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票到月臺,帶你走進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

交通 民生 社會 新浪樂居 2017-07-04

28日上午11點24分,伴隨著站臺人群傳出的一陣陣歡呼,一列“小媚眼”從上麥西站緩緩駛出月臺,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正式開啟試運行。

從買票到月臺,帶你走進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

28日11點24分,“小媚眼”沿著上麥西出發,逐漸加速,很快便來到了第一個站點老灣塘站,此時時間顯示11點27分。

本次試運行線路全長12.9公里,從下麥西站,沿途經過老灣塘、閱山湖公園站、林城西路站、觀山湖公園站、國際生態會議中心站、陽關站、新寨站、白鷺湖站、貴陽北站站一共10個站點。目前,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10個車站已全部完成裝修。

“歡迎乘坐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車廂傳出廣播提示音,車輛短暫停靠了20秒,再次出發。記者在車廂內看到,在車門的上方,設有一塊顯示屏,每一站啟動後,都會不斷更新站點信息,提示乘客所在位置,並採用了普通話和英語兩種方式進行站點播報,提醒乘客注意下車。

此外,車廂內還配有變頻空調,在進入地下時,絲毫不覺得悶熱,空氣很流通。

車廂內座位排列在兩側,中間是站立扶手和拉環。記者發現拉環高低不同,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

在行駛過程中,每到一個站點,很多人都用相機拍照留念。記者實測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手機信號和4g網絡都比較穩定,非常方便。

11點47分,到達貴陽北站,10個站總耗時23分鐘,加上停靠的時間,平均每個站運行時間不足3分鐘。

據工作人員介紹,列車時速最快能達到80公里每小時,平均旅行時速為35公里,雖然速度不快,但不堵車。

據貴陽軌道交通公司副總經理李焱介紹,通常試運行時間不少於三個月。

整個試運行階段,列車在軌道上空載試跑,不對外售票載客。李焱說,試運行期間,他們將對檢查出來的有關問題進行整改,整改完成並在相關部門組織下進行試運營基本條件專家評審,評審通過並取得載客試運營資質以及政府批准的票價公佈後,進入載客試運營階段。

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試運行期間,市民群眾雖然不能進入車站購票上車,但貴陽軌道公司會有計劃的邀請社會各界代表進行試乘體驗,聽取市民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

數字解讀1號線觀山湖段

從買票到月臺,帶你走進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

小媚眼啥個性

從買票到月臺,帶你走進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

作為貴陽地鐵1號線使用的車輛,貴陽地鐵“小媚眼”可謂是充滿了貴州元素。

設計師介紹,從外觀上看,如果把頭燈比作列車的雙眼,它外部的黑色線條就像給它畫了眼線,加上紅色的車燈,恰似嫵媚的眼睛,因此“小媚眼”的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在車頭的正面,採用彎彎的月牙展示一張美麗的笑臉,代表貴陽地鐵的微笑服務,也代表貴陽城市“知行合一”的精神,歡迎八方來客的博大胸懷。

“小媚眼”採用的是國內常用的B型車,車寬2.8米、高3.8米、車體有效長度19.8米,較A型車更為“苗條輕巧”。其最高運行速度為80km/h,平均旅行速度為35km/h。每列車採用6輛編組(4動2拖),定員載客量1460人,最大載客量為2062人。

目前7成的城市,都使用B型車。如果按一輛公交車運載旅客50人計算,一輛由六節車廂編組的B型車載客量,相當於28輛公交車的運客量。

各站點啥模樣

從買票到月臺,帶你走進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觀山湖段

隨著試運行的開始,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站點揭開神祕面紗。站點究竟長啥模樣?記者以首通段最大車站———林城西路站為例進行介紹。

位於觀山湖區林城西路和誠信路十字路口處的林城西路站。該站為軌道交通1號線首通段面積最大的站點,也是軌道交通1、2號線換乘站。車站的整體採用了淺白灰色調的風格,車站內的立柱使用了白色石料,車站頂部也使用白色網格式的鏤空設計,地面和牆面都使用了灰色石料,搭配長條狀的燈帶照明,讓整個站廳顯得非常的簡約、大氣,縱深既視感強烈。

站廳內採用英式掛鐘顯示,圓形的鐘面給直線型佈置的裝修風格帶來一點視覺上的跳躍感。

進入站廳後,在大門左側是一排自動售票區。這裡專門設有服務檯,工作人員能為大家提供換幣、購票等服務。

在服務檯兩側,是進出站的閘機。市民可以使用車票或者充值卡刷卡進入。在閘機前方,設有安檢機。

從閘機進入後,市民可以通過扶梯和垂直電梯,進入乘車月臺。

談資——

下穿南明河,每天僅推進“0.9米”、220米落差,創下國內新紀錄、移花接木,大廈樁基託換。細說1號線上“三大亮點”

●下穿南明河,每天僅推進“0.9米”

在軌道施工中,下穿河流絕對是一項難題。在貴陽軌道1號線的施工中,貴陽地鐵1號線兩次下穿南明河,分別為中山路站—人民廣場站區間總長430m和人民廣場站—朝陽影劇院區間總長70m,這成為了貴陽軌道施工中一大亮點。

