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最近我剛開始帶著5歲的姐姐學鋼琴,看到很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彈得像模像樣,我總會好奇又羨慕地和孩子媽媽聊幾句取取經。無他,凡是彈的好孩子都是能夠每天堅持功苦練琴的,而這背後都有一個堅持陪練,嚴格要求的老媽或老爸。

看完話劇回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希望用身邊真實的故事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努力永遠大於天賦,我也在告訴自己,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我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精進時,孩子也一定差不了。

03

豐富孩子的頭腦和內心,挖掘孩子的潛質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最近我剛開始帶著5歲的姐姐學鋼琴,看到很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彈得像模像樣,我總會好奇又羨慕地和孩子媽媽聊幾句取取經。無他,凡是彈的好孩子都是能夠每天堅持功苦練琴的,而這背後都有一個堅持陪練,嚴格要求的老媽或老爸。

看完話劇回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希望用身邊真實的故事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努力永遠大於天賦,我也在告訴自己,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我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精進時,孩子也一定差不了。

03

豐富孩子的頭腦和內心,挖掘孩子的潛質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非常喜歡話劇中袁泉坐在窗邊安靜看書的那個畫面,好美好美。當羅契斯特問她,你小小年紀,從小生活卑微,是什麼給了你這種沉靜的力量時,簡愛回答“是書,是書籍給了她豐富的頭腦和堅韌的內心,給了她力量”

孩子小時候需要打的人生底色很多,從小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最為家長能送給孩子一輩子的人生禮物。我之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專注於給小朋友講故事這件事,就是看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希望每日的閱讀陪伴可以助力孩子成長。今天關於閱讀的話題不延伸展開了,大家可以搜索公號裡“閱讀”的內容,已經積累發佈很多了。

愛看書的孩子,都有一種安靜的氣質,內心堅定、情緒穩定,善於思考,在很多人眼裡感覺他們偏內向。在這裡我特別想說一下對於內向孩子的看法,因為有很多家長問,我家孩子太內向,靦腆,羞怯,怎樣讓孩子更外向些,開朗些,勇敢些,愛表達,愛交朋友呢?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最近我剛開始帶著5歲的姐姐學鋼琴,看到很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彈得像模像樣,我總會好奇又羨慕地和孩子媽媽聊幾句取取經。無他,凡是彈的好孩子都是能夠每天堅持功苦練琴的,而這背後都有一個堅持陪練,嚴格要求的老媽或老爸。

看完話劇回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希望用身邊真實的故事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努力永遠大於天賦,我也在告訴自己,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我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精進時,孩子也一定差不了。

03

豐富孩子的頭腦和內心,挖掘孩子的潛質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非常喜歡話劇中袁泉坐在窗邊安靜看書的那個畫面,好美好美。當羅契斯特問她,你小小年紀,從小生活卑微,是什麼給了你這種沉靜的力量時,簡愛回答“是書,是書籍給了她豐富的頭腦和堅韌的內心,給了她力量”

孩子小時候需要打的人生底色很多,從小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最為家長能送給孩子一輩子的人生禮物。我之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專注於給小朋友講故事這件事,就是看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希望每日的閱讀陪伴可以助力孩子成長。今天關於閱讀的話題不延伸展開了,大家可以搜索公號裡“閱讀”的內容,已經積累發佈很多了。

愛看書的孩子,都有一種安靜的氣質,內心堅定、情緒穩定,善於思考,在很多人眼裡感覺他們偏內向。在這裡我特別想說一下對於內向孩子的看法,因為有很多家長問,我家孩子太內向,靦腆,羞怯,怎樣讓孩子更外向些,開朗些,勇敢些,愛表達,愛交朋友呢?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中,作者專門提到了內向孩子的很多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嘗試把內向孩子變得外向,而是要對內向孩子有充分的理解與愛,充分發掘內向孩子的潛質。我們應該消除內心的偏見,看到孩子獨特的閃光點

看書豐富孩子的頭腦,發掘肯定孩子的潛質,培養堅定有力量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

04

全職媽媽如何在婚姻裡贏得尊重和平等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全職媽媽”的文章和討論,有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從2000年的68.2%下滑至2017年的58.9%,27%職場女性傾向做全職媽媽,這意味著有更多女性最終回到了家庭。在全面二胎的政策背景下,這一數字還可能繼續下滑。

是的,一些女性在成為媽媽,特別是二胎媽媽後,從職場迴歸到了家庭,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全職媽媽成了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新認識的群體,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經歷了全身心付出卻不被家庭社會認可的辛酸,他們渴望與再出發。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最近我剛開始帶著5歲的姐姐學鋼琴,看到很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彈得像模像樣,我總會好奇又羨慕地和孩子媽媽聊幾句取取經。無他,凡是彈的好孩子都是能夠每天堅持功苦練琴的,而這背後都有一個堅持陪練,嚴格要求的老媽或老爸。

