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蔣勁夫 陳羽凡 吳浩賢 盲點 延禧攻略 電影雜誌 2018-12-08

最近“蔣勁夫家暴”事件在熱搜榜上居高不下,本來應該遭受譴責的施暴者蔣勁夫卻意外得到部分群眾的憐憫與諒解。

首先蔣勁夫在微博上承認打人一事就有網友稱讚,覺得他有勇氣承擔錯誤很man很有責任感……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網友根據網上流傳的信息開始各自站隊,有不少網友把重點放在女生作風問題上,認為這樣的女生就該打!!!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換言之,蔣勁夫在感情上受傷了,加上他以往陽光健康單純可愛的形象,下意識的過失行為就合理化了?

更無語的是,之前因出演《延禧攻略》竄紅的“傅恆”許凱也被爆出家暴女友,居然還有粉絲評論“哀求”偶像家暴自己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瓜群眾把明星家暴看成了茶餘飯後的調劑品,根本沒當回事,更有甚者為了站隊自己的偶像,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

單憑長相,性格,過往的表現就能確定一個人不會有過火行為乃至犯罪,是不是太兒戲了?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相反,如果蔣勁夫長得一點都不帥,甚至有點醜,在圈中人緣也一般,吃瓜群眾還會這般寬容他嗎?

人總是會被一些固定思維矇蔽雙眼,以致看不清事情的另一面,今天,影sir要介紹的這部電影,說的正是這個問題——

《盲點》

Blindspotting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故事的男主角科林是個梳著髒辮,其貌不揚的黑人,他和白人邁爾斯是多年的好基友。

某次在酒吧,科林忍受不了鄰桌客人對他的侮辱,便出手打了他,誰料好基友為了耍酷裝帥,把客人打死了,可最後好基友安然無恙,科林卻被抓了進去。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由於在獄中表現良好,科林進入為期一年的保釋期,故事從假釋期的最後幾天開始……

自打從獄中出來以後,科林每天都過得小心翼翼,晚上11點前準時回到宿舍打卡,一大早起床上班從不遲到,為了洗心革命重新做人,科林開啟了佛系的養生日常。

被無他求,科林只想平平安安度過假釋期的最後幾天。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如果大家認為這是一個黑人為了擺脫大家對他們的刻板印象,煽情又再煽情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天,科林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親眼目睹了一個白人警察在對方大喊“別開槍”的情況下,仍扣動扳機殺死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黑人!!!

就因為黑人們長得像壞蛋?還是慣性思維覺得他們生來只會打架鬥毆,吸毒嫖娼無惡不作?就可以隨意開槍?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突如其來的血腥場面把科林嚇得手足無措,本能反應讓他想報警,但一想到自己還有3天就可以重獲自由了,他立馬退縮了。

他不想在最後這幾天出任何岔子,所以即使電視新聞把這名白人警察包裝成為了保護自己,開槍自衛,科林還是決定置身事外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可是科林卻抵受不了良心的責備,他開始整宿整宿地做噩夢,良知和自由到底誰重要?科林自己都覺得很迷茫。

一次朋友聚會,好基友再次喝酒鬧事,好友的目中無人和狂傲徹底激怒了科林。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一直以來,科林只想做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安安分分地過自己的生活,結果呢?

人不是他打死的,鍋他背;明明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能說;為了更靠近那些所謂的白人,哪怕天天喝死貴死貴的蔬菜汁也在所不惜,

可到頭來呢,他的好基友依舊活得比他輕鬆。

僅僅因為好基友是個白人,就可以無所事事,吊兒郎當,活得像個街頭小霸王,也沒人拿他怎麼樣。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可是外表好像風光無限的好基友,其實在這個黑人扎堆的街區也備受排擠。

這真的是個奇怪的現象,黑人努力想撕掉世人對他們的標籤,然而白人卻拼了命往黑人群裡鑽。

好基友每天都在模仿黑人的穿衣風格、走路方式、他還紋身、說髒活、甚至把打架開懟當成日常,就是希望這樣做能夠被黑人所接受。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然而,再怎麼模仿,白人還是白人,黑人還是黑人,就算科林再怎麼剋制,他都改變不了他的基因和血統。

影片的最後,科林再次碰到了那個讓他每晚做噩夢,備受良心譴責的白人警察,憤怒之下,科林用好基友的手槍指住了警察……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而白人警察無奈地迴應道:“我不是故意的”。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在於很多振聾發聵的臺詞都用說唱的形式演繹出來,讓人聽得精神為之一振。

說唱的魅力在於用文字宣洩對這個世界的不滿,特別是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世界,而這種精神世界是需要公平對待的。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曾說過,所謂偏見,就是不平等看待,其根本原因是人自私的本性,也是處理社會關係時的態度平衡的缺失,總是向有利於自己的一方傾斜。

一般情況下,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的,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由己及人是必然的思維定勢,偏見由此產生。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就像男主科林,明明出手打人的有他和他的朋友,但是大家總會把錯誤歸咎到那個風評較差或者長相不咋地的那個人身上,寧願相信感覺也不願意挖掘真相。

正如影片中出現的著名心理學圖片“魯賓的花瓶”,圖片中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是一個酒杯?還是兩個人的側臉?

其實不管怎麼看,都不可能同時看到酒杯又看到人臉,說白了就是人在感知客觀事物時,並不會全部接受所有的刺激所得,只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部分。

是誰給的勇氣讓你洗白蔣勁夫的,陳羽凡嗎?


這就是所謂的盲點,從人體結構學上說,人的視網膜上存在一部分沒有感光細胞的區域,當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地方不會引發視覺,即使東西在你面前也察覺不出。

“蔣勁夫家暴”事件發生後,不止粉絲,就連圈內的一眾好友也站出來為他說話。在不瞭解真相的前提下,這些判斷其實都是盲點。

在這個社會中,有些事情始終看不明,想不通,理不順,即使我們把理論規則背得滾瓜爛熟,它依舊存在。

當然,如果我們多一絲理智,少一點理所當然,即使不能理解當事人的所作所為,也不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吃瓜群眾請冷靜,人云亦云要不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