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快遞小哥虧了嗎?

教育 中國經濟網 2017-04-02

火爆求職季,“快遞小哥”需求大增,引來眾多大學生競相應聘。其中,有不乏本科畢業生求職“快遞小哥”。隨著電商的發展,大學生兼職做“快遞小哥”在校園有蔓延之勢。大學生當“快遞小哥”,是為眼前的利益還是有長遠打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蘭州各高校展開了相關調查。(3月27日《中國青年報》)

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有蔓延之勢,引來非議和吐槽,有人擔心,大學生做快遞,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太虧了!有人認為這是極大的人才浪費,有人認為這是鑽錢眼等等。其實這些擔心是多餘的,筆者以為,這個很正常。認為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是浪費人才的想法,實際上是招聘現實與就業需求的雙向選擇的不對稱,現實沒有與理想接軌。這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最好詮釋。大學生做快遞小哥不管是為了“近利”或者是“遠謀”都不是個問題,問題是喜歡不喜歡,需要不需要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一看,大學生能不能做快遞小哥?回答是肯定的。在一些人看來,國家培養一名大學生的成本不小,家庭支付的資本也不少。從經濟賬算來,大學生當大學生做快遞小哥吃虧划不來。但是我們看到在很多年前,一個村子出了個大學生事了不起的事,可是如今大學生多如過江之鯽,已經很普遍了。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稀缺,北大才子賣豬肉、博士生研究生當快遞員、清潔工也是很正常之事。所以大學生能不能做快遞小哥既不吃虧也不是什麼人才浪費,我們國家真正上來說不是缺少大學生,而是缺少大學生專業人才。

其次,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是市場需求與就業接軌。有需求就有市場。大學生做快遞小哥,這是自我轉變就業觀念。我們看到,如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無情的事實說明,現實與理想有一定的距離,仍然沒有走出“最難就業季”,一方面招工難,一邊銜著草一邊餓死牛。大學生應該轉變“精英”意識,樹立普通勞動者觀念,降低期望值,拓寬就業領域。在擇業時,首先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不僅要考慮“我想從事什麼”,更要考慮“我適合幹什麼”,確定符合實際的期望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破除職業等級觀念,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僅鍛鍊自己,而且幹出成績,就會有出息地實現自身價值。

再者,大學生做快遞小哥既有“近利”也有“遠謀”。 如今碩士生、博士生、大學生多了去了,不是什麼緊俏品,未必碩士生、博士生就要就業於白領、金領崗位,幹藍領、灰領、粉領也很正常。尤其是在就業難的當下,大家都去擠獨木橋,找“好工作”在一棵樹上吊死人,不如先放下架子,去做快遞小哥,先“跑腿鍛鍊”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練淬火,這既鍛鍊了自己,又為自己的上升渠道拓寬了空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實惠。

大學生做快遞小哥也是一種“遠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先從最難最艱苦的地方幹起,是為打牢就業基礎奠基。高爾基說,“一個人的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物,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先從小事做起”。最艱苦的地方最能鍛鍊人,最沒有出息的地方也最能出人才。何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使大學生做快遞小哥這塊“跳板”不能為他們“彈跳”提供用武之地,但是做好這項工作也能發揮作用,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至於有人擔心,大學生做快遞小哥蔓延開來會造成人才浪費也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到一定程度,市場飽和了,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需要擔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