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

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

江蘇鹽城濱海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歷經70年的努力和創造,在“下一盤大棋”的思想指導下,已躍然成為一個百萬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這盤大棋,是智慧,是創造,更是“創新”。

□法制日報《法人》記者 張凱華 | 濱海報道

江蘇鹽城濱海曾經是一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貧困土地,在當地,推動全縣經濟建設、誓以“舊貌換新顏”的決心一直沒有改變。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下,濱海已擺脫昔日的貧困和落後,走上了全民富裕的陽光大道。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走進濱海,感受70年的鄉村鉅變。

如何規避鄉村旅遊撞衫

全力打造特色旅遊項目

“遺憾的是,我們的鄉村旅遊起步有點晚了,要是早搞幾年一定比現在更好。”漫步於江蘇省濱海縣沿海百里風光地帶,《法人》記者認真傾聽著縣文廣旅局工作人員的介紹:“縣裡高度重視生態園、農莊的建設,通過這些‘精品’把濱海鄉村旅遊的品牌樹起來,人氣吸引進來,讓老百姓看到希望,才能讓更多的人尤其是農民參與其中。”

縣政府的決心是要依託本地特色文化旅遊資源,著重打造以海堤風景觀光、海鹽溫泉養生、海鮮美食品嚐為特色的海灣休閒旅遊,以黃河故道尋古、淮河水岸休閒、親水運動體驗為特色的運動休閒旅遊,以鄉村梨園漫遊、田園民宿體驗、農耕文明遺存為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形成“處處有景”“處處可遊”的全域旅遊大格局。

根據文廣旅局的旅遊總體規劃,要通過“群星薈萃”的方式,把濱海的海濱地帶打造成一個集海洋藍色文化、古黃河農耕文化、水滸古鹽文化於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現在搞鄉村旅遊是很火,但大家其實都有個擔心,就是怕‘撞衫’,看來看去,各地搞得都一樣。那麼,濱海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文廣旅局的工作人員認為,鄉村旅遊的核心其實就一個詞“特色”,沒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註定是曇花一現,沒有前途。“所以我們早就規劃好了發展思路,那就是‘一村一特色’,圍繞‘小鎮文化’,重點深度發掘鄉土文化的豐富內涵,打造特色小鎮、魅力小鎮、風情小鎮。”這些特色項目,就是濱海鄉村旅遊的“發動機”,以此帶動整個濱海鄉村旅遊業的繁榮和發展。

在濱海,已開工在建或已基本建成的規模型農莊、莊園已有10家,其中的梨花雨生態休閒園、隨耕生態園、伴畝田生態農莊、羊羊薰衣草莊園等影響力最大。

“我在這兒幹了一年多了,收入還不錯。”濱海八巨鎮前案村一位村民告訴《法人》記者,他目前正在濱海的“隨耕生態園”裡務工,每個月的工資和以前去外地打工相比並不少。他說:“勞動強度比在工廠小,又能照顧家庭。我們有好幾個村民在當地搞鄉村旅遊,開飯店、搞農家樂,都掙了錢。”

鄉村旅遊作為國家近些年來大力推進的一個農村振興規劃,在濱海得到了有效落地。 “鄉村旅遊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棋子,我們把它看成是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放在一個盤子裡來統籌思考和規劃。這樣,我們的力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濱海縣文廣旅局相關人員信心滿滿地說,“我們一定會下好這盤棋,讓全縣的農民朋友動起來,富起來。”

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

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優先滿足“三農”項目發展

粉牆黛瓦,屋瓴高翹,聯棟別墅錯落有致,整潔村莊掩映於濃濃綠蔭之中,展現出一幅鮮活的鄉村振興圖景。這是《法人》記者4月24日初入濱海新安村時看到的景象。

“我今年都81歲了,原來住在村子最偏僻的地方。後來政府搞脫貧攻堅,搞新農村建設,我就主動拆遷,首批搬遷進來。在過去,這種好日子想都不敢想,現在趕上了好政策,也趕上了好時代。吃穿不愁,生活富足舒適,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在新安村部前的廣場上,正在鍛鍊的五組村民鬱步佳興奮地對記者說。新安村的鉅變,只是濱海農村“大變臉”的一個縮影。實際上,這樣的鉅變在濱海很多鎮村上演。

