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會澤易地扶貧搬遷起成效 貧困戶建房無負擔

建築 交通 新房 社會 雲南網 2017-04-29

近日走進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觀音巖村易地扶貧安置點,60戶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錯落有致地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旁邊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風盛開。這裡安置了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戶隨遷戶。村民董興淮高興地說:“我用政府補助的5萬元建起了佔地面積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沒有增加建房負擔,很是滿意!”

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中,大海鄉統籌規劃設計、統籌代建、統籌貸款、統籌建材採購,整合有關資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為幫助搬遷群眾降低成本,在房屋的選址上,大海鄉用荒山荒坡作為搬遷安置點的建設場地。“這樣做,不但可以降低建設成本,節約耕地,還可以為搬遷群眾節約一筆不小的宅基地費用開支。”大海鄉副鄉長湯海珍說,在具體建設過程中,選址於公路邊的荒山荒坡進行安置點建設。

在一些地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單戶建築面積大、搬遷戶數多、增加群眾負擔等“超規”現象存在。在觀音巖村,這種“貪大圖多、越扶越貧”的現象根本不存在。

大海鄉請建築專家,嚴格依據有關政策規定,按照每戶房屋佔地43平方米,又能體現當地建築特色的要求進行設計。觀音巖村黨總支書記董貴春說:“這樣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用政府補助的5萬元資金就可以建好,可以說搬遷貧困戶的住房實現了‘全免費’。”該安置點還在每戶房屋前預留出107平方米空地,根據貧困戶需求用於自建,讓貧困戶脫貧致富留有空間。

董興淮高興地說:“原來我們住的是土牆石板頂,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衝進房子來,害怕房後的山垮塌,現在不出錢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擔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們回來交通也方便。”

讓貧困戶向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小街子集聚是大海鄉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的又一原則,得到了搬遷戶的大力支持,這在觀音巖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得到明顯體現。

董貴春說:“安置點緊臨省道S207線,距炭棚小學2公里,距昆明市東川區31公里,安置點內公廁、紅白理事會、太陽能路燈、道路硬化一應俱全,極大方便了搬遷群眾日常生產生活。”

該村269戶689人中,外出務工達186戶546人,佔總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東川區務工,務工成為了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點一側的公路邊,有致富頭腦的人,已帶領群眾進行白芨等中藥材種植,當地傳統產業“老家洋芋”越來越受外地消費者歡迎。

(來源:曲靖日報 特約記者 劉光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