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沒有姜子牙名字?只因身上暗藏一個祕密,元始天尊忌憚萬分

文:白馬晉一

名著《封神演義》裡,姜子牙無疑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人物,大抵算得上男一號。

小說裡主角,一般都有“主角光環”。譬如《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他的舉手投足,往往緊扣劇情,牽著讀者一併叫好,又如《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運籌帷幄時讀者喜,壯志未酬時讀者悲,及至星落秋風五丈原,讀者每每於此字間,更不忍卒讀,久久不能回過神來。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姜子牙這位男主角,在讀者心目中的分量,似乎一直不高。

讀者不喜姜子牙,其實是有原因的。倒不是因為此君年邁,面上褶子過多不太雅觀,讀者難免是顏控。而是因為姜子牙在小說裡的表現,實在難屬光明正大。誠如明代人周之標在《封神演義序》之中,就曾直言不諱地說道,“古多陰謀,道家所忌,子牙陰謀之祖也,其佐武王(姬昌之子),純用殺伐”。可見,姜子牙在古今讀者眼裡,無疑是陰謀詭計的祖師爺。

封神榜沒有姜子牙名字?只因身上暗藏一個祕密,元始天尊忌憚萬分

譬如在伐崇之戰中,姜子牙便將陰謀用到了極致。且來看原著第二十九回描寫,時姜子牙從封神利益出發,慫恿姬昌擅自發動戰爭,崇城城破,崇侯虎父子遭擒,押赴刑場。崇侯虎破口大罵,“老賊!你逃官欺主,罪當誅戮,聖上幾番欲要伐你,我在其中尚有許多委曲,今不思感恩,反致欺侮”。這頗有些《三國演義》裡,白門樓上呂布罵劉備的味道。姬昌自知理虧,“有意不忍加誅”。卻見姜子牙上前一步,大喝一聲,將監斬牌擲出,“不一時推將出去,寶纛一展,侯虎父子二人首級斬了,來獻中軍”。

乍一看,姜子牙似乎同姬昌唱雙簧,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演給圍觀群眾看。

實則不然。

再看姬昌當時反應,“自不曾見人之首級,猛見獻上來,嚇得魂不附體;忙將袍袖掩面曰,駭殺孤家”。好一個“魂不附體”、“駭殺孤家”,也就是說,姬昌結結實實被嚇到了。加之年事已高(時已九十七歲),又舟車勞頓,不多時日,便油盡燈枯了。

那麼,姬昌離奇身亡,這是一場意外,還是一場精心佈局的預謀?且來看看姜子牙此舉背後暗藏動機。

表面上看,這是姜子牙急於表現自己。一位非西岐戶口的郊野漁夫,破格空降朝堂充當二把手,群臣多少有些不服。伐崇之戰,是他極力主導併成功打響的第一槍,這一槍,一定要打得轟轟烈烈,能夠立下威望。也正因如此,急於立功的姜子牙才枉顧姬昌勸阻,執意斬殺崇侯虎一眾,怎料卻過猶不及,反連累了姬昌性命。

封神榜沒有姜子牙名字?只因身上暗藏一個祕密,元始天尊忌憚萬分

而實質上,極有可能是子牙舞劍,意非崇侯。他真正目標,就是姬昌。

原因很簡單,姜子牙從元始天尊領到的任務卡,即是要藉著人族勢力兼併的殼,實現封神榜工程的成功“上市”。姬昌這個人,特別喜歡打仁德牌。這本來是好事情,容易在人民群眾中間,樹立一個良好形象,併產生很好的向心力。但在戰爭狀態下,過分講究仁德,反而會是一個包袱。也就是說,姬昌的優柔寡斷,恰恰是發動戰爭的絆腳石。相反,如果沒有這塊絆腳石,很多事情都好辦。武王即位,姜子牙的身份,就可以搖身變成相父,法理上就成為了西岐權力中樞的實質一把手。後續事態發展,果如子牙算計,姬昌彌留之際,拉著姬發(即文王)的手,吞了一口氣,道,“你過來拜子牙為尚父,早晚聽其指令,聽丞相即如聽孤也。可請丞相坐而拜之。”

依照這個算局,這也就解釋了姜子牙監斬了侯虎父子,為何特意將二人首級呈現於姬昌面前。他要用血淋淋的場面,給姬昌一個出其不意的驚嚇,並留下一串揮之不去的陰影。誠如原著所述,“自見斬了崇侯虎的首級,文王神魂不定,身心不安,鬱鬱不樂。一路上菜飯懶食,睡臥不寧,閤眼朦,又見崇侯虎立於面前,驚疑失神。”如此看來,可見他心機何其之深!

封神榜沒有姜子牙名字?只因身上暗藏一個祕密,元始天尊忌憚萬分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對於這場伐崇之戰,囿於封神正統性的考慮,給予了適當美化,認為這是一場溫和的、救黎民蒼生於水火的侵犯。而在現實歷史裡,很可能不是這樣。譬如《詩經》有這樣一段,“臨衝閒閒,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這段描寫,展現了伐崇之戰的殘酷,“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即是講要暴力手段,誓將敵人一併消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則表明了西岐對待戰俘的態度,使之並排下跪,勝利者從容地拿著利器,收割戰俘們的耳朵。而武力殺伐的最終結果,便是要讓四方臣服。而這場耀武揚威的殺伐背後,自然離不開姜子牙的影子。周之標所言,“(姜子牙)純用殺伐”,當指此類。

興許,當初元始天尊逐姜子牙下山,不許仙籍,又委以封神重任,正用他“殺伐之心”,也慮他“殺伐之心”。這樣人物,當一把誅人的刀特別好使,但反過來萬萬不可弄傷自己的手。神仙隊伍裡,自然不可能有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