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火箭筒 迫擊炮 射擊 陸軍 張萬年 廣州 越南 南疆烽煙正十年 2019-06-06

在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前夕,根據廣州軍區前指關於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3軍決心以127師從我國廣西寧明縣愛店方向出擊,在越南的支馬、龍頭地區打開口子,殲敵一部,佔領有利地形,為戰役第二階段進攻祿平和諒山創造有利條件。張萬年師長決心以381團加強軍偵察連為穿插部隊,隱蔽地進至浦何、夾頸地域集結,待命沿公母山南側向612高地、540高地、400高地實施穿插,割裂越軍戰鬥隊形,斷敵退路,阻敵增援。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地形與敵情

612高地位於公母山南麓,支(馬)祿(平)公路北側,面積約1平方公里。山頂由四個小高地(分別編為1、2、3、4號高地)組成,比高約200米。其北面為陡坡,約60至70度,攀登困難;東南面和南面坡度較緩,有三條山腿伸向公路(南面山腿編為5、 6號高地)。該高地有良好的視界和射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與540高地、400高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立於公路兩側,控制著支馬通往祿平的要道,是越軍防禦縱深的要點之一。

戰前判斷:612高地守軍為越軍338師461團1個連。企圖憑藉險要地形、堅固工事和充足彈藥,阻止我軍沿公路向其縱深發展進攻。經戰後査實,該敵為諒山省獨立第123團1營營部率2連。其兵力部署是:1、2號高地和3、4號高地分別為一個加強排,5、6號高地為一個班,連指在4號高地,營指在4號高地西南側約100米處。

越軍主要防禦方向面向東南,控制公路。每個高地均構築有塹壕、土木質A字型掩蔽工事、短洞和明暗火力點。各高地之間有交通壕相連接,組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陣地。2、3、4號高地各有高射機槍1挺,陣地前沿設有防步兵雷場,火力配系比較嚴密。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中途受命

2月16日18時,381團從待機地域出發,在夜幕的掩護下,沿公母山南側、825高地向越軍防禦縱深400高地方向穿插。由於山高林密,坡陡路窄,溝多谷深,戰士負荷量較重(普遍達20-30公斤),行進速度緩慢,連隊之間距離拉得較大,加上視度不良,有的連隊掉了隊。到17日1時30分,擔任前衛的3營才到達823高地西北側1公里處。

隨前衛營行動和副師長和副團長認為按預定計劃到達指定位置已有困難,當即決定改變決心,調整部署。原計劃以1營攻打龍頭、612高地,以3營攻打400高地、540高地,臨時決定改由7連攻打612高地,9連攻打龍頭,5連攻打540高地,1連攻打400高地。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7連奉命加強82無坐力炮4門、重機槍3挺、噴火器3具、工兵1個組(4人),在營的編成內,擔任穿插前衛連。為了隱蔽行動企圖,不使越軍察覺,7連指戰員把發光易響的裝備物品用茅草、雨布包住,以免發出光亮和響聲。有的戰士患感冒咳嗽就隨身帶些薑片,想咳嗽時吃一片壓一壓。連隊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以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連續夜行軍11小時,翻越了580多米高的大嶺和1000多米高的公母山,過深溝,穿密林,攀陡壁,邊開路邊前進。

17日4時,7連在插途中臨時接受了由原來攻打400高地改為攻打612高地的任務。該連立即在612高地東北側800米處小無名高地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現地召開了支委會,傳達任務,分析敵情,研究地形和打法。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連長向萬初根據大多數同志的意見決心以1排(排長宋中貴)加強82無坐力炮1門、40火箭筒2具、重機槍1挺、噴火器3具、工兵1個組擔任主攻,從612高地東北側祕密接敵,首先殲滅1號高地之敵,爾後向2號高地發展進攻;2排(排長李安益)加強82無坐力炮1門、40火箭筒2具、重機槍1挺,由指導員郭友生率領,擔任助攻,沿612高地西北惻迂迴3號高地,首先攻佔3號高地,爾後向2號高地發展進攻,配合連主力全殲612高地守敵;3排(排長徐汝山)擔任預備隊,在1排後跟進。連火力隊由82無坐力炮2門、60迫擊炮2門、40火箭筒2具、重機槍1挺組成,在612高地東北側無名高地佔領發射陣地,以火力支援步兵戰鬥。各排受領任務後,於5時15分完成了進攻準備。

戰鬥經過

5時16分,各排開始按預定路線接敵。1排為避免觸發敵地雷,邊探測邊前進,速度較慢,於6時40分進至1號高地東北側山腳展開。3班在左、1班在右,祕密搜索前進,2班隨1班後跟進。7時,排長宋中貴帶領3班5名戰士 (其中工兵1人)進至1號高地第一道塹壕,未發現敵情。當逼近第二道塹壕時,發現塹壕一側有個草棚,傳來越軍講話聲,其入口處有1門60迫擊炮和電話線,宋中貴當即命令戰士剪斷電話線,並用手榴彈和抵近射擊消滅了草棚裡還在睡覺的敵人。