看完話劇回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希望用身邊真實的故事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努力永遠大於天賦,我也在告訴自己,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我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精進時,孩子也一定差不了。

03

豐富孩子的頭腦和內心,挖掘孩子的潛質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非常喜歡話劇中袁泉坐在窗邊安靜看書的那個畫面,好美好美。當羅契斯特問她,你小小年紀,從小生活卑微,是什麼給了你這種沉靜的力量時,簡愛回答“是書,是書籍給了她豐富的頭腦和堅韌的內心,給了她力量”

孩子小時候需要打的人生底色很多,從小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最為家長能送給孩子一輩子的人生禮物。我之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專注於給小朋友講故事這件事,就是看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希望每日的閱讀陪伴可以助力孩子成長。今天關於閱讀的話題不延伸展開了,大家可以搜索公號裡“閱讀”的內容,已經積累發佈很多了。

愛看書的孩子,都有一種安靜的氣質,內心堅定、情緒穩定,善於思考,在很多人眼裡感覺他們偏內向。在這裡我特別想說一下對於內向孩子的看法,因為有很多家長問,我家孩子太內向,靦腆,羞怯,怎樣讓孩子更外向些,開朗些,勇敢些,愛表達,愛交朋友呢?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中,作者專門提到了內向孩子的很多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嘗試把內向孩子變得外向,而是要對內向孩子有充分的理解與愛,充分發掘內向孩子的潛質。我們應該消除內心的偏見,看到孩子獨特的閃光點

看書豐富孩子的頭腦,發掘肯定孩子的潛質,培養堅定有力量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

04

全職媽媽如何在婚姻裡贏得尊重和平等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全職媽媽”的文章和討論,有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從2000年的68.2%下滑至2017年的58.9%,27%職場女性傾向做全職媽媽,這意味著有更多女性最終回到了家庭。在全面二胎的政策背景下,這一數字還可能繼續下滑。

是的,一些女性在成為媽媽,特別是二胎媽媽後,從職場迴歸到了家庭,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全職媽媽成了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新認識的群體,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經歷了全身心付出卻不被家庭社會認可的辛酸,他們渴望與再出發。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認識一個很優秀的媒體人,是很多雜誌的專欄作家,在我眼裡她衣食無憂家境良好,事業有成,可最近我才知道,其實她做了九年的全職媽媽,也經歷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的迷茫期,她說她常常覺得前途一片黑,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幹嗎,要到哪裡去,這種刻骨銘心的狀態讓她意識到,必須要從“無業”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回到職場中來,那怕是兼職。

她說,沒有經濟來源的“全職媽媽”在家裡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眼前這個人,不僅是你的伴侶,他也是你的飯碗,當你知道他是你的衣食父母的時候,你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剛結婚的時候,她向先生坦白自己沒有積蓄,為了踐行自力更生的獨立女性價值觀,她主動提出家用AA制。可做了全職媽媽,半邊天變成了伸手族,她心裡糾結得不得了,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心裡就有滿滿的“負罪感”。

據她觀察,在中國從一個甜蜜的全職主婦,變成一個崩潰的絕望主婦,大約需要三年。這恰好是一個孩子度過嬰幼兒時期,可以交託到幼兒園的起始階段,也是一個全職媽媽內耗到彈盡糧絕的極限。“三年之癢”的原因五花八門,有些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有些是厭倦了看不見盡頭完全沒有獎賞的家務瑣碎,有些則純粹因為伴侶不能夠認同這份付出,回家變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我想成為全職媽媽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那種個人價值感缺失的不安全感是共有的。

一旦成為全職媽媽,孩子就成了生活裡最重要的寄託,全職媽媽是否成功,全都由孩子的表現決定。所以當孩子做的不夠好達不到要求時,媽媽就會把不滿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其實是媽媽對自我階段狀態不滿意。事實上,每個人最終都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7月31號晚上我獨自一人去國家大劇院看了盼望已久的話劇《簡愛》,這是袁泉和王洛勇主演的,也是《簡愛》首演十週年紀念版。

全場座無虛席,我身邊沒有人看手機,說話聊天,大家都被演員的精彩表現深深吸引,看得很投入。我更是被劇情感染的哭得一塌糊塗,哭到最後一隻隱性眼鏡都掉了出來。

《簡愛》,一個閃亮的名字,一個愛情與自尊的代名詞。她不僅是帶有哲理性內涵的愛情經典,帶給人們溫暖的怦然心動,更給人們帶來沉靜的反觀思索。是的,“沉靜”的力量,袁泉演繹地非常到位,讓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反觀思索。這部感人的話劇不僅溼潤我們的眼睛,更滋潤我們的靈魂,而作為一名母親的我,更是悟出了很多育兒的門道。

