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火星探測 天文 地球 宇宙 俊採星馳 2017-05-19

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對於火星大氣以及地表的研究已經使科學家認識到,在古老的火星表面上曾有著與地球相同的景象——奔騰的河流。在火星車投入工作後,科學家們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同時他們認為,有著流動的水,古火星上必然存在更加厚重的大氣。

科學家們一度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解釋火星大氣為何被消耗殆盡,為何火星會變得如此荒涼,不過,宇宙再一次向他們潑了盆冷水。

隨著火星車探測的深入展開,越來越多的數據使一個悖論逐漸清晰開來。如果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那麼必然火星上要充滿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以維持支撐液態水存在的溫度。實際上,這套理論是根據分析地球得到的,對於很多類地行星科學家也直接簡單地“推而廣之”。不過“好奇號”探測器卻發現,似乎事實並不是如此。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在好奇號上裝載有“化學和礦物X射線衍射儀”,在利用它對蓋爾環形山中的礦物質含量進行檢測後,傳回的數據令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可眾位科學家吃了一驚:在火星的古老河床上居然找不到任何碳酸鹽的痕跡。

此前,科學家已經確認蓋爾環形山就是古火星湖泊存在的地區之一,約35億年前,周圍的河流就是彙集於此。上文已經提到了,如果想要維持液態水的存在,大氣中“必然”會存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維持溫室效應,畢竟那裡距離太陽比較遠。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如果真是如此,在長達數億年的“湖泊生涯”中,蓋爾環形山的沉積物中必然會含有大量碳酸鹽——二氧化碳易溶於水形成碳酸。過去在火星岩石中發現了碳酸鹽礦物的存在,但分析顯示,這些碳酸鹽從未變成過酸性,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經歷過“碳酸階段”,自然這些碳酸鹽就不是由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的。

這根本不符合科學家所認為的“行星碳循環”理論,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NASA的科學家在計算了火星大氣維持液態水所需的最低二氧化碳含量,並且模擬了運轉至今所應該存有的碳酸鹽含量,與好奇號傳回的數據一一對比後,很明顯,現實遠遠低於預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隨後NASA也進行了新聞發佈會並稱:我們特別注意到,在火星的古湖床的沉積物中並沒有發現應有的碳酸鹽,以火星現有的碳酸鹽含量來看,哪怕將其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碳並且提高100倍的濃度,也不足以維持液態水的存在。

超過四十年的在軌掃測已經讓科學家堅信火星上曾經有著不遜於地球的水文活動以及活躍的地表徑流,但是地表探測結果與化學分析結果如此不一致令研究人員十分頭痛。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前後居然如此不一致,或顛覆人類對行星認知

科學家仍在努力構建(編)理論來解釋火星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形式來維持液態水的存在,在無數的模型中,只有一個基本上能夠說得通,該模型認為:“火星大氣應該是以大量的氫氣和二氧化碳構成。”這雖然能夠解釋得了古火星氣候的成因,但是究竟是如何產生這樣的大氣目前為止還都是“玄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