據貴陽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南明河在上方,加上河底下方又有大量溶洞,此外兩個站點區間又身處鬧市區,根本無法採用傳統的爆破開挖施工。

為此,施工人員施工前採用中距離地質雷達、紅外探水和短距離超前探孔等綜合地質預報手段進行探測,對發現的岩溶及時採取處理措施。另外,在防滲漏方面,採用全斷面帷幕注漿的方式進行加固,防止南明河水通過未知的岩溶通道與隧道連通,發生滲漏;同時,在下穿段隧道開挖時,採用掘進機開挖施工新技術,其無爆破震動,無安全風險,這就降低了噪音對周邊的干擾。

項目在穿河施工過程中,採用全斷面帷幕注漿加掘進機冷開施工工藝,南明河下的施工推進可以說以釐米來計算,南明河下的隧道每天只能推進0.9米。

●220米落差,創下國內新紀錄

1號線從觀山湖區到主城區落差220m,且主要集中在貴陽北站到安雲路站區間,該區間直線距離3.7km,落差161m,自然坡度達54‰,創造了國內軌道交通線路高差的新紀錄,超過了普通直線電機車輛的爬坡能力。

根據對1號線連續坡道段等工程特點和運營安全考量,為了解決上坡電能消耗大、下坡制動發熱和回收動能等問題,在長大坡道供電分區內,市軌道公司創新採用上、下行直流牽引網並聯供電技術,同時設置再生制動能量吸收裝置,從而有效利用列車再生制動能量。該方案實施後,既能大量節省運營電費,又不影響供電,可靠性高。

貴陽軌道交通還採用了再生制動能量回饋裝置,在整個軌道交通供電線網上實現了列車電制動時多餘能量的回饋和吸收,並根據吸收功率的大小自動調節導通比以維持線網電壓恆定,充分利用列車制動所產生的電能,並有效地減少隧道內因電阻發熱而產生的溫升,起到化害為利,節能減排的作用。

●移花接木,大廈樁基託換

在軌道1號線施工中,施工單位完成了總重4048噸、15層高的三鑫大廈樁基託換,這是“房屋樁基控制託換技術”在貴州的首次運用。

三鑫大廈位於黔靈西路與合群路交叉口,其正下方,是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的隧道。由於三鑫大廈的樁基距離隧道上方太近,成為一號線貫通的制約瓶頸。

為保證1號線及時完工,同時保護大廈的結構安全,經過整整一年的前期準備,施工單位對三鑫大廈運用了“房屋樁基控制託換技術”對大廈進行樁基替換。

地下管網太複雜、暗河溶洞很常見、建築交通攔路虎,解讀施工過程“三大難點”

●地下管網太複雜

在貴陽軌道交通的施工過程中,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網,成為施工的第一道難題。

據統計,在貴陽的地下至少有自來水、雨汙水、燃氣、電力、通訊等8類管線。由於年代久遠,許多管線檔案資料在市城建檔案館已查不到,給施工帶來了困擾。以中山路為例,貴陽幾乎所有的管線都經過那裡,時間久了找不到圖紙,施工方只能先進行“探溝”。所謂探溝,就是施工方探測確定施工區內是否有管線及具體管線類型的壕溝。一般情況下,施工人員首先沿著車站(施工區),往外擴1米或者1米5寬的探測槽,然後用雷達探測儀進行檢測,發現影響施工的管網,就與相關責任單位協商進行遷移。

有的管網涉及的單位太多,常常需要多部門配合解決,遷移時間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暗河溶洞很常見

在貴陽城市下方,各種溶洞、暗河是施工人員最常遇到的問題。

以1號線延安路站為例,由於豐富的地下水系,延安路站基坑日湧水量達11806至23612立方米,同一站點2號線上的基坑日湧水量則達2141至4282立方米。日湧水量2141立方米,意味著平均每分鐘地下水從岩層中湧出的水量達1.49立方米,這相當於79只桶裝水(每桶18.9升)的水量。

溶洞也是常見的問題。在岩溶情況較嚴重的1號線雅關至蠻坡區間,施工隊曾經遇到一個50米高、10米跨度的巨大地下水溶洞,

“喀斯特地貌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如果對各城市地鐵建設的困難程度進行評級的話,貴陽地鐵的建設難度無疑是最靠前的。”市軌道交通公司總工程師陳發達說。

●建築交通攔路虎

城區複雜的交通和密集的建築無疑是軌道施工的攔路虎。

貴陽軌道交通建築師說,1號線建設最大的難點在老城區。軌道交通線路南北貫徹老城區,加上站點多位於主幹道交叉路口。由於老城區的建築密集,交通流量已近飽和狀態,施工難度非常大。

以河濱公園站點為例,工人們在地下30米的隧道內工作,隧道內每天只進行一次爆破作業,還必須在專業控震單位和公安部門的監測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每一次施工都必須全面的規劃。因為一旦組織疏解不利,極有可能引起交通癱瘓。”軌道公司工作人員說,為保障城區交通,多部門委託昆明理工大學相關專家,針對貴陽市特別是老城區交通的現狀和特點,編制了一套地鐵工程實施期間的交通組織與疏解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