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佳木斯市人口民族概況

佳木斯,黑龍江轄地級市,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南起北緯45°56’至48°28’,西起東經129°29’至135°5’,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比羅比詹相望;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黑龍江佳木斯市人口民族概況

黑龍江佳木斯市人口民族概況

黑龍江佳木斯市人口民族概況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 漢晉時代,肅慎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1945年,成立合江省政府,省會設在佳木斯。1954年,鬆、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1983年,改由省直轄。

佳木斯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是中國東極[,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是黑龍江省通往俄羅斯、連接東北亞的橋頭堡。

2017年,佳木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5.6億元。

2018年12月21日,佳木斯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佳木斯市總人口2552097人,常住總人口為2552097人。其中向陽區233855人,前進區171530人,東風區161740人,郊區314586人,樺南縣468698人,樺川縣202827人,湯原縣255211人,撫遠縣126694人,同江市179791人,富錦市437165。

[10]截至2017年底,佳木斯市總人口234.5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89‰,死亡率14.28‰,人口自然增長率-7.4‰。 佳木斯市共有42個民族成份,其中41個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赫哲族較多,其餘36個少數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

民族

據2008年末數據顯示,全市共有42個少數民族,人口103807人,佔全市總人口的4.4%,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赫哲族人口分別為4007人、6457人、26558人、62587人、2668人,其餘37個少數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其中赫哲族是佳木斯特有民族。全市有4個民族鄉,分別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全市共有42個民族村,其中朝鮮族村 35個、赫哲族村5個、滿族蒙古族村1個、滿族村1個。

鄉村少數民族人口67121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4.7%。朝鮮族主要聚居在星火和湯旺兩個朝鮮族鄉,其餘分佈在6縣(市)、郊區及市區。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同江市的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及市郊區的敖其赫哲族村,其餘分佈在市區、撫遠市及同江市。

滿族、回族、蒙古族主要散居在市區及6縣(市)。

在邊境地區主要有朝鮮族和赫哲族。民族鄉邊境總長度76公里(街津口鄉40公里、八岔鄉36公里),邊境民族鄉行政區劃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街津口鄉280平方公里、八岔鄉287平方公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