01

原來最難的是控制

《簡愛》上演了十年,主演袁泉從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成熟的母親。她說能遇到《簡愛》這部戲,是她的“萬分幸運”。她把握住了這個機會,更是把自己和簡愛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當你看這部話劇時,你會覺得簡愛就是袁泉,袁泉就是簡愛。袁泉的氣質太符合簡愛這個角色了。

當袁泉一張口,你就能感受到簡愛的自尊自強,當她和高傲自大的羅契斯特交流時,你能感受到原來“平和而堅定”是那麼的有力量。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整場演出,最難得是兩位主演對舞臺的把控,這種控制靠的不是大吼大叫,靠的是那種“沉靜”的力量。特別是每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響起時,哪怕袁泉只是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無需說話,觀眾的心已經被她抓得牢牢的,眼淚已經刷刷地滴落下來了。這種交流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原來,所有藝術,或者說我們的工作、生活,人生,最難的不是“放”,而是如何“收”,是如何對自我的適度把控。把控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力度……

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壓力重重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特別是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婦女來說,情緒失控,對孩子、家人大吼大叫想必是家常便飯吧。

常常有人問我,孩子真是太淘氣了,不打不罵管不住啊,可是打罵完之後就是內疚和自責,我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好媽媽呢?

也經常有人問,老公工作忙一天到晚不著家,回家就玩手機打遊戲,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孩子也不管,架也吵了,婚也鬧了,我被折磨的快要瘋了,這日子可怎麼過下去?

還有人問我,和老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老人辛苦幫帶孩子,我們感恩,可是由於教育理念,生活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父母邊界不清,常常和老人鬧得不愉快,越是自己親媽,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最親的人傷害反而越深。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也不是每次都能處理好,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察到,與其大吼大叫,不如“平和而堅定”,與其依賴、取悅於別人,或者說想要通過改變(改造)別人讓自己心情變好,不如控制你自己,找到自我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權也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是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他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在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比如:A是小孩子貪玩,好動,B是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母覺得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父母覺得必須把孩子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C是不同的情緒和行為。有的父母會悅納孩子,把玩當成孩子天然學習的好機會。有的父母可能就會著急焦慮,批評孩子,逼著孩子好好學習。

可見,同樣的事情,都是A,由於B,你的看法、信念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反應和結果。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A,而是應該調整我們自己的B,調整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情緒的問題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當我們覺察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控制自我是多麼的難,至少比簡單的把情緒發洩給別人,或者說簡單的指責要求別人去改變,要難的多。

最難的在於控制自我!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提到了一些避免大吼大叫,調控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分享給大家:

1、讓自己減壓,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時最大的。所以,照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

2、父母可以鍛鍊身體,看電影,和家人處好關係,讓自己的狀態變好。當你放鬆時,孩子的叛逆就會減輕。

3、要想避免大喊大叫,就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4、用輕聲細語來替代大喊大叫,聲音越小,威力越大。當你把孩子拉到一邊,小聲地、認真地跟他說話,會比你大聲地喊他,更容易讓孩子聽得進去。

我想以上的方法同樣適用於你和伴侶、家人、同事的溝通與交流。嘗試著控制自我,嘗試一下“沉靜”的力量。

02:靠實力吃飯,贏得尊重

袁泉在影視界不算是那種流量明星,遠沒有她的那些同班同學紅,但是看了這部被她演了十年的《簡愛》,你就知道為什麼她能獲得話劇界的最高獎項。確實,人把時間、精力、心血汗水花在哪,哪裡就會有回報。

袁泉生活非常低調樸實,沒有作品時就失聲匿跡,有作品時就靠作品征服人心。2個多小時的話劇,全體演員表演的非常流暢,臺詞功力,情感表達,內涵理解全都在線,讓人不得不感慨,這臺下得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有臺上這樣精彩的呈現啊。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最近我剛開始帶著5歲的姐姐學鋼琴,看到很多和她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彈得像模像樣,我總會好奇又羨慕地和孩子媽媽聊幾句取取經。無他,凡是彈的好孩子都是能夠每天堅持功苦練琴的,而這背後都有一個堅持陪練,嚴格要求的老媽或老爸。

看完話劇回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我希望用身邊真實的故事告訴孩子努力的意義,努力永遠大於天賦,我也在告訴自己,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我們自我嚴格要求,努力精進時,孩子也一定差不了。

