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大體量的劇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撐的優質劇目,同時也有試圖渾水摸魚,通過“注水”的形式謀取鉅額利潤的“害群之馬”。這些注水劇不但影響整個電視劇市場的內容品質,同時自身也是受害者。注水劇的成因,要分為兩個角度看:

第一,鉅額的利益驅動。視頻平臺入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讓頭部內容成為競相爭搶的對象。當下電視劇買賣販售仍是單集定價的方式,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集數越長,製片方獲利越多。在版權價水漲船高的時期,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在1000萬-1500萬之間,鉅額的利益驅動下,不少製片方打起了給劇集註水的念頭。

第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補貼片酬開支。在這方面說,“注水劇”也是受害者。“注水劇”最明顯表現為:男女主人公只出現在預告裡。“大IP盛行”時期,製片方將製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購買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導致入不敷出,只得通過“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數換取更高的版權費來減輕壓力,由此釀成的苦果近年來行業仍在緩慢消化中,同時也造成了觀眾的牴觸和流失。

在這需要補充一點,與集數和明星片酬成幾何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編劇生存空間和權益的極度壓榨。成片“注水”,劇本“脫水”。以30集的劇本為例,最終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價是編劇要在單集內塞進更多的內容,據筆者所知,有片方為了壓縮劇本費用,對編劇提出每集2萬字的要求。2萬字的劇本體量,至少能夠拍出1.5集正片。

對策:行業聯動,政策調控

當市場長久地處於亞健康狀態並進入惡性循環當中,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暫時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進行干預。筆者認為,適當的行政手段能夠加快市場迴歸正常的進程,及時止損,降低內耗。

事實上,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該“限集令”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共三點意見,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要求之外,還有兩點分別為不能不出已經播出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行業信號“對注水翻拍劇持續施以高壓”不難發現,政策的出臺早有苗頭,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已經大規模推廣了。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大體量的劇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撐的優質劇目,同時也有試圖渾水摸魚,通過“注水”的形式謀取鉅額利潤的“害群之馬”。這些注水劇不但影響整個電視劇市場的內容品質,同時自身也是受害者。注水劇的成因,要分為兩個角度看:

第一,鉅額的利益驅動。視頻平臺入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讓頭部內容成為競相爭搶的對象。當下電視劇買賣販售仍是單集定價的方式,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集數越長,製片方獲利越多。在版權價水漲船高的時期,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在1000萬-1500萬之間,鉅額的利益驅動下,不少製片方打起了給劇集註水的念頭。

第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補貼片酬開支。在這方面說,“注水劇”也是受害者。“注水劇”最明顯表現為:男女主人公只出現在預告裡。“大IP盛行”時期,製片方將製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購買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導致入不敷出,只得通過“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數換取更高的版權費來減輕壓力,由此釀成的苦果近年來行業仍在緩慢消化中,同時也造成了觀眾的牴觸和流失。

在這需要補充一點,與集數和明星片酬成幾何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編劇生存空間和權益的極度壓榨。成片“注水”,劇本“脫水”。以30集的劇本為例,最終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價是編劇要在單集內塞進更多的內容,據筆者所知,有片方為了壓縮劇本費用,對編劇提出每集2萬字的要求。2萬字的劇本體量,至少能夠拍出1.5集正片。

對策:行業聯動,政策調控

當市場長久地處於亞健康狀態並進入惡性循環當中,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暫時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進行干預。筆者認為,適當的行政手段能夠加快市場迴歸正常的進程,及時止損,降低內耗。

事實上,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該“限集令”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共三點意見,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要求之外,還有兩點分別為不能不出已經播出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行業信號“對注水翻拍劇持續施以高壓”不難發現,政策的出臺早有苗頭,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已經大規模推廣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近年來,古裝劇動輒五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作品。古裝劇構架宏大,確對劇集體量有要求,在此筆者不能妄議哪些是“注水”哪些是“剛需”,卻要拿出一些數據來進行說明:86版《西遊記》25集,87版《紅樓夢》36集,98版《水滸傳》43集,94版《三國演義》84集,最早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編體量如此,無須再贅述。為治理古裝重災區,總局出臺“限古令”,強制要求古裝劇播出數量: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每個衛視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上限為1部左右,且需要在跨年播出,同時消耗兩年的古裝劇份額。雖不是直接針對集數出臺的政策,“限古令”的出現,也間接要求製作方壓縮古裝劇的集數。