此時,1班長周國平率2名戰士和重機槍、噴火器到達了1號高地。掩蔽部內的越軍被驚醒後,以步機槍火力進行射擊,並投手榴彈。3號高地之敵高射機槍也向1號高地射擊。與此同時,發現2號高地敵一個班的兵力沿交通壕向1號高地接近。見此情況,向萬初立即組織連火力隊壓制敵火力,宋中貴令3班2名戰士和重機槍封鎖兩條交通壕,其餘戰士以噴火器、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摧毀敵掩蔽部。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戰鬥中,宋中貴三次中彈,六處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斃敵3人的新戰士吳建國在爆破敵掩蔽部時,遭闇火力點射擊,八處負傷。這時1名越軍軍官從掩蔽部裡衝出來,企圖搶奪他的衝鋒槍。吳建國奮不顧身地猛地緊緊抱住敵人,從北坡滾下百米懸崖,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經1小時30分鐘的激戰,1排肅清了掩蔽部內的殘敵,消滅了企圖增援的敵人,攻佔了1號高地。

2排在接敵運動中,按4班、5班、機槍班、82無坐力炮班、6班及連救護組的順序,沿612高地北側山溝,向3號高地西南側迂迴。7時許,當4、5班進至安快東北側時,我1排與敵打響,驚動了敵人。4、5班和機槍班遭到612高地西南側、540高地和安快之敵三面火力夾擊,被壓在溝內,進退不得,排長李安益和部分戰士負傷,其餘人員在連主力殲滅612高地之敵後回撤歸建。

在4、 5班和機槍班吸引了敵火力時,指導員郭友生當機立斷,迅速率領6班、82無坐力炮班和連救護組避開敵火力,沿3號高地西北側約70度的陡坡,一步一步向3號高地頂峰攀登。7時40分,郭友生帶著通信兵高保崗、2名擔架員和6班1名戰士首先隱蔽地登上了3號高地西側頂部,發現該高地有敵1挺高射機槍正向1排射擊。郭友生當即命令3名戰士監視西側敵人,派高保崗催6班、無坐力炮班快上來,自己拿過高保崗的步槍,擊斃了兩名敵高射機槍手。後遭2號高地敵闇火力點射擊,郭友生身負重傷。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8時10分,副指導員帶領6班、82無坐力炮班和救護組進到了3號高地西側,遭2號高地敵闇火力點射擊。副指導員立即命令82無坐力炮摧毀了這個火力點,隨後率6班勇猛衝擊,一舉消滅了3號高地之敵,佔領了該高地。爾後以1個組向2號高地發展進攻,支援連主力戰鬥。

9時10分,2號高地的越軍企圖趁1排立足未穩,奪回已失陣地,以1個加強班的兵力沿交通壕向1排反衝擊。向萬初立即向營請示,使用預備隊加入戰鬥。預備隊3排從1排的左翼加入戰鬥後,依託塹壕和有利地形,經20多分鐘戰鬥,全殲了反衝擊之敵。

為迅速消滅2號高地之敵,向萬初請求營炮火支援。營屬炮連9時45分對2號高地實施2分鐘火力急襲,2號高地之敵被我炮火壓制。3排利用炮火襲擊效果,在1排火力支援下,即以8班在左、7班在右、9班居中,成後三角隊形乘勢向2號高地發起衝擊。各班以組為單位,成三角隊形,1人在壕內,2人在塹壕兩側,互相掩護,搜索前進,以抵近射擊和手榴彈消滅了壕內、掩蔽部內的敵人。戰至10時30分,2號高地被我3排佔領。此時,7連認為612高地之敵已基本被殲。遂停止進攻,鞏固陣地,搜索殘敵。與此同時,8連在向龍頭迂迴中,殲滅了 5、6號高地之敵。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因為3號高地地勢高,死角大,加之6班沒有前出搜索,故未發現4號高地。15時許,7連部分人員在3號高地活動,突然遭到612高地西南側敵火力射擊。緊接著6班報告,發現3號高地的西南側還有—個不太明顯的小高地,槍聲就來自該高地。向萬初即令3排長徐汝山率8班消滅殘敵。當8班直下3號高地,接近4號高地時,該高地之敵突然開火,以交叉火力向8班猛烈射擊。

全班被壓制在3、4號高地之間鞍部。徐汝山和1名戰士冒著敵火,匍匐前進,返回3號高地,將敵情報告了連長。連長和副連長劉庭創研究了情況,決定由劉庭創率7、9班,並加強重機槍1挺,迅速増援8班,殲滅4號高地之敵。劉庭創給各班明確了任務:重機槍在3號高地佔領陣地,壓制敵火力點,支援步兵戰鬥;7班在右,9班在左兩面夾擊4號高地之敵。在重機槍掩護下,7、9班經過激烈戰鬥,佔領了4號高地表面陣地,殲敵10餘名。

為迅速全殲敵人,劉庭創令8、9班用火力封鎖4號高地上敵掩蔽部,自己率7班從翼側向敵營指揮所接近,運動中遭敵射擊,身負重傷。這時,天已是黃昏並下著雨,3排於19時許奉命撤回2號高地。4號高地的越軍乘機於當天晚上全部撤走。7連在第二天的搜索中,沒有發現敵人。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經驗教訓

612高地進攻戰鬥,步兵第381團3營7連利用夜暗,採取偷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戰術手段,以傷18人,亡12人(不含配屬分隊)的代價斃敵61名,俘敵2名,繳獲高射機槍3挺、輕機槍5挺、60迫擊炮2門、40火箭筒2具、衝鋒槍12支、步槍和手槍各3支、步談機一部、手榴彈345枚、各種彈藥121箱,取得了初戰勝利。戰後,中央軍委授予吳建國烈士“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時年不滿17歲,是1979年最年輕的一級戰鬥英雄),廣州軍區授予該連“612高地英雄連”榮譽稱號,指導員郭友生“模範指導員”榮譽稱號,1排長