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內從重慶就能到北京 “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助力重慶交通建設

交通 經濟 眼鏡蛇 大學 重慶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 2017-09-17

近日,重慶最重要的引智引才盛會—2017年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順利閉幕。閉幕式現場成功簽約引進了一批高端外籍人才,壯大了重慶創新創業的人才隊伍。其中,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Richard M. Stephan就是看準了重慶創新創業的優勢環境前來尋求合作機遇。

1小時內從重慶就能到北京 “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助力重慶交通建設

記者瞭解到,此次Richard教授是攜帶著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巴西“磁懸浮—眼鏡蛇”項目而來,將與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最先進的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作為將於該項目的重要參與者,Richard教授已被兩江新區作為高端人才正式引入。

據介紹,“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研發成功後,列車行車時速可達2000公里,未來有望1小時之內即從重慶抵達北京。

超聲速 “近地飛行” 時速可達2000公里

記者瞭解到,“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是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與中國航天三院作為發起人,與國內其它五家高校和科研院聯合進行研發的科技創新型項目,計劃10年完成,已經獲得湖北省政府及相關單位支持,落地武漢市,並於今年8月30日在武漢舉行了新聞發佈會。

據悉,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的主要研發基地之一,該院特聘原美國南方大學物理系終生教授範江弟博士為首席科學家領導超導團隊加入該項目,並負責該項目的關鍵部分—超導磁懸浮技術的工程設計和實施。

“首先我要給大家明確下,平常大家聽到的磁懸浮列車用的是電,是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懸浮和導向,我們這個項目應用的是超導磁懸浮技術。”範江弟告訴記者。

原來,“高速飛行列車”是利用低真空環境和超聲速外形減小空氣阻力,通過磁懸浮減小摩擦阻力,實現超聲速運行的運輸系統,是將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相結合,研製出的新一代交通工具,致力於實現超聲速的“近地飛行”

據瞭解,該項目將按照“三步走”戰略逐步實施。首先是具備時速1000公里的運輸能力,建設區域性城際交通網;再是具備時速2000公里的運輸能力,建設國家超級城市群之間的1小時交通網;最後,該項目將有望具備時速4000公里的運輸能力,建設“一帶一路”交通網,打造一張繼航天、高鐵、核電之後的中國新名片。

“安全性將是‘高速飛行列車’首要考慮的因素。”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速飛行列車”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列車的提速將按照人所能承受的速度緩慢增加,即將到達時的減速也是同理。此外,車體內部會設置環境控制系統來保障人所必需的氧氣含量、溫度、溼度等。

借“國創會”成功引才 計劃三年內完成十幾公里試驗線路

據悉,“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已進入研究論證階段,此次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借2017國創會之機,成功引入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應用超導實驗室電氣工程系Richard教授,並攜帶 “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在國創會上精彩亮相。

“其實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最早是中國人在研究,但是在中國這項技術沒走出實驗室,美國巴西學去並走在了我們前面,然而由於缺乏資金,所以他們又來中國尋找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 範江弟告訴記者。

巴西城市軌道交通 “眼鏡蛇”項目成品圖

據範江弟介紹,巴西的“磁懸浮—眼鏡蛇”項目,主要致力於以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Richard和他的團隊從1998年就開始了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資金所以沒有繼續下去,如果把這個項目引進中國,預計三年內便可完成十幾公里的試驗線路。

“此次引入巴西團隊將對項目的開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範江弟告訴記者,巴西團隊的超導磁懸浮“眼鏡蛇”中低速列車已經可以用於城市大眾交通系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準備全盤將該技術轉移到重慶,鋪設一段15公里左右到江北機場的商業運營線路,在此基礎上,再引發每小時1000公里的真空管道高速磁懸浮車,進而發展到時速2000公里。

交通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群眾便捷出行是重要的民生實事。近年來重慶的交通發展日新月異,軌道交通更是日益成為重慶市民日常出行的首選公共交通工具,重慶市不斷進行著軌道交通創新運營模式的探索,以促進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運行正變得越來越順暢。

記者瞭解到,未來重慶市將立足組團式分佈的城市特點,進一步加強城市交通規劃建設,加快“智慧交通”建設步伐,促進各類交通方式互聯互通,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千方百計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舒適,讓人們分享交通建設發展的成果。

(記者 王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