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前生是補天頑石還是神瑛侍者?為何會出現此混淆不清的現象

賈寶玉 林黛玉 周汝昌 史湘雲 史海夜航 2017-03-27

賈寶玉前生是補天頑石還是神瑛侍者?為何會出現此混淆不清的現象

覃仕勇

凡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個“木石前盟”,但這“木石前盟”到底是誰和誰的“前盟”,卻是一個不大容易弄得清楚的問題。

先說“木石前盟”,這裡面的“木”和“石”分別指誰。

主流的說法是,“木”是指林黛玉,“石”是指賈寶玉。

因為,《紅樓夢》第一回就寫女媧補天,煉出了三萬五千六百零一塊石頭,用完了三萬五千六百塊,剩下的一塊沒派上用場,就棄擲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

該石頭於是自嘆無材補天,日夜悲號慚愧。

後來一僧一道路過,石頭乞求他們把自己攜入紅塵,去經歷一番人間的悲歡離合、生死歌哭。

於是那仙僧就大施魔法,讓它變成扇墜般大小,鐫上了字,把它帶下凡,進入了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見識了人間百態。

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偶得機緣,聆聽仙曲,其中《終身誤》中前兩句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從字面上理解,賈寶玉的確就是那塊補天頑石。

還有第三十六回,賈寶玉在睡夢中驚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此語分明也是以石頭自喻。

但也有人認為不能把賈寶玉理解成女媧補天用剩的頑石。

因為同在《紅樓夢》第一回是明確交待了賈寶玉在天界裡的身份了的。

書中寫: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也就是說,神瑛侍者要下凡,而他每天用雨露澆灌一株絳珠仙草也已修成女身,也要下凡要用一生的眼淚來報答甘露灌溉之恩。

“神瑛”之“瑛”字,意思為似玉之寶石,暗指賈(假)寶玉。神瑛居赤瑕宮,赤字點怡紅公子,瑕字脂評就作了解釋: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所以說,神瑛侍者下凡後投胎成了賈寶玉。

將石誤認為是賈寶玉,甚至把石、神瑛侍者、賈寶玉看待成三位一體,估計是受了程本紅樓夢的影響。

這個版本對石頭記原本有較大改動,把女媧棄石寫成了神瑛侍者。

該書是這樣寫的:那僧道:“此事說來好笑。只因當年這個石頭媧皇未用,自己卻也落得逍遙自在,各處去遊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中,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

有識之士都認定這是俗筆,是妄改。原書石還石、神瑛還神瑛,二者並不混同。

但,誠如紅學大師周汝昌所說,石頭自稱“蠢物不能施禮了”,它連動一動也不能夠,故為“蠢物”。它高十二丈,縱橫見方二十四丈,其重不知多少噸!它沒法跑到“靈河岸上”去,不要說“草”,連青埂峰也只能“抬眼”看看而已。無法自由來去,這才求助僧道二人。若早有飛來飛去的本事,就沒有央求二仙師之說了。

賈寶玉前生是補天頑石還是神瑛侍者?為何會出現此混淆不清的現象

既然石頭不是神瑛,而神瑛下凡後轉世顧為了賈寶玉,那麼石頭下凡後成為了什麼呢?

答案是明顯的:石頭化身為寶玉身上的那塊通靈寶玉。

且看第一回,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

同一回:士隱聽了,不便再問。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洩,但適雲“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

再看下凡後,在第三回,寶玉見黛玉無玉,擲玉於地。脂評說道“試問石兄,此一摔,比在青梗峰下蕭然坦臥何如?”

在甲戌本第八回寶釵借看寶玉所佩之玉,寶釵將玉“託於掌上”,此處有脂評說道“試問石兄,此一託,比在青梗峰下猿啼虎嘯之聲何如?”

可見,女媧棄石就是寶玉身上所配的通靈寶玉。

不過,也有一種觀點,說神瑛下凡後轉世者變做甄寶玉,石頭借了神瑛相貌化作賈寶玉。

該觀點比較新穎,但論據不夠充分,此外不復細說。

弄清楚了“木石前盟”的“石”是指神瑛使者,亦即賈寶玉;但這“木”又是指誰呢?

通常的解釋是,林黛玉前世就是絳珠草,絳珠草為了感念神瑛侍者灌溉之情,立誓要以一世淚水還恩,所以出轉世下到了凡間。

書中也寫得明白。

第一回,僧人講述神瑛與絳珠草之間的情緣時,脂評發表感慨加以說明: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歷盡風月波瀾,嚐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如何,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洩胸中悒鬱。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語不笑能留人”,

第三回: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本有脂硯齋側批:正是想必在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見過。

不過,依然有人提出反對。

紅學大師周汝昌在《紅樓奪目紅》中的《何來“前盟”》一節寫:石是石頭,自稱人稱,都沒糾纏。木,是誰?什麼木?嚴格說,木是樹,不等於草。除非將“木”解為“植物”。

周大師最後給出了他和看法,所謂“木”,其實是指史湘雲。

他的理由是:湘雲姓“史”,原型姓李。姓李的原姓“理”。後逃生藏於一棵李樹下,得以存活,遂改姓李。“李”是木,不是“草”。

賈寶玉前生是補天頑石還是神瑛侍者?為何會出現此混淆不清的現象

他還借脂硯批“還淚”所說的:餘變有此意,但不能說得出。這方是“一芹一脂”、“餘二人”的真諦。脂硯實即書中之湘雲,本是李家女傑。

……

可見,《紅樓夢》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單單一個“木石前盟”就有多種看法,遑論其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