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建築 技術 設計 交通 雲南 湖南 知識產權 微動雲南 2019-04-07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2017年,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大一學生王林濤在上《土木工程概論》課時,注意到老師所講橋樑的建造和使用週期的問題:橋樑在設計之初,是根據當時城市的規模、交通的發展而建造的,但是隨著城市的擴大、人口增長,若橋樑不能滿足很好的通車率,必然面臨拆除重建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涉及時間、選址和成本的投資。

“能不能通過對橋樑的改造,解決通車率的問題?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最初建橋的時候,選址是經過反覆論證的,建造時間需要2-5年左右,就這樣拆了,浪費非常大。”王林濤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構想,他把構想畫成草圖,然後在互聯網上查看了大量的橋樑建築圖,進行論證。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確定方案後,王林濤聯繫了專利申請代理公司,他想對自己設想做個驗證,同時也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提交了《技術交底書》、草圖、相關輔助材料,經過同類型專利檢索、專家論證,最終順利通過,拿到了人生第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證書》,那時,王林濤才是一名剛走進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看著專利證書裡的設計圖,王林濤講述了他的構想:在舊有橋樑上,對人行道進行改造,移動到橋樑主體結構的上方,供行人通行。原來的人行道改為應急車道,如果橋樑上發生交通事故,可以通過應急車道進行分流,避免交通擁堵,進一步提高了橋樑的通車率。聽他講完後,大家會覺得這個構想並不是很難很複雜,但是有多少人會像王林濤一樣,遇到問題會去思考解決辦法,並且付諸行動。

大二的時候,王林濤看了中央電視臺《超級工程》欄目,其中有一期介紹了上海中心大廈的建造,上海的地形大部分是鬆軟的土地,要建造上海中心大廈那樣超高層的建築,如果地基不牢固,地震來臨時建築體會晃動,有可能導致建築體倒塌,所以必須垂直打入樁基礎進行地基的加固。

“但是,地基的樁基礎都是垂直打入,成本耗費很高,在整個建築施工的工程中,地基的處理佔到整個房屋建造成本的30%。可不可以改變原有的方式,在同樣加固的基礎上節約一些成本?”王林濤腦子裡又有了一個構想:垂直打入的樁基,數量太密,可以改變為保留中間的部分垂直排列,然後邊緣採用傾斜打入,既減少了樁基的數量,又節省成本,對地基的固定仍然可以達到同樣的標準。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王林濤又進行了專利申請,依然是順利通過,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是他的第二份專利證書,這份是對技術上的保護。王林濤說:“很多人都會有很多構想,但都只是想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讓自己的構想變得有價值。”

高考填志願時,王林濤原本想學金融方向,因為聽說工程造價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會很好,就填了工程造價。雖然是一個從未接觸的領域,但是王林濤學起來並不吃力。課堂上他認真記筆記,課後整理複習。他喜歡思考,每次解決遇到的問題後,他就很快樂。課餘,他也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比賽,考證,追劇。用他的話說,他不是大家想象中學霸的樣子。同學們遇到專業的問題,會去找他討論。據說在實踐練習期間,他在宿舍都不敢關門,“很多同學會來找我討論,我住在宿舍最裡面,來回開關門有些浪費時間”他說到。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王林濤偏向於多方面發展,目前比較喜歡去鑽研應用技術、數據模型、網絡智能化建造、智慧施工等,他想通過改變目前工程造價傳統、粗放的工作方式,引導其往智能的方向去發展。王林濤花費了很多時間去研究BIM(建築信息模型),結合他實習期間的經驗,他撰寫的兩篇論文都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發表在《中國房地產業》上、《BIM能給造價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發表在《工程技術》上。現在大三的他,在學校裡也獲得了很多榮譽,2018年,他還獲得了國家級獎學金。

即將迎來大四的專業實習,有很多單位都向他發來了邀約,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築設計院。王林濤說:“湖南省建築設計院要求特別高,學歷必須是碩士,而且要老八校的學生。我提交了幾次申請,前幾天收到他們的回覆,讓我去實習,我覺得很驚喜。”

付諸行動才能讓構想變得有價值:雲師大商學院學子兩獲國家專利

說到自己的缺點,王林濤說英語不太好。為了能提高自己的英文口語、寫作、閱讀等能力,體驗一種浸入式的英語學習,全面發展,今年王林濤參加了學校的微留學項目——英倫大學堂,本月26日將前往英國學習。他說,想去國外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希望王林濤在國外追逐自己的夢想,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文圖:劉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