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附院新門診樓9月22日啟用'

建築 打印機 樂居網 2019-08-30
""通大附院新門診樓9月22日啟用

昨日,記者從通大附院獲悉,下月22日該院新門診大樓將正式啟用。新門診大樓與西寺古廟相毗鄰,典雅與現代完美融合;與醫院主體面對面,功能與流程相互補充。新門診大樓的啟用,是通大附院面向社會、服務廣大患者的新起點,意味著該院“春運般的門診”將一去不復返。

新門診大樓有多大?新增了哪些設施?就醫流程有了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通大附院相關部門。

面積是老樓5.5倍,告別“春運般的門診”

提到通大附院門診樓,人們腦海中馬上會有這樣的場景:一大早,工作人員還沒上班,一樓大廳每個掛號窗口前已排起長長的隊伍;急診與門診之間的通道常常被候診人群塞滿,走路都困難;樓梯的每級臺階上都是人,醫院特地將樓梯護欄改造加高,以保證安全……通大附院人山人海的照片經常在朋友圈熱傳,被戲稱為“春運般的門診”。

通大附院老門診樓於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7467平方米。在過去的33年裡,它為數百萬群眾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近幾年來,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加,受環境和容量限制,它已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新門診樓的建設與投入使用已經成為醫院職工和廣大群眾的共同期盼。

新門診大樓於2016年7月1日正式開建,2018年5月28日主體結構正式封頂。總建築面積40869平方米,約為老樓的5.5倍。分為地下兩層、地上裙樓4層、主樓10層,是集門診、醫技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門診醫療綜合體。

樓層診室按組織器官劃分,讓患者少走彎路

通大附院老門診樓的診室設置原先按學科劃分,比如心內科的患者就醫後若需要做心電圖,得走到急診一樓裙樓走廊,其間需要拐幾道彎、上下樓、走較遠的路。

新門診的樓層診室佈局發生重大改變,改為按組織器官系統劃分,功能室也相對集中,讓患者好找路,儘可能少走路。在樓層索引上可以看到,腎內科、泌尿外科、風溼免疫科、簡易門診都設置在一層;消化內科與普外科、醫學超聲科、醫學檢驗科都設置在二層;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及腦功能室都設置在三層;心內科、呼吸內科、心胸外科及心功能室、肺功能室都設置在七層等。

如果一位心內科患者就診後需做心電圖,出了醫生診室大約10米就可以到達心電圖室,如需要做心臟超聲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預約處就在七樓服務檯,檢查室也都在七樓,避免了以往的跨樓找、到處找。

一醫一患一診室,提高效率保護隱私

在老門診樓,醫生為一位病人看病時,其他病人與家屬擠在診室裡、圍在醫生的身旁,醫生的工作環境、工作效率和患者的隱私保護都受到很大影響。

而在新門診大樓,患者到達候診區後,先在自助報到機上報到確認,大屏幕顯示患者名字(中間一個字以*代替),報到後的患者在一級候診區等待,此時醫生可在電腦工作站中獲知哪些患者已到達。醫生按照預約和到達雙結合的順序統籌安排,在診區大屏幕、診室門口顯示屏上呼叫即將就診的2-3位患者到醫生診室外,即二級候診區等待。每次只有一位患者進入診室,真正實現一醫一患一診室,有利於節省相鄰患者間的等候時間,杜絕了原先的“一人看病眾人圍觀”,提高了醫生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護了患者的隱私。

自助設備遍佈新樓,最大限度方便患者

新門診大樓增設171臺自助設備,包括自助掛號繳費機、自助售病歷機、自助綜合報告打印機、自助膠片打印機等。自助設備有落地式的,有掛壁式的,根據患者人流量分佈在每個樓層。自助設備操作簡便,按照界面上的提示進行掛號、交費、取報告,無須窗口排隊,平均2分鐘就可完成,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

此外,醫院在新門診大樓增加了1臺1.5MRI、1臺64排CT、2臺DR、11臺B超機等設備,儘可能讓患者不出大樓就完成所有檢查。

目前,大樓各項竣工驗收已完成,設備調試、搬遷啟用等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江海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