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監利 湖北 服裝 武漢 海南 湖北雷雨 2019-07-31
"
"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通訊員 曾繁華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於境源 湖北監利報道

"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通訊員 曾繁華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於境源 湖北監利報道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2019年7月27日清晨,炙熱的陽光噴射大地,記者來到湖北監利縣柘木鄉聶河村三組,走進了戴該喜的家,只見老人在整理兒子的房間。

她的兒子王清海一直癱瘓在床,老人已照管他39年了。這是一棟低矮的三間平房,堂屋靠幹牆的一側擺著一張前面翹起的輪椅。只見戴該喜老人揹著兒子步履蹣跚地從房間走出來,再把兒子慢慢地放在輪椅上,待兒子躺下穩定以後,老人就端來一碗衝蛋,面對歪斜著腦袋、無意識地張開口的兒子,老人就一勺一勺地緩緩地餵給他喝。

"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通訊員 曾繁華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於境源 湖北監利報道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2019年7月27日清晨,炙熱的陽光噴射大地,記者來到湖北監利縣柘木鄉聶河村三組,走進了戴該喜的家,只見老人在整理兒子的房間。

她的兒子王清海一直癱瘓在床,老人已照管他39年了。這是一棟低矮的三間平房,堂屋靠幹牆的一側擺著一張前面翹起的輪椅。只見戴該喜老人揹著兒子步履蹣跚地從房間走出來,再把兒子慢慢地放在輪椅上,待兒子躺下穩定以後,老人就端來一碗衝蛋,面對歪斜著腦袋、無意識地張開口的兒子,老人就一勺一勺地緩緩地餵給他喝。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戴該喜老人含著眼淚說,兒子生下來只有六個月就得病,屬於先天性的。到過武漢的一些大醫院就診,但一直未確定病情。有過腦積水,又患軟骨病,長期癱瘓在床。現在身子逐漸變硬,頭轉不動,為防止他坐不穩滑下來,只好把他長期綁在輪椅上。如今連吃飯也為難了,常常一頓飯要喂一個多小時,大小便失禁,每天都要用大型號的尿不溼和幾支開塞露。

大熱天,老人為他抹洗,勤換衣服,生怕他身上長褥瘡;寒冬時,老人為他添衣加被取暖,生怕他凍著;每天一日三餐,按時煮飯熬湯,一口一口地喂,生怕他餓著。39年來如一日,老人的眼淚也流乾了。

原聶河村老支書羿樹林說:“王清海全身癱瘓,屬於特困戶、特級殘廢、‘分散五保戶’。他坐不得、動不得、吃不得,為防蚊蟲叮咬,老母每天都要為他點蚊香,開風扇,電費開支都不小。用過的尿不溼紙片堆得像一個草垛那麼高。他自己遭罪,父母也遭罪,天天這樣服侍他有哪個做得到喲!”

"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通訊員 曾繁華 《中國紀錄》新聞專欄 於境源 湖北監利報道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2019年7月27日清晨,炙熱的陽光噴射大地,記者來到湖北監利縣柘木鄉聶河村三組,走進了戴該喜的家,只見老人在整理兒子的房間。

她的兒子王清海一直癱瘓在床,老人已照管他39年了。這是一棟低矮的三間平房,堂屋靠幹牆的一側擺著一張前面翹起的輪椅。只見戴該喜老人揹著兒子步履蹣跚地從房間走出來,再把兒子慢慢地放在輪椅上,待兒子躺下穩定以後,老人就端來一碗衝蛋,面對歪斜著腦袋、無意識地張開口的兒子,老人就一勺一勺地緩緩地餵給他喝。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戴該喜老人含著眼淚說,兒子生下來只有六個月就得病,屬於先天性的。到過武漢的一些大醫院就診,但一直未確定病情。有過腦積水,又患軟骨病,長期癱瘓在床。現在身子逐漸變硬,頭轉不動,為防止他坐不穩滑下來,只好把他長期綁在輪椅上。如今連吃飯也為難了,常常一頓飯要喂一個多小時,大小便失禁,每天都要用大型號的尿不溼和幾支開塞露。

大熱天,老人為他抹洗,勤換衣服,生怕他身上長褥瘡;寒冬時,老人為他添衣加被取暖,生怕他凍著;每天一日三餐,按時煮飯熬湯,一口一口地喂,生怕他餓著。39年來如一日,老人的眼淚也流乾了。

原聶河村老支書羿樹林說:“王清海全身癱瘓,屬於特困戶、特級殘廢、‘分散五保戶’。他坐不得、動不得、吃不得,為防蚊蟲叮咬,老母每天都要為他點蚊香,開風扇,電費開支都不小。用過的尿不溼紙片堆得像一個草垛那麼高。他自己遭罪,父母也遭罪,天天這樣服侍他有哪個做得到喲!”

湖北監利戴該喜:辛苦哺養癱瘓兒子39年,不離不棄

戴該喜老人哽咽著,痛心疾首地回憶起一段苦難的經歷:那是1997年遭受大水災,他所種的六、七畝棉田被淹,一年的希望全都泡湯。無奈之際,他們只好拖兒帶女去海南磚廠打工。為了照管癱瘓的兒子,她有正班不能上,只能幹雜活。每月才300元的收入。老伴在廠裡上磚下磚經常碰得頭破血流,累死累活也不叫苦,一年上頭不缺席。

這些年來,在外打工加之在家種田的收入,全部給兒子治病花光了。看來兒子的病成了不治之症,只好在家裡療養護理。現在,戴該喜一家屬精準扶貧戶,是監利縣人大副主任王盛旺的幫扶對象,王主任每年都要來她家三、四趟,噓寒問暖,關切座談。

而今,戴該喜老人年邁體弱,背兒子上床下床、坐上輪椅已是顫巍巍的,力不從心。她身上骨頭痛,翻不得身,醫院的檢查費和藥費她無錢支付,只得慢慢地拖。

前不久,她因患白內障在監利精彩眼科醫院做了手術,住院四、五天,花了70元治療費,受到了政府的優待,她充滿感激。她的老伴王懷玉,已經75歲,種六、七畝地,還幫人家打零工,背都做駝了,可能也堅持不了多久。王清海病得皮包骨頭,蜷縮著身子,沒有知覺意識,只能發出“吱、嗯”的聲音。

母愛純樸而厚道,母愛悄無聲息!戴該喜老人說:“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把這個癱瘓兒子照顧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