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濰坊者得膠東,煙臺青島百年前的“濰縣爭奪戰”

膠萊河 清朝 渤海 沂山 膠東故事會 2017-04-03

通常意義上,膠東指的是膠萊河以東的地區。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地處膠萊河以西的濰坊並不算膠東。

雖然不屬於膠東,但濰坊(老濰縣)對膠東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影響意義。從歷史上看,想要成為膠東半島的龍頭城市(老大),首先要過“濰縣”這一關,所謂得濰坊者得膠東。正因為如此,在百年以前的1900年代初期,煙臺和青島這兩座城市曾為濰縣而展開“明爭暗鬥”。最終,青島勝出,成為膠東的第一號城市,奠定了現在的半島城市格局。

為何濰坊(濰縣)會對膠東地區的發展有如此大的影響?關鍵在於區位。關於濰坊的區位重要性,《濰坊市志》是這麼描述:“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西部, 地南倚沂山,北瀕渤海,東連海港名城青島、煙臺,西接工礦重鎮淄博、 東營。”從地圖上看,濰坊處在膠東半島和山東內地之間,形狀像一個脖子。

得濰坊者得膠東,煙臺青島百年前的“濰縣爭奪戰”

眾所周知,近代以來,煙臺、青島以開埠海運起家,而海運的一大關鍵在於經濟腹地。而地處山東咽喉處的濰坊,是東西向物流的集散地,就成為“必爭之地”。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1900年代初期的老濰縣,十分繁華,“清末以來,隨著海禁的開放,膠濟鐵路的建成,濰縣城(濰城區)成為魯東重鎮和物資集散中心。1906年 濰縣闢為商埠,是山東省6大商埠之一,既是傳統的刺繡、首飾、銅器、小農具、土布等產品的貿易市場,又是新興起的豬鬃、髮網、草帽辮、黃煙的外貿集散地。”

上文提到的膠濟鐵路,實際上就是煙臺青島之間爭奪濰縣過程中一個環節。世人皆知,膠濟鐵路是青島開埠之後,德國人修建而成的山東半島範圍內第一條鐵路;但實際上,煙臺開埠早於青島30多年,在1861年-1910年前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煙臺才是膠東第一大城市。早在同治年間(1860年代末期),就有英國人提議主張修建煙臺到濰縣的鐵路,但並沒有結果。

得濰坊者得膠東,煙臺青島百年前的“濰縣爭奪戰”

(濰縣雖然位於膠萊河以西,但也近在咫尺,相當於膠東的門戶)

青島開埠之後,煙臺和青島之間對山東經濟腹地的爭奪日益激烈。膠濟鐵路沒有修建之前,從濰縣到煙臺和青島的路程差不多。濰縣到煙臺200多公里,到青島160多公里。雖然青島更近一些,但在清代,濰縣到登州(蓬萊)有官道(現在的國道206),比較好走;而青島以前只是即墨縣海邊的漁村,公路基礎不如煙濰路,因此青島的距離優勢並不明顯。

不過,1904年膠濟鐵路通車之後,青島的交通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從濰縣到青島暢通無阻,並且運輸成本比煙濰路大大降低。因此,從濰縣中轉的貨物大部分從青島出口,大概在1908年前後,青島進出口全面超過煙臺。

得濰坊者得膠東,煙臺青島百年前的“濰縣爭奪戰”

對此,清末的煙臺商界也有人提議,修建煙臺到濰坊的鐵路,以此對抗膠濟鐵路,但因德國人獨佔山東路權而沒有下文。

無奈之下,煙臺只能將精力放在煙濰公路上。在清代官道基礎上,煙臺到濰坊之間於1922年建成公路,全長276公里,在濰縣和膠濟鐵路相接。山東內地到煙臺的貨物,一般先乘火車在濰縣下車,然後轉到煙濰公路運到煙臺。

這種補救措施,雖然避免了當時煙臺的“徹底衰落”,但仍難和青島相抗衡,其影響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