上一部分說到,集數的增加也是製片方為平衡明星高片酬的無奈之舉,動輒單個明星片酬破億給製片方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因此行業聯動、政策把控聯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明星片酬的“限薪令”,從源頭降低製片成本開支,減少“注水劇”出現的可能。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大體量的劇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撐的優質劇目,同時也有試圖渾水摸魚,通過“注水”的形式謀取鉅額利潤的“害群之馬”。這些注水劇不但影響整個電視劇市場的內容品質,同時自身也是受害者。注水劇的成因,要分為兩個角度看:

第一,鉅額的利益驅動。視頻平臺入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讓頭部內容成為競相爭搶的對象。當下電視劇買賣販售仍是單集定價的方式,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集數越長,製片方獲利越多。在版權價水漲船高的時期,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在1000萬-1500萬之間,鉅額的利益驅動下,不少製片方打起了給劇集註水的念頭。

第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補貼片酬開支。在這方面說,“注水劇”也是受害者。“注水劇”最明顯表現為:男女主人公只出現在預告裡。“大IP盛行”時期,製片方將製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購買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導致入不敷出,只得通過“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數換取更高的版權費來減輕壓力,由此釀成的苦果近年來行業仍在緩慢消化中,同時也造成了觀眾的牴觸和流失。

在這需要補充一點,與集數和明星片酬成幾何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編劇生存空間和權益的極度壓榨。成片“注水”,劇本“脫水”。以30集的劇本為例,最終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價是編劇要在單集內塞進更多的內容,據筆者所知,有片方為了壓縮劇本費用,對編劇提出每集2萬字的要求。2萬字的劇本體量,至少能夠拍出1.5集正片。

對策:行業聯動,政策調控

當市場長久地處於亞健康狀態並進入惡性循環當中,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暫時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進行干預。筆者認為,適當的行政手段能夠加快市場迴歸正常的進程,及時止損,降低內耗。

事實上,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該“限集令”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共三點意見,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要求之外,還有兩點分別為不能不出已經播出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行業信號“對注水翻拍劇持續施以高壓”不難發現,政策的出臺早有苗頭,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已經大規模推廣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近年來,古裝劇動輒五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作品。古裝劇構架宏大,確對劇集體量有要求,在此筆者不能妄議哪些是“注水”哪些是“剛需”,卻要拿出一些數據來進行說明:86版《西遊記》25集,87版《紅樓夢》36集,98版《水滸傳》43集,94版《三國演義》84集,最早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編體量如此,無須再贅述。為治理古裝重災區,總局出臺“限古令”,強制要求古裝劇播出數量: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每個衛視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上限為1部左右,且需要在跨年播出,同時消耗兩年的古裝劇份額。雖不是直接針對集數出臺的政策,“限古令”的出現,也間接要求製作方壓縮古裝劇的集數。

上一部分說到,集數的增加也是製片方為平衡明星高片酬的無奈之舉,動輒單個明星片酬破億給製片方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因此行業聯動、政策把控聯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明星片酬的“限薪令”,從源頭降低製片成本開支,減少“注水劇”出現的可能。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大體量的劇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撐的優質劇目,同時也有試圖渾水摸魚,通過“注水”的形式謀取鉅額利潤的“害群之馬”。這些注水劇不但影響整個電視劇市場的內容品質,同時自身也是受害者。注水劇的成因,要分為兩個角度看:

第一,鉅額的利益驅動。視頻平臺入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讓頭部內容成為競相爭搶的對象。當下電視劇買賣販售仍是單集定價的方式,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集數越長,製片方獲利越多。在版權價水漲船高的時期,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在1000萬-1500萬之間,鉅額的利益驅動下,不少製片方打起了給劇集註水的念頭。

第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補貼片酬開支。在這方面說,“注水劇”也是受害者。“注水劇”最明顯表現為:男女主人公只出現在預告裡。“大IP盛行”時期,製片方將製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購買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導致入不敷出,只得通過“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數換取更高的版權費來減輕壓力,由此釀成的苦果近年來行業仍在緩慢消化中,同時也造成了觀眾的牴觸和流失。

