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共和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一命!勸蔣介石不要自殺,槍林彈雨中背起蔣就跑'

""這位共和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一命!勸蔣介石不要自殺,槍林彈雨中背起蔣就跑

黃埔時期的陳賡

黃埔軍校第一期有600多學生,而陳賡卻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這不是當時學校領導人封的,是被學生們所公認的。當時人們中流傳著個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這不僅肯定了他們“三傑”的地位,還說出了他們的特點。

"這位共和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一命!勸蔣介石不要自殺,槍林彈雨中背起蔣就跑

黃埔時期的陳賡

黃埔軍校第一期有600多學生,而陳賡卻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這不是當時學校領導人封的,是被學生們所公認的。當時人們中流傳著個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這不僅肯定了他們“三傑”的地位,還說出了他們的特點。

這位共和國大將,曾救過蔣介石一命!勸蔣介石不要自殺,槍林彈雨中背起蔣就跑

”黃埔三傑“中的另兩傑:蔣先雲(左)、賀衷寒

1924年11月底,在軍校學習了7個月的陳賡,以優異成績畢了業。此後被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連連長、第三期本科副隊長。這時盤踞於廣東省東江地區的陳炯明部隊叛變,廣東革命政府組織東征軍,分三路討伐陳炯明叛軍。陳賡根據中共的指示,積極參加了革命軍的第一次東征。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消息傳來,東征軍上下感到無比悲痛。但此時在廣州等地的軍閥們卻覺得機會來臨,滇軍、桂軍的頭領們,糾合其他軍閥和北洋軍閥代表,在香港密謀後,在廣州發動叛亂,控制了廣州市區。廣東革命政府被迫退到黃埔港。

為了扭轉危局,廖仲愷於5月13日奔赴汕頭,與蔣介石、周恩來和蘇聯派來的黃埔軍校顧問加侖將軍會商,決定東征軍停止進軍,返回廣州平叛。

為了摸清敵情,革命軍派陳賡先行化裝進廣州偵察。當時廣州已被反動軍閥部隊控制,作為湖南人到廣州去搞祕密活動,極易暴露身份,是極其危險的行為。但是身為共產黨員的陳賡,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早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了。

他脫掉軍衣,換成一套西裝,佩戴了一枚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的徽章出發了。到了廣州,僱了一條小船,從沙面北渡珠江,因為他打聽到了已經控制了全城的叛軍,只在那裡留下了空子。划船的是一位漁家姑娘,船到江心,不知為什麼,兩岸的軍隊突然隔江打了起來,子彈頭“嗖嗖”亂飛,姑娘嚇得不敢劃了,陳賡再三安慰她,鼓勵她,指著說,“看,子彈不是朝我們打的”,“它是打當兵的,不會打我們老百姓”等等,姑娘終於把他送到了對岸。他首先和祕密的革命組織接了頭,瞭解些情況後,就獨自走進了廣州的鬧市區。

在鬧市區,陳賡發現幾個人正沿街散發反共反蘇聯的傳單,有的一捆捆丟在地上還未拆開。他靈機一動,順手揀了一些帶在身上,沒有想到,這東西比通行證還管用,遇到叛軍攔路,拿出傳單就能通過。經過3天的奔波,陳賡將廣州叛軍的情況基本查清楚了,並把敵人陣地及火力部署情況詳細標在一張廣州市的地圖上。

返回途中,陳賡經過惠愛中路第一公園時,突然遇到一股滇軍,舉著“拿獲共產黨就地正法”的令牌,氣勢洶洶地迎面走來。他已躲避不及,只得硬著頭皮迎上去,但手裡已經沒有反動傳單了。滇軍士兵攔住了他,上下打量了一陣,懷疑他是黃埔軍校或東征軍的人,準備把他押送到南堤八旗會館楊希閔司令部去。陳賡則指著胸上佩戴的校徽,一口咬定自己是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三年級學生。滇軍士兵將信將疑,帶他到學校去對證。由於叛軍在廣州敲詐勒索,販煙聚賭,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百姓對他們十分厭惡,都希望革命軍早日打回來。所以門房老頭一見到陳賡,就毫不猶豫地承認他是該校學生,還說“老師正找你哩!”叛軍才放了他。

這一次偵察成功,給陳賡帶來了聲譽。

革命軍根據陳賡的情報,於6月12日向叛軍發起了進攻。陳賡率領他的連隊,衝過珠江,一口氣打到北校場,並通過工會中的黨組織,動員火車司機逃跑,使上了火車的楊希閔殘部,因沒人開車而走不動,才全部被殲了。

在革命軍平定廣州叛亂的時候,陳炯明從香港英國政府那裡得到了大量軍火和錢,還得到了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的30萬元軍餉及兩艘軍艦,於是糾集殘部,捲土重來,又佔據了東江各地,企圖利用惠州城的險要地形,與廣州的國民革命政府對抗。

這樣,又迫使國民革命軍於1925年10月1日舉行第二次東征。蔣介石任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師黨代表.第一師師長是何應欽。這一次革命軍實力比上一次東征時強大了,又有廣大人民支持,所以進展很快,卻受到了惠州城的阻攔。