4月25日,《法人》記者來到濱海八巨鎮前案村。走進村子,只見主幹道兩側的苗木綠意盎然,房頂上的太陽能電板熠熠生輝,村裡幼兒園、小學、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也一應俱全。“我們誰都想不到,會有今天的好日子”一組村民67歲的石如波對記者說。

2019年3月11日,濱海縣“全縣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濱海縣明確提出要“著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年內確保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所有村經營性收入穩定達到18萬元以上,村級債務全部化解,退出省重點幫扶縣行列”。

面對《法人》記者“脫貧攻堅工程千頭萬緒,牽涉面廣、涉及人群多、數量大、基數大、時間緊、任務重,你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提問,濱海縣扶貧開發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四個優先”的做法。

“我們的‘四個優先’,主要講的是優先考慮‘三農’和扶貧幹部配備,優先滿足‘三農’發展的要素配置,優先保障‘三農’和扶貧資金的投入,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一句話,在濱海,脫貧攻堅是當前的重點工作。”“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新安村幹群最有體會和發言權。因為他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親身實踐者,在黨的好政策指引下,正親手創造美麗鄉村,創造幸福生活。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縣4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已全面消除,已累計脫貧3.53萬戶、8.75萬人(其中:2018年度脫貧1.63萬戶、4.12萬人),累計脫貧率達83.7%。貧困發生率降至1.87%,達到了退出省重點幫扶縣標準,20個省定、91個市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在2016年度全省脫貧致富工作成效考核中,濱海名列第一併榮獲國家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表彰。

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

開創聯農帶農致富模式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幾年,我村先後種植大套蜜梨樹200餘畝,先期種植的50畝將於明年掛果,同時,基地帶動村中300餘戶村民入園務工,每年人均務工收入可達12000元。”夾堆村民生專幹於連山介紹說,位於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夾堆村的梨果種植基地發揮地方梨果種植優勢,結合蜜梨特色產業,由村組幹部牽頭領辦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進園務工等方式,開創了一個“聯農帶農”的致富新模式。這個基地,是由村幹部牽頭領辦成立的,其中,20%的收益將分配給低收入農戶,30%的用於入股收益,還有50%的收益用於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濱海縣不斷創新“聯農帶農”機制,聚力產業脫貧、聚焦富民增收,大力推廣發展股份合作社、“基地+農戶”、村企合作等新模式,促進村民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讓群眾有更多滿足感和幸福感。“現在我們已經培育了209家農業龍頭企業,總產值高達百億元。並且成功創建了濱海大米、濱海白首烏、大套蜜梨等國家原產地地理商標和地理標誌產品,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已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道。

怎樣深入實施濱海鄉村振興戰略?該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要走好產業振興之路、開放合作之路、城鄉融合之路、鄉村善治之路和文化興盛之路。在這‘五路’的指引和激勵下,把產業扶貧、產業振興、產業富民、科技振興等等都裝在了一起,謀劃一盤鄉村振興的大棋,打贏各種綜合性攻堅戰。”

記者從相關部門瞭解到,2019年,濱海將堅決實行點、線、面立體攻堅,點上堅持以人為對象、戶為單元、組為堡壘;線上抓住產業、健康、教育、兜底“四條主線”;面上健全組織領導、工作推進、政策保障、督查考核“四項機制”,進一步細化任務、責任、序時、措施“四張清單”,全年打好春季大摸排、夏季大攻堅、秋季大提升、冬季大鞏固 “四場硬仗”, 實行列出問題、細化舉措,對症下藥、逐一突破,確保“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如期實現整縣脫貧目標。

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江蘇濱海:下一盤大棋,富一方百姓

屆時,濱海鄉村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濱海,這塊古老的土地,將書寫一個更加絢麗、精彩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