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大橋:寬度僅80公里,卻能連接世界90%人口的交通大動脈!

交通 白令海峽 歐洲 亞洲 經濟 草民有話說 2018-11-26

前幾天寫了一篇名叫《白令海峽寬度僅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的文章,遭到許多網友的吐槽和不解,甚至有人說修這樣的通道完全沒有意義,費時又費力。於是筆者就在想,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了這麼多人的不能理解呢?

後來仔細琢磨了一下,其實那篇文章中的地圖本身就有一些問題:平面地圖的比例問題,讓人不能簡單透徹的看出亞洲和北美真實的距離。今天在這裡,就用一張圖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白令海峽跨海大橋勢在必行,以及這條跨洲際通道建成之後究竟會有多強。(請看如下圖)

白令海大橋:寬度僅80公里,卻能連接世界90%人口的交通大動脈!

在上圖中,其實就存在很大的視覺誤區。比如說:乍一看,從我國中部城市武漢,到芝加哥的最短距離是直接跨越太平洋的那條黃線,但其實黃線的距離是14870公里,而如果從白令海峽附近經過的話,最短的線路則只需要11680公里。這也是為什麼東亞和北美的飛機、輪船都會繞行白令海附近的原因,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上圖灰色的航線可以看出航線看出。

我們通過一個北極視角的地圖,並且表明兩條線路的路徑,便可以得到更直觀的信息(如下圖)。

白令海大橋:寬度僅80公里,卻能連接世界90%人口的交通大動脈!

僅上圖中標註的亞洲,以及北美國家的人口,就能佔到世界總人口的60%以上,而這些地區的經濟總量同樣驚人。根據2015年的數據,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約74億,上圖地區就佔比60%,不含南美洲、大洋洲。並且,東、南亞地區的人口比重佔世界的50%以上,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心也將會往這一區域傾斜。因此,縮短並兩個地方的交通距離,加強兩個地區的溝通交流是極其有必要的

我們都知道,在航海時代之前,其實世界貿易主要是通過陸上交通來進行的,比如我國古代貫穿歐亞非的絲綢之路,並且這種格局持續了幾千年。而到了15世紀前後,隨著我國明朝海運的強盛,以及歐洲航海時代的來臨,世界貿易從此進入海運時代。那麼海運時代真的能夠持久嗎?顯然是不能的。

白令海大橋:寬度僅80公里,卻能連接世界90%人口的交通大動脈!

海運時代最大的弊端是速度問題,以及安全性問題。比如說,從我國到北美地區的遠洋巨輪一個來回需要25天以上,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時間將會變得更久。並且沿途還可能遭遇颱風等惡劣天氣以及海盜的襲擊,安全性比較差,若改用火車,這一劣勢則會改善很多。

打比方說,白令海峽大橋(隧道)如果打通,我們通過跨洲際鐵路輸送貨物去往北美洲需要多久呢?

按照12000公里的總里程來算,以目前普通貨運火車12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去往美國只需要100個小時,也就是約四天左右的時間。再加上目前鐵路建設的進程,火車提速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按照現今中國高鐵的速度,去往美國也只需要30-40小時,更何況中國已經在研究時速1000公里、2000公里,甚至是4000公里的超級高鐵,可能以後去美國只需要三小時,並且高緯度地區又沒有颱風,可以說是風雨無阻。

白令海大橋:寬度僅80公里,卻能連接世界90%人口的交通大動脈!

總的來說,在目前空中物流降價無望、海運物流提速無望的情況下,鐵路物流絕對是未來的大方向,如果白令海峽真的大同,那麼世界交通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紀元,去美洲、歐洲、甚至非洲將會想乘坐城際地鐵一樣方便。而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可能都會失去全球交通咽喉的地位,試問能夠有機會掌握著全球90%人口溝通運輸的大動脈,即使是俄羅斯、亦或者是美國又將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