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之光·長慶閃耀║長慶“三宅” 古韻出新

建築 文物 明朝 羅漢松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2017-06-09

文/金煥英

長慶,坐落於杭州的中心位置,得名於唐穆宗“長慶”年號。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孕育了勤勞樸實的長慶百姓,沉澱了屬於長慶的璀璨而深厚的文化印記。其中,長慶的古宅更是傳承了這一地區獨特的記憶,將濃郁的印跡與美好的回憶深深沉澱。

下城之光·長慶閃耀║長慶“三宅” 古韻出新

吳宅

古韻深厚,這裡曾是居住棲息的佳宅

穿行過慶春路的高樓大廈,漫步於車水馬龍的聯橋(古惠濟橋),就來到了新華路嶽官巷4號,這裡坐落著杭州市區保留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吳宅。

雖然宅子在四百多年裡幾易其主,數次改擴,但在土木瓦石之間仍能觸摸到有明一代特有的氣質,低調中的奢華,奢華中的低調。吳宅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初為學官殳雲橋、殳雲山兄弟(“殳”音“書”)所有,嶽官巷(杭州方言“學”與“嶽”諧音)因此得名,至清咸豐年間該建築由曾任雲南巡撫、雲貴總督等職的吳振棫(1792-1871)買下,後為吳氏後裔居住,故名吳宅。吳振棫悉心經營園宅,擴地七畝有餘,形成了由三條南北向並立軸線的五進院落。守敦堂、載德堂、四宜軒、華誼館,古色古香;廳堂明廊暗弄,假山蓮池花圃,工巧精緻;在肇新堂廊心牆保留了明代磚雕精品,喜鵲花卉、麒麟仙鹿、祥雲仙鶴、雙獅捧球、雙龍戲珠,栩栩如生。

沿著新華路來到雙眼井巷2號,這裡是清嘉慶年間刑部尚書、直隸總督樑肯堂(1717-1801)的舊居——樑宅。宅子佔地2000多平方米,四開間三進加天井,分東西兩條軸線,是杭州現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宅邸建築。整個建築分佈緊湊、分區有序、裝飾朴茂、精而不繁。在樑宅不遠處青春中學內,還有一幢二層建築——白衣寺,曾是杭州叢林名剎之一,白色的牆面,褐色的柱子門窗,中軸線上存前殿、大殿、後殿、老宗堂,無不顯示出古老的寺院特色。

由新華路往北,來到明宅,它是茅宅、陳宅兩座明代建築之總稱。茅宅今存兩進,一進轎廳,三間開,面闊7.5米;二進為正廳,五開間,面闊19.5米。1984年文物普查時在茅家廚房內發現60釐米見方的地坪磚一塊,上面刻有“明萬曆貳拾伍年造”(1597年)標記。兩宅均為木結構建築,金柱粗實、門檻高闊、石砌地坪、落地隔窗、寬闊庭院,怡然而居,悠然自得。

下城之光·長慶閃耀║長慶“三宅” 古韻出新

樑宅

有機更新,老宅煥發全新光彩

住在青春坊小區的陳老今年已是古稀之年,老爺子說起嶽官巷,記憶卻依舊清晰:“你可別小看這條長不過一百多米的小巷,歷史上卻發生過許多非同尋常的故事。”他說,嶽官巷原來有吳宅、陶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宅子遭到了嚴重破壞,宅子裡面的磚雕被人拿走去補牆鋪地,白皮松、羅漢松、楓梅、桂樹等百年以上各種名貴樹木全被砍光,明代楠木雕刻的“五富獻壽”被拆,連假山水池也難逃厄運,被砸的砸,毀的毀。

“幸運的是,上世紀90年代慶春路一帶的舊城改造,使得吳宅得以修復。”說話間,老爺子連聲稱讚這是明智之舉。1998年舊宅改造中,吳宅中、東軸線修復,並作為杭州市文物監管品交易市場、杭州市傳統工藝館對外免費開放,有四五十家鋪子,大到古董傢俱,小到書畫印石,古舊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蹤跡。

同樣經歷了老宅新用的還有樑宅。2004年,政府對樑宅進行修繕後,杭州中醫院和杭州中醫協會聯合開設了“廣興堂國醫館”,現在成了“杭州中醫文化博覽園”。走進園內,可以看見各種圖文資料和藏品陳列在館內的各個角落,生動地展示了杭州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到訪者既可以在館內得到技術精湛的各級名中醫的診療,還可以坐在古樸幽雅的保健茶室內品嚐由專業人員根據個人體質設計製作的保健藥膳和保健藥茶。這一古老、傳統的建築格局內全方位地展示出中國傳統醫學的神奇魅力,讓到訪者能真切地體會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城之光·長慶閃耀║長慶“三宅” 古韻出新

廣興堂國醫館

點滴碎片,蘊藏著長慶特殊的文化印記

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精神,而文物古蹟無疑是他們最獨特的載體。長慶古宅作為長慶獨特的文化印記,丟掉了他們,等於城市失去了記憶。

隨著時間的流逝,古宅似乎也慢慢成為長慶人民精神的一種象徵。老宅歷經數百年滄桑,幾經修復,卻最終得以保存下來。就像勤勤懇懇的長慶百姓,古樸卻堅韌、厚德而又充滿頑強的生命力。

家住遙祥寺巷的老人們親眼見證了白衣寺的榮辱興衰,自解放後這裡辦起了福利茶廠,後來又用來做倉庫,之前的歷史遺蹟也只能在房子的結構上看到了。老人們卻仍是心心念念殿上面的枋子,房頂上的望磚和走廊上的一根根柱子,尤其愛念叨老宗堂內那最能反映寺院特色的斗拱。

或許,老人們唸叨的是一份記憶、一份情懷罷了!但它卻是城市中一份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也是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生命哲理。

(編輯 鄭成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