惠州城三面環水,一面枕山。傳說自唐代以來,該城固若金湯,從未被攻破過。10月11日東征軍掃蕩了外圍守敵,佔領了飛鵝嶺,由第二師第四團攻城,由於步、炮不能很好配合,第四團連攻兩天,傷亡慘重,果然未能攻破。在議論紛紛聲中,蔣介石提出撤軍主張,周恩來堅決反對,認為撤軍要動搖軍心,而惠州城也不是不能攻克的,問題是要改變戰術。怎樣改變戰術呢?在眾說紛紜時,周恩來提出:改四面圍攻為三面進攻,網開一面,讓敵人出逃後聚而殲之。當這個意見被採納後,周恩來又命蔣先雲等組織黨團員為敢死隊骨幹,帶頭登城。

陳賡這時在第四團當連長,這個團所有的連長都是共產黨員,戰鬥力特別強。戰鬥發起後,陳賡率領自己的連隊,奮力爬梯子登上城頭,敵人子彈打中他的右腳,他拔出彈頭像沒事人似的繼續衝殺,浴血奮戰到第二天傍晚,敵人主力被殲;順著“網開一面”的道路逃出城的敵人,也被預伏的革命軍殲滅了。

這支陳炯明最精銳的部隊被殲後,敵軍望風而逃,東征軍長驅直人,迅速向潮州、梅縣地區前進。蔣介石看中陳賡作戰勇敢,就下令調他帶領他的連隊到總指揮部擔負警衛任務。

惠州攻克後,東征軍分頭前進。總指揮部跟著第三師,作為左路軍,沿著東江向廣東省東北的梅縣方向前進。不料10月27日在五華縣西南方向的華陽地區,與叛軍的林虎部隊主力遭遇。

第三師師長譚曙卿輕敵冒進,倉促應戰,由於力量懸殊,戰到中午,即被敵軍包圍,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

蔣介石聞訊後,趕到前線督戰,叫陳賡到第三師傳達他的“不準退卻”的命令。他說,你是黃埔的好學生,現在革命危在旦夕,校長命令你,趕快下山,去向譚師長傳達我的命令,不準退卻;臨陣脫逃者一律槍決!

譚曙卿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後,拔出手槍帶著師部的零散部隊,佔據了一個高地抵抗一陣,但於事無補,敵人一個側擊,第三師全線崩潰,敵軍直撲總指揮部而來。

蔣介石急得要命,當即命令陳賡:“譚曙卿無能。你去代理第三師師長,集合部隊,重新組織抵抗,一定要把林虎的部隊頂住!”但兵敗如山倒,大規模潰退已無法阻止。第一師又相距太遠,沒有較好的通信手段,既得不到消息,也無法及時趕來救援……最後連總指揮部的人都悄悄溜掉了。

蔣介石在不久前開進惠州城時,受到人民熱烈歡迎,在掌聲和鞭炮聲中,他很得意,當眾說了許多動聽的話,覺得自己前程似錦,無限光明。沒想到轉眼間卻落到這種狼狽境地,如果自己不戰死,又有何面目再回惠州城呢?想到這裡,蔣心亂如麻,覺得不如一死了之……

在這子彈、炮彈頭上亂飛的危急時刻,陳賡卻非常沉著,勸他:“勝敗乃軍家常事。這終究是一個師,還不是黃埔訓練出來的部隊。你是總指揮,行動會影響整個戰爭,大局要緊呀!還是趕快離開這裡,將來帶領黃埔學生軍再打回來……”

這件事,陳賡1952年1月26日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和參謀們親口講過。他說:“那是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在廣東第二次東征討伐叛變的軍閥陳炯明。周恩來和何應欽率第一師打海豐,蔣介石的總指揮部率第三師行動。我當時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當連長,帶著連隊警衛蔣介石。第三師與陳炯明主力林虎部遭遇,在華陽打上了,一打即敗。蔣介石急了,就跑到前線去督戰,也不頂用,全師潰散。蔣介石對我說要殺身成仁。我勸他不要自殺,這個部隊的軍官不是黃埔軍校訓練出來的,不是你的學生。我們撤退到安全地點,再收攏部隊,還可以再打。蔣介石聽了我的話,借坎下臺階,不自殺了,但嚇得直打哆嗦,連路都不能走了。我看敵人已離得很近,情況太緊急了,就揹著他跑,跑到一條河邊,把蔣介石送上一條船,我就組織部隊頂住追擊的敵人,掩護蔣介石過河,然後領他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這樣就救了他這條命。我的腳在打惠州時負了傷,在背蔣介石那陣還沒有好哩。”

這一事件轟動了東征軍和黃埔軍校,並由畢業的學生帶到了全國各地,使陳賡聞名遐邇。

本文摘自《陳賡傳》,《陳賡傳》編寫組著,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作者:《陳賡傳》編寫組編輯:朱自奮責任編輯:徐堅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