觀念也有所展示。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處於“新”與“舊”的轉換節點,夫妻兩人圍繞孩子教育的不同理念,也自帶矛盾,使得他們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很大的成長空間。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林大為和王勝男“女強男弱”的設定,也與當下大多數家庭“母親唱紅臉,父親唱白臉”的教育方式相契合。中國式“虎媽”王勝男,習慣把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推崇“全方位+無條件”的嚴厲管理的教育思路。如在林妙妙踏進高中校門的第一天,王勝男就算好日子,為女兒敲響高考倒計時1010天的警鐘。“貓爸”林大為的教育理念,則更為開明,看重對孩子的理解和陪伴,卻往往在與妻子的交鋒中處於劣勢。

嚴肅活潑的高中生活,缺失細節支撐的懸浮感

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劇一樣,《少年派》也採用了高中校園劇情線、父母日常劇情線和父母子女互動劇情線,三條並行的敘事手法。就目前播出的劇情而言,林妙妙在學校中與錢三一、鄧小琪及江天昊的校園學習生活的篇幅較多,是不弱於家庭教育之外的重頭戲。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少年派》從高考的角度切入青少年的成長故事,展現了初中畢業生們適應並融入高中生活的過程。劇中食堂打飯的爭分奪秒、宿舍集體生活的磨合、跑操時的勵志口號及黑板上的數學公式或英語語法等,都喚醒了不少觀眾關於備戰高考的回憶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但在凸顯真實性的劇情細節上,《少年派》的處理卻算不上考究。其中最為明顯的一處槽點,便是服裝。主角們白襯衫、藍格超短裙和小西裝的著裝,對標日韓貴族中學的校服,和背景裡身著男女統一的藍色運動服的其他同學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劇組演員和真學生的區別如此分明。

此外,該劇的場景及劇情設置,也存在著一定的與現實情況脫節的問題。比如,劇中女生粉色系、男生藍色系的色彩搭配感十足的豪華學生宿舍,學霸能夠戴耳機上課的特權,學生對學校社團活動甚至學生會的高度參與,都讓不少觀眾在觀劇後不免失望,做出“本來以為是一部反映現實高中生活的劇,沒想到就一懸浮劇,假得不能再假了”的評價。

“教育”題材扎堆,代際溝通仍為痛點話題

在以往的同類型劇集中,2015年的《虎媽貓爸》,聚焦孩子的小學教育和學區房問題,率先吹響了家庭教育劇的號角;2016年的《小別離》,講述初中生孩子的教育和出國留學經歷,其熱度和口碑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的《陪讀媽媽》,另闢蹊徑,著眼於留學生教育和家庭生活,卻未能出圈。

總的來說,真實且貼近生活的劇情設置與劇集的好評度成正相關。教育劇雖可以憑藉題材紅利,引發觀眾的共鳴,但浮誇的表演和狗血的劇情,也會在現實的對比下,顯得格外扎眼,同樣趕客。比如《少年派》中,對於中年危機、網絡直播及P2P商業模式等的討論,就存在一定的誇張處理,無法真實地還原當代都市生活。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少年派》雖然在刻畫青春期與更年期的交鋒之外,不乏“懸浮”劇情,也的確展現了不少痛點話題。比如劇中“你們的生活都還沒有過明白,為什麼把我給生出來”、“與其說是我們陪你,不如說是讓你多陪陪我們”等金句臺詞,還有劇中父親林大為總結的母女“三齣戲”(“喜相逢其樂融融”、“兩相厭”及“惜別離”三個相處階段),都頗具感染力。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父母和孩子代際溝通的主題,不僅是當下各綜藝的心頭好,也是家庭教育劇想要呈現的賣點。所以在此類劇集中,前期父母一方往往秉持著高姿態和優越感,居高臨下地教育一個個看似任性囂張的孩子。隨著劇情的發展,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在雙方各退一步的換位思考和有效溝通後,消弭於圓滿的結局。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直擊高考備考,家庭教育題材為何扎堆?

雖然套路大致相似,但競爭依然激烈。與《少年派》的視角相似,繼《小別離》之後同為檸萌“教育系列三部曲”的《小歡喜》,聚焦三個高考備考家庭,日前也曾借高考的熱度,適時地跟進了宣傳,或將與《少年派》成對壘之勢。

孩子想要走自己選擇的路,和父母想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固有力量對抗,一直存在。但無論是情景喜劇,還是年代大劇,或許在展現家庭衝突的同時,那些中國特色“家文化”裡無法掩飾的溫情,才是最打動觀眾的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