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年內主城區智能停車系統全覆蓋

建築 瘦西湖 民生 社會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 2017-08-02

今年年初的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張媛媛等10名市人大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強力推進停車難問題綜合整治的議案》。記者昨天從市人大獲悉,市公安局、市交通產業集團日前對議案作出答覆。根據答覆,2017年計劃實現市區至少26個公共停車場共4340個停車泊位,聯網接入已建成的市區智能停車系統和停車誘導系統;年內實現主城區、主要景區智能停車系統全覆蓋。

智能停車監控中心建設完成

市公安局在答覆中透露,近年來,市區汽車保有量迅猛增加,市區機動車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市汽車保有量已達65萬輛,市區汽車保有量達31萬輛,預計到2020年我市汽車保有量將突破100萬輛。“因此,解決停車難、治理亂停車問題迫在眉睫。”

市交通產業集團在答覆中透露了停車場建設情況。在建設公共停車場時,充分開發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立體空間,進行了多項有益的創新嘗試。荷花池地下停車場是我市首個水下停車場,提供750個機動車泊位;何園停車樓是老城區首個專用停車場,提供241個機動車泊位;二十四橋停車場毗鄰瘦西湖西門,提供約120個機動車泊位。

關於市區智能停車系統建設情況,市交通產業集團透露,目前,已完成市區智能停車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停車基礎數據庫和智能停車監控中心的建設。其中,市區智能停車系統已實現停車場車位查詢、車位預約、多種方式支付、車輛不停車繳費、反向尋車、停車誘導信息發佈及停車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並已接入市區範圍內1030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及何園停車樓、荷花池地下停車場、西部客運樞紐地下停車場等三處停車場的停車數據信息;停車誘導系統通過一級誘導屏、二級誘導屏、三級誘導屏和“宜行揚州”APP提供停車誘導服務。

東圈門入口擬建地下停車樓

目前,我市市區現有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27000多個,對照公安部、住建部2012年發佈的暢通工程一等創建標準,缺口達55%以上。

如何解決?市交通產業集團透露了下一步工作相關舉措。首先是推進國慶路北段(東圈門)停車場建設。建設地點選址在東圈門入口,即原機關東澤園食堂和浴室位置,佔地約800平方米,擬新建地下機械式停車樓,地面建築預計為兩層,建成後可向社會提供公共停車位80—90個。由於該項目地處老城區,涉及古城保護、交通組織、文物考古等多方因素,具體方案還在進一步深化研究中。

“加快推進市區停車場數據資源整合。”答覆透露,2017年,計劃實現市區至少26個公共停車場共4340個停車泊位,聯網接入已建成的市區智能停車系統和停車誘導系統。年內實現主城區、主要景區智能停車系統全覆蓋。

“推進停車收費方式統一。”答覆透露,為提高停車場車輛通行效率,實現車輛不停留自主繳費,2017年計劃對4A級以上景區及國資酒店周邊停車場進行智能化改造,並利用現有的市民卡,實施市區停車收費管理一卡通,開通線上掃碼支付功能。

本報記者瑞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