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支付萬元便可拎包入住 榆中易地搬遷讓貧困戶“換個活法”

建築 十三五 投資 時政 榆中發佈 2017-05-25

只需支付萬元便可拎包入住 榆中易地搬遷讓貧困戶“換個活法”

只需支付萬元便可拎包入住 榆中易地搬遷讓貧困戶“換個活法”

只需支付萬元便可拎包入住 榆中易地搬遷讓貧困戶“換個活法”

5月18日上午,榆中縣2016年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夏官營鎮夏官營村安置點項目主體工程封頂。在此之前的5月10日,榆中縣金崖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工建設。4月份甘草店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封頂。至此,榆中縣“十三五”期間共搬遷的19個鄉鎮322戶1257人建檔立卡戶中,131戶463人“有屋可居”的夢想將在年內實現。

就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從榆中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獲悉,2017年度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北山貢井鄉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將於6月份在呂家峴開工。另外馬坡、清水、韋營、中連川等8個鄉鎮的整村、整社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已啟動摸底調查選址工作。榆中縣易地扶貧搬遷已進入“拔寨攻營”戰役階段。

易地搬遷成榆中脫貧工作“重頭戲”

近年來,榆中縣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做到規劃佈局、方案設計、施工管理、要素保障、檢查驗收“五個統一”,著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交通閉塞、條件惡劣、生態脆弱,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是榆中北山地區許多貧困村貧困的原因。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統籌生產生活生態、解決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群眾脫貧問題的重大舉措,也是脫貧攻堅中情況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榆中縣委、縣政府把此項工作作為最難啃的“硬骨頭”,高度重視,精準施策,創新方式,著力破解搬遷力度不大的問題,讓群眾真正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搬出歸屬感、幸福感。

五月的北山,夏風草木薰,生機自欣欣。雞冠樑上檸條花正豔,中連川裡梯田修正酣。

“今年就有新房子了,我們的生活就再也不會吃住不便、缺水少鹽了。”中連川鄉黃蒿灣村村民楊學武指著正在修建的梯田對記者說,這裡幾輩人住到現在,實在沒啥可眷戀的了,走出去海闊天空。據瞭解,去年榆中縣採取進城務工、投親靠友以及向縣城和小城鎮集中安置、依託基礎好的村莊集中安置等方式,對全縣貧困農村建檔立卡戶進行易地扶貧搬遷,找準了扶貧攻堅的切入點。

三年內千餘建檔立卡戶“上樓”

5月18日,夏官營安置點兩幢樓3個單元88戶正式封頂。記者在工程技術人員帶領下,來到正在施工中的二號樓內。記者注意到,這幢樓一梯兩戶,每個戶型都是三室兩廳一衛一廚,還特地設計了儲物間,寬敞明亮。“這幢樓每戶建築面積都是94.2平方米,均為框架剪力牆結構。”夏官營鎮黨委書記陸紹本對記者介紹說,這個安置點位於三夏公路旁邊,交通便利,以後軌道四號線開通後,這裡的優勢將更加突顯。

據瞭解,“十三五”期間,榆中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計劃搬遷19個鄉鎮建檔立卡戶322戶1257人。為節約土地,集中培育產業發展,有效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地域特點,榆中縣發改局分三個集中安置點安置242戶924人。其中依託金崖鎮地質災害避險安置工程集中安置。將園子、哈峴、上花、中連、韋營、清水、馬坡、金崖山區分散安置的123戶50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至金崖鎮苑川小區集中安置。依託夏官營鎮小城鎮和大學城集中安置。將夏官營鎮、高崖鎮81戶268人搬遷至夏官營村集中安置。依託甘草店小城鎮集中安置。將甘草店鎮38戶150人建檔立卡戶集中搬遷至鎮政府所在地集中安置。其餘80戶333人建檔立卡戶,通過進城務工、投親靠友等方式異地購房自行安置。

“除享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政策外,遷出地和遷入地政府將在戶籍轉移、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榆中縣發改局局長侯俊健說,這一項目將分兩年完成,其中2016年實施的131戶463人今年即可入住,2017年實施的191戶794人將在明年完成入住。兩年共投資9.88億元。

整村易地扶貧搬遷戰役已打響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從根本上幫助農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綜合性工程,更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

據瞭解,不管是夏官營鎮易地搬遷安置點,還是金崖鎮安置點、甘草店安置點,都是在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百姓實行自願搬遷,較好地消除了搬遷群眾“故土難離”的鄉土情結。一方面要動員群眾自己“走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從大局出發實現同步進入小康。為此,榆中縣委、縣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當前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抓實抓好。準確把握關鍵環節、明確重點問題,做到了“底子清、政策明、工作實”。同時在實施搬遷過程中,綜合考慮生存條件、生態環境等客觀因素,優先考慮最困難群體的搬遷安置。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原則,科學、靈活制定安置方式,統籌安排好搬遷安置人員生產、生活、就業。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做為今年最大的一個單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榆中北山地區貢井鎮呂家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完成前期所有設計、立項、招標等工作,初步計劃於6月份動工建設。該項目位於呂家峴貢井鎮鎮政府西側山地,總用地面積為482畝,一期174畝規劃109戶。所建房屋依山就勢由南向北建設傳統民居建築。部分戶型考慮了二期建設窯洞。“國家送房子給我們,哪個不願搬,最起碼到集上買個米方便。”已過不惑之年的哈峴張灣村張明剛在聽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找到村委會主任,在搬遷協議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搬出來,換個活法。”

“國家送房子”給貧困戶,張明剛說的並不誇張。按照易地扶貧搬遷現行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只需交1萬元就可以搬進新樓居住。

搬有搬的好處,不搬有不搬的顧慮。許多農民最大的擔憂仍然來自生存:“搬出去吃什麼?”這幾乎是每一個面對面動員群眾搬遷的鎮村幹部需要解答的首要問題。榆中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銳告訴記者:“不讓這些人在這個地方形成新的‘貧民窟’,而是通過新的產業的培育,旅遊的發展,讓搬遷出來的貧困戶間插在生產戶、經營戶中,讓這些生產戶、經營戶帶動貧困戶,大家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楊貴智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