03

豐富孩子的頭腦和內心,挖掘孩子的潛質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非常喜歡話劇中袁泉坐在窗邊安靜看書的那個畫面,好美好美。當羅契斯特問她,你小小年紀,從小生活卑微,是什麼給了你這種沉靜的力量時,簡愛回答“是書,是書籍給了她豐富的頭腦和堅韌的內心,給了她力量”

孩子小時候需要打的人生底色很多,從小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最為家長能送給孩子一輩子的人生禮物。我之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專注於給小朋友講故事這件事,就是看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希望每日的閱讀陪伴可以助力孩子成長。今天關於閱讀的話題不延伸展開了,大家可以搜索公號裡“閱讀”的內容,已經積累發佈很多了。

愛看書的孩子,都有一種安靜的氣質,內心堅定、情緒穩定,善於思考,在很多人眼裡感覺他們偏內向。在這裡我特別想說一下對於內向孩子的看法,因為有很多家長問,我家孩子太內向,靦腆,羞怯,怎樣讓孩子更外向些,開朗些,勇敢些,愛表達,愛交朋友呢?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中,作者專門提到了內向孩子的很多優勢: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是好公民,珍惜長期的友誼。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嘗試把內向孩子變得外向,而是要對內向孩子有充分的理解與愛,充分發掘內向孩子的潛質。我們應該消除內心的偏見,看到孩子獨特的閃光點

看書豐富孩子的頭腦,發掘肯定孩子的潛質,培養堅定有力量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

04

全職媽媽如何在婚姻裡贏得尊重和平等

最近看到一些關於“全職媽媽”的文章和討論,有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從2000年的68.2%下滑至2017年的58.9%,27%職場女性傾向做全職媽媽,這意味著有更多女性最終回到了家庭。在全面二胎的政策背景下,這一數字還可能繼續下滑。

是的,一些女性在成為媽媽,特別是二胎媽媽後,從職場迴歸到了家庭,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全職媽媽成了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新認識的群體,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經歷了全身心付出卻不被家庭社會認可的辛酸,他們渴望與再出發。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我認識一個很優秀的媒體人,是很多雜誌的專欄作家,在我眼裡她衣食無憂家境良好,事業有成,可最近我才知道,其實她做了九年的全職媽媽,也經歷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的迷茫期,她說她常常覺得前途一片黑,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幹嗎,要到哪裡去,這種刻骨銘心的狀態讓她意識到,必須要從“無業”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回到職場中來,那怕是兼職。

她說,沒有經濟來源的“全職媽媽”在家裡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眼前這個人,不僅是你的伴侶,他也是你的飯碗,當你知道他是你的衣食父母的時候,你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剛結婚的時候,她向先生坦白自己沒有積蓄,為了踐行自力更生的獨立女性價值觀,她主動提出家用AA制。可做了全職媽媽,半邊天變成了伸手族,她心裡糾結得不得了,買件稍微貴點的衣服,心裡就有滿滿的“負罪感”。

據她觀察,在中國從一個甜蜜的全職主婦,變成一個崩潰的絕望主婦,大約需要三年。這恰好是一個孩子度過嬰幼兒時期,可以交託到幼兒園的起始階段,也是一個全職媽媽內耗到彈盡糧絕的極限。“三年之癢”的原因五花八門,有些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壓力,有些是厭倦了看不見盡頭完全沒有獎賞的家務瑣碎,有些則純粹因為伴侶不能夠認同這份付出,回家變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我想成為全職媽媽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那種個人價值感缺失的不安全感是共有的。

一旦成為全職媽媽,孩子就成了生活裡最重要的寄託,全職媽媽是否成功,全都由孩子的表現決定。所以當孩子做的不夠好達不到要求時,媽媽就會把不滿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其實是媽媽對自我階段狀態不滿意。事實上,每個人最終都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袁泉王洛勇《簡愛》十週年:我哭掉一隻隱形,卻看出了育兒門道


在袁泉和王洛勇演的《簡愛》裡,袁泉的一句經典臺詞(大意啊)就是:不論我多麼的貧賤和卑微,但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

是的,女性特別是全職媽媽要想在婚姻和家庭裡贏得平等和尊重是多麼不容易,但我們必須像簡愛那樣靠著內心堅定沉靜的力量去爭取,因為我們不僅是孩子的媽,更是我們自己,活著總要有活著的樣子。

要想在婚姻和家庭裡贏得平等和尊重,只靠付出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放棄自己。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努力提高自身的含金量,這才是女人在婚姻家庭以及職場中的砝碼。還是那句話,只有你自己變好了,才能有更多的人愛你,疼你,尊重你。

Ps:看了一部《簡愛》,觸發了我這麼多的想法,可能有點太發散了,但都是我的內心話,如果有哪句話也觸動了你,歡迎留言互動,轉發,交流。祝大家週末愉快。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娟子媽媽講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