在這需要補充一點,與集數和明星片酬成幾何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編劇生存空間和權益的極度壓榨。成片“注水”,劇本“脫水”。以30集的劇本為例,最終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價是編劇要在單集內塞進更多的內容,據筆者所知,有片方為了壓縮劇本費用,對編劇提出每集2萬字的要求。2萬字的劇本體量,至少能夠拍出1.5集正片。

對策:行業聯動,政策調控

當市場長久地處於亞健康狀態並進入惡性循環當中,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暫時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進行干預。筆者認為,適當的行政手段能夠加快市場迴歸正常的進程,及時止損,降低內耗。

事實上,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該“限集令”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共三點意見,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要求之外,還有兩點分別為不能不出已經播出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行業信號“對注水翻拍劇持續施以高壓”不難發現,政策的出臺早有苗頭,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已經大規模推廣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近年來,古裝劇動輒五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作品。古裝劇構架宏大,確對劇集體量有要求,在此筆者不能妄議哪些是“注水”哪些是“剛需”,卻要拿出一些數據來進行說明:86版《西遊記》25集,87版《紅樓夢》36集,98版《水滸傳》43集,94版《三國演義》84集,最早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編體量如此,無須再贅述。為治理古裝重災區,總局出臺“限古令”,強制要求古裝劇播出數量: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每個衛視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上限為1部左右,且需要在跨年播出,同時消耗兩年的古裝劇份額。雖不是直接針對集數出臺的政策,“限古令”的出現,也間接要求製作方壓縮古裝劇的集數。

上一部分說到,集數的增加也是製片方為平衡明星高片酬的無奈之舉,動輒單個明星片酬破億給製片方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因此行業聯動、政策把控聯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明星片酬的“限薪令”,從源頭降低製片成本開支,減少“注水劇”出現的可能。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假設:如果“限集令”真的實行會帶來哪些變化?

如果這次的“限集令”真的在行業內推廣,勢必會對供產購銷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我們不妨先算一筆可見的經濟賬:按照40集的劇集上限,單集版權費800萬的採購價,一部劇最高能夠賣到3.2億元,與此前一部劇售賣價格達到10億+相比大幅縮水,製片方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

"

作者 / 韭菜包子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再次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同時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9月6日,財新網發佈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限集令”的出現針對“注水劇”,在解讀“限集令”可能產生的行業影響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劇的成因。

為什麼注水:鉅額利益驅動,減輕片酬壓力

2011年,隸屬頭部古裝大劇陣營的《甄嬛傳》單集網絡版權費在30萬元左右;視頻平臺入局影視內容生產銷售之後,三家BAT為爭奪頭部內容開始“版權大戰”,版權費水漲船高,到2017年,《如懿傳》的在網臺渠道的單集版權費合計高達1500萬元。

6年時間版權費翻了50倍,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排播格局的變化,電視劇從4+X時代邁向“一劇兩星”時代。國產劇的集數越來越長,三十集以下的劇目幾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兩個央視頻道才能看到,衛視頻道播出的劇集動輒四五十集,古裝劇可達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裝劇以分季形式播出,總量達數百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大體量的劇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撐的優質劇目,同時也有試圖渾水摸魚,通過“注水”的形式謀取鉅額利潤的“害群之馬”。這些注水劇不但影響整個電視劇市場的內容品質,同時自身也是受害者。注水劇的成因,要分為兩個角度看:

第一,鉅額的利益驅動。視頻平臺入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讓頭部內容成為競相爭搶的對象。當下電視劇買賣販售仍是單集定價的方式,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集數越長,製片方獲利越多。在版權價水漲船高的時期,頭部內容單集售價在1000萬-1500萬之間,鉅額的利益驅動下,不少製片方打起了給劇集註水的念頭。

第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補貼片酬開支。在這方面說,“注水劇”也是受害者。“注水劇”最明顯表現為:男女主人公只出現在預告裡。“大IP盛行”時期,製片方將製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購買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導致入不敷出,只得通過“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數換取更高的版權費來減輕壓力,由此釀成的苦果近年來行業仍在緩慢消化中,同時也造成了觀眾的牴觸和流失。

在這需要補充一點,與集數和明星片酬成幾何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編劇生存空間和權益的極度壓榨。成片“注水”,劇本“脫水”。以30集的劇本為例,最終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價是編劇要在單集內塞進更多的內容,據筆者所知,有片方為了壓縮劇本費用,對編劇提出每集2萬字的要求。2萬字的劇本體量,至少能夠拍出1.5集正片。

對策:行業聯動,政策調控

當市場長久地處於亞健康狀態並進入惡性循環當中,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暫時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進行干預。筆者認為,適當的行政手段能夠加快市場迴歸正常的進程,及時止損,降低內耗。

事實上,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該“限集令”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共三點意見,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要求之外,還有兩點分別為不能不出已經播出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行業信號“對注水翻拍劇持續施以高壓”不難發現,政策的出臺早有苗頭,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已經大規模推廣了。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近年來,古裝劇動輒五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作品。古裝劇構架宏大,確對劇集體量有要求,在此筆者不能妄議哪些是“注水”哪些是“剛需”,卻要拿出一些數據來進行說明:86版《西遊記》25集,87版《紅樓夢》36集,98版《水滸傳》43集,94版《三國演義》84集,最早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編體量如此,無須再贅述。為治理古裝重災區,總局出臺“限古令”,強制要求古裝劇播出數量: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一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每個衛視每年播出的古裝劇上限為1部左右,且需要在跨年播出,同時消耗兩年的古裝劇份額。雖不是直接針對集數出臺的政策,“限古令”的出現,也間接要求製作方壓縮古裝劇的集數。

上一部分說到,集數的增加也是製片方為平衡明星高片酬的無奈之舉,動輒單個明星片酬破億給製片方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因此行業聯動、政策把控聯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明星片酬的“限薪令”,從源頭降低製片成本開支,減少“注水劇”出現的可能。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假設:如果“限集令”真的實行會帶來哪些變化?

如果這次的“限集令”真的在行業內推廣,勢必會對供產購銷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我們不妨先算一筆可見的經濟賬:按照40集的劇集上限,單集版權費800萬的採購價,一部劇最高能夠賣到3.2億元,與此前一部劇售賣價格達到10億+相比大幅縮水,製片方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

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片方壓力驟增,注水劇皆因迫不得已?

​筆者在此大膽推測,“限集令”的出現,將會對未來的內容生產帶來以下三方面的影響:

第一,全明星陣容將成為歷史。參照限薪令標準,按照頂級演員最高單部限價5000萬的片酬,3.2億的售賣價格對於全明星陣容仍是入不敷出,甚至男女主人公都無法同時啟用頭部演員。筆者根據以往作為觀眾的經驗總結,演員班底某種程度上直接反映著一部劇的成色和質量:知名演員組成的班底、有實力有演技能讓觀眾記得住角色但叫不上名字的班底觀感都不錯,最怕【1-2個明星(流量)主演+老戲骨抬轎】的組合,十之八九有撲街風險。限集令有可能令這種組合成為常態,風險需警惕。同時也有裨益,腰部演員可以出頭,演技不錯,定價合理的年輕演員有出頭之日。

第二,臺播劇的播出模式將會發生變化。限集令會讓長劇走上“偽季播”的道路,強行拆分成多季進行播出。對於製片方來說,這也是風險和機遇並存的一種選擇。臺網觀眾目前並未真正培養起季播的收看習慣,一旦首季撲街,後續的劇集發行勢必會受到牽連,造成積壓,進而產生資源浪費。

第三,先有的電視劇售賣模式會發生變化,從單集定價售賣變成打包售賣。此前,《人民日報》發文中就強調,“當前電視劇按集論價的銷售模式為“注水”劇贏得一定生存空間,但‘丟質保量’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不僅很難保證電視劇製作方回收成本,更可能因不尊重觀眾而折戟沉沙。”

在紅頭文件下達之前,一切的假設都只能是猜想。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畢竟是迫於無奈的辦法,一刀切是不可取的,還需考慮到已經在拍攝當中的劇集的實際情況。除此之外,市場要回歸正常健康有序的規律,還是要所有從業者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以及行業道德的約束。影視作品不是理財產品,任何賺快錢的想法,最好消滅於萌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