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第一個主題是“雨”,江南本多雨,靜居山間可聽雨聲,可觀雨景,對雨霧的千變萬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第二個主題是“夜”,從夜坐到雨夜、涼夜、寒夜,再到秋夜臥病,山居的孤寂讓詩人對夜的體驗格外地深沉。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第一個主題是“雨”,江南本多雨,靜居山間可聽雨聲,可觀雨景,對雨霧的千變萬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第二個主題是“夜”,從夜坐到雨夜、涼夜、寒夜,再到秋夜臥病,山居的孤寂讓詩人對夜的體驗格外地深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第一個主題是“雨”,江南本多雨,靜居山間可聽雨聲,可觀雨景,對雨霧的千變萬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第二個主題是“夜”,從夜坐到雨夜、涼夜、寒夜,再到秋夜臥病,山居的孤寂讓詩人對夜的體驗格外地深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

發源於天目山的東、西苕溪,在湖州吳興匯合(東、西苕溪合流後,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浩淼的太湖。苕溪水系在東部平原散作千港萬湖,形成密集的河網湖群,天目山脈尾閭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構成這一地區特有的秀麗勝景,所謂“水逶迤而清深,山連屬而秀拔”,即所謂“山水清遠”

在歷史上,苕霅隱逸文化興盛一時。顏真卿、陸羽、張志和、皎然等創造出“苕霅”意象,來隱喻隱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儼然就是“隱逸”的代名詞。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吳興三大隱逸文化勝地

妙西·西塞山

據明萬曆《湖州府志》所載:“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塢,下有凡常湖,唐張志和遊釣於此。”

西塞山層巒翠疊,主峰巍峨,山勢連綿,林木蔥蘢,山塢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積百畝,湖面浩渺,煙波迷濛。樊漾湖納西塞山之水,還與苕溪相連,寬廣的水域盛產魚蝦,引來鷸鷺棲息,又是漁父操舟,撒網捕魚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釣的好去處,是江南山水風光的典型,可稱得上是世外桃源,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離俗的情趣。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志和在西塞山漁隱,自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張志和以其真情實感寫下《漁歌子》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宋·李結《西塞漁社圖》

西塞山早已成為歷代文人嚮往隱逸江湖的精神圖騰,做一做“浮家泛宅,往來苕霅之間”的“煙波釣徒”是每一位文人騷客的夢想。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位於吳興區西部妙西鎮的西塞山,因張志和的《漁歌子》揚名天下,這裡生態好,山水、田園構築起極佳的原生態環境,文化底蘊深,以妙西鎮區域為主體的西塞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已是吳興旅遊發展的主陣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原鄉小鎮,集生態科普、休閒養生、親子游樂、鄉趣住宿於一體,讓遊客真正體會到“身在都市,夢迴原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慧心谷綠奢度假村,擁有滿山的竹林和茶海,可以讓你返璞歸真,在自然山谷中享受愜意的度假生活。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西塞山前度假木屋,高端木屋與隨性山水交融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美麗畫卷。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茶聖陸羽在吳興妙西寓居30多年,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位於妙西霞幕山的陸羽古道,2018年入選“中國十大古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白鷺谷·狀元湖

南郊·道場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金蓋出雲

南郊是湖州吳興苕霅文化亦即隱逸文化最豐厚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隱士高人隱逸其間。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春谷梅隱

大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孫太初(名一元)第一次來到吳興。孫太初18歲就步李太白足跡,壯遊天下。八年後到江浙一帶,在蘇州交接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後又至杭州,與殷雲霄、鄭善夫、顧璘、吾瑾等熟識。一介布衣,以詩文傾動王侯,令舉世為之肅然者,孫太初為當時第一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霽曉

孫太初在吳興結識了隱居的吳珫(長興呂山望族)、劉麟(曾為工部尚書)、龍霓(曾為刑部員外郎)以及陸昆(曾為御史)。在南郊,他們徜徉道場山,泛舟碧浪湖,結為“苕溪五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仰高亭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萬壽禪寺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古梅花觀·紫薇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道場古道·光皓亭·伏虎亭

正德十三年(1518年),孫太初在湖州吳興南郊歸雲庵(道場山南麓百步棧旁)附近築造居所,安居下來。鄭善夫為其題名‘掛瓢堂’“掛瓢”的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後世以“掛瓢”為隱居或隱者傲世之意。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樑希森林公園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雲巢古道·止止亭·知止亭

孫太初詩風中有濃厚的隱逸氣息。在南郊隱居中,孫太初結交吳興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時有人前來請教求學。道場山是他經常遊歷、吟詠的地方。孫太初隱居期間留下了523首詩以及“掛瓢”的精神意象與追求。

東林·菁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菁山——吳興版的“終南山”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山·遊仙頂

相傳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種黃菁於此,至今山多黃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煉丹處天下有十三,烏程縣其一。”(據《職方圖志》),菁山邊上還有葛仙山,傳說是葛洪煉丹之處。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之一的張羽在菁山一帶(今吳興區東林鎮青山片南山村)隱居。張羽是才華橫溢,工詩善畫,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對湖州吳興有著特別的貢獻,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從此就有了“吳興八景”之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1333-1385)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明初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早年隨父宦遊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與友徐賁約,卜居吳興,居於吳興之菁山。

張羽有《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吳興》詩:“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餘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雲林下,殘年共讀書。”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元末隱居菁山時名其室曰“靜者居”,其詩集亦命名為《靜居集》。張羽的詩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帶南山、南塢、銅塢、景山等地名。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張羽從元末開始隱居菁山,入明後又在此隱居約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詩人敏感細膩的筆觸,寫盡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早暉夕陰,寫菁山山隱生活的點點滴滴,主動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南山村·山陽塢

在菁山隱居,詩人的視覺聽覺都變得敏銳起來了,心也變得越發地敏感和細膩。張羽在山隱時期寫的詩,有幾個主題反覆地出現。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第一個主題是“雨”,江南本多雨,靜居山間可聽雨聲,可觀雨景,對雨霧的千變萬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第二個主題是“夜”,從夜坐到雨夜、涼夜、寒夜,再到秋夜臥病,山居的孤寂讓詩人對夜的體驗格外地深沉。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沉醉山水之間,探尋湖州這三處隱逸之地......

▲葛仙古道

張羽十分喜歡自己的靜居生活。在菁山張羽早則獨步山行,晴則登高望遠,閒則深塢訪古寺古蹟,生活得自由自在。

菁山的好處就在於“去人境殊不遠”,清幽與熱鬧僅在一轉身間。便捷的水陸交通很方便朋友往來,想當年張羽毛的“靜者居”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吳中四傑”中另三人,高啟、楊基、徐賁,“北郭十才子”裡其他六人,王行、杜寅、樑時、浦源、方彝、錢復等,時不時地來菁山看望張羽,他們一起遊山訪古,一起詩詞唱和。

—E N D—

來源:吳興旅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