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盪大股東高比例質押攀升 紓困資金退出第一單的尷尬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道

湖南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資管”)斥資3.11億元,於2018年12月從唐人神控股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手中,接過當地上市公司唐人神(002567.SZ)5800萬股股權。同月,湖南資管又通過大宗交易買入唐人神1636萬股,一舉躍升至後者第三大股東。

時隔半年,2019年7月1日晚,湖南資管通過上市公司披露,計劃下半年減持唐人神1600多萬股,被市場稱作是A股紓困資金退出第一單。

今年一季度,A股大盤指數不斷攀升,滬指進入4月份更是一度突破3200點,股權質押市場風險不斷降低,但此後受多重因素影響,滬市指數震盪下行,6月6日盤中觸及2822點。7月4日滬指報收於3005點。大盤的震盪是否帶來了股權質押市場的不穩定?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Wind股權質押數據統計發現,當前A股股權質押市場在多個統計口徑下呈現穩定態勢,但大股東質押股數佔其所持股份的比例,今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已從年初的6.54%攀升至7.2%。

A股震盪大股東高比例質押攀升 紓困資金退出第一單的尷尬

一個不容忽視的上升數據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Wind統計的大股東質押股數佔其所持股份比,在今年上半年呈現不斷上升狀態,已從1月5日的6.54%升至6月28日的7.21%。

這一數據不斷攀升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力度不斷增加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Wind數據顯示,從年初至6月28日,大股東質押股數量一直呈現穩定甚至是小幅下降的狀態。

具體來看,1月5日大股東質押股數量為6163.19億股,6月28日為6060.99億股。

A股震盪大股東高比例質押攀升 紓困資金退出第一單的尷尬

既然大股東質押力度沒有增加,佔比上升的原因可能就是大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總數下降了,或者說是大股東減持造成的。

今年上半年,在大盤迴暖攀升的背景下,確實發生了大規模的“減持潮”。《華夏時報》記者查詢Wind數據統計發現,今年A股減持操作相對明顯增多,僅從公告數量口徑看,截至6月17日,2019年兩市共發佈了2614份減持公告,雖然是半年數據,但其數量已是去年全年總量的約74%。

大盤自3200點後震盪回調,一度跌至2822點,但此期間兩市整體質押股數卻沒有增加,是因為大股東減持套現緩解股權質押壓力了嗎?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宏觀策略分析師葛壽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理論上確實存在這種可能,但這種關係也可能反過來,即在大盤震盪調整期間,有些質押股被平倉了,大股東被動減持。

Wind數據也顯示,今年確實有大量公司披露的股東減持原因明確標註與股權質押有關。

比如,藍海華騰的一份公告披露股東減持原因是“緩解股權質押風險”;飛樂音響曾稱股東是為了“執行股權質押協議”;創意信息是“歸還因股權質押形成的借款”;*ST榮聯“用於償還質押借款”;美尚生態“用於償還股權質押借款”;此外還有天夏智慧、榮安地產、金信諾、大洋電機、紫鑫藥業、博騰股份等等。

其中,也不乏被平倉的案例,比如,迪威迅、德威新材等等。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周雨、金達萊曾在3月份的研報中稱,進入2019年3月後,已實施股東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均有明顯增多,在本輪減持中,1/2減持個股存在“大小非”解禁,1/3存在股權質押壓力,其中,股權質押致使減持的原因為,疏困基金落地較慢,股東存在被動減持;股權質押監管加強,減持滿足資金需求訴求增大。

《華夏時報》記者根據Wind統計的上半年實際發生的減持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今年發生管理層成員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升至769家,其中,約300多家上市公司管理層成員減持超千萬元。

193億股質押股消失

2017年底,A股股權質押市值升至6.15萬億元,逼近歷史巔峰。為了限制股權質押存量規模的快速增長,質押新規於2018年3月出臺,從融資門檻、資金用途、質押集中度、質押率四方面對場內質押業務進行規範。

進入2019年,滬指在1月初下探至2440.91點後“絕地反彈”,4月8日盤中漲至3288.45點,此後再度震盪下行,6月6日盤中觸及2822.19點,6月28日上半年收官時報收於2978點。

大盤劇烈震盪的上半年,股權質押市場是否有新變化?對此,葛壽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近期的數據來看,股權質押市場風險處於緩和狀態,但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仍不容忽視。

從兩市質押股數口徑看,今年上半年,每週的質押股數量都不斷下降。Wind數據顯示,1月11日兩市質押股數為6328.57億股,到6月28日時,這一數據已變為6134.95億股,即半年累計減少了193.62億股。

從兩市質押股數佔比口徑看,也呈現了逐周下降的狀態。具體來說,Wind數據顯示,1月11日時,兩市質押股數量佔總股本的9.78%,到6月28日時已下降至9.3%。

從市值口徑看,滬指報收於2978點的6月28日,兩市質押市值47071.2億元,規模處於今年以來的較低水平,僅1月和2月期間的數據比其低,對應著同時期的低位大盤。

個股質押風險分化

雖然兩市整體質押風險緩和,但個股風險分化嚴重依然存在。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累計質押股份數量佔總股本(質押比)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06家。

其中,藏格控股、貴人鳥、*ST印紀、三六零、海德股份、美錦能源、ST銀億、供銷大集、光啟技術、瑞茂通、九鼎投資、泛海控股、曲美家居等13家上市公司質押比超過了70%。最高的藏格控股為79.19%,最低的曲美家居為70.36%。

此外,Wind數據還顯示,2019年上半年,有24家上市公司新增質押比在20%以上。

具體包括大業股份、嘉凱城、*ST人樂、金科文化、精藝股份、佳沃股份、盈峰環境、ST獅頭、大通燃氣、深天地A、貴州燃氣、安信信託、東北製藥、佳發教育、海德股份、泰合健康、金冠股份、寶鼎科技、榮晟環保、中來股份、裕同科技、清水源、亞瑪頓、三星新材等。

其中最高的是新增質押比43.97%的大業股份,在過去半年新增1.27億股質押股份,新增質押市值約為14.42億元。

民生銀行股票市場分析師李相棟向《華夏時報》記者預測,從個股層面看股權質押的未來形勢,不同的公司面臨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基本面好的,行業龍頭的,ROE比較高的,估值比較合理的,股權質押風險基本沒有,但更多的公司,可能還會受到股東拋售、股價下跌這種螺旋式下跌的影響。

2018年發生的A股“無股不押”,高比例質押現象只是病之“標”,大股東高比例質押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才是病之“本”,從不同角度去看,答案不同。

從質押融資用途角度看,高比例質押的背後,可能是民企盲目加槓桿以追求多元化發展造成的。

從二級市場監管政策的角度看,2017年5月,減持新規發佈實施,大股東二級市場減持受到限制,可能促使一些有急需套現需求的大股東轉而通過股權質押套現。

從宏觀經濟背景角度看,高比例質押的背後,有民企融資難的縮影。由於金融去槓桿,導致流動性收緊,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融資渠道變窄,融資變難,一部分民營企業只能通過二級市場的股權質押來融資。

因此,長期來看,股權質押風險的未來形勢,還取決於宏觀經濟形勢、A股市場走勢、監管政策的變化。

而短期來看,股權質押整體風險緩和。“除非股價不斷創新低,那樣股權質押可能依然成為一個大的風險,因為目前整體質押比雖然比2018年9月(約10%)那陣子少,但也還是很多的(約9%)。”葛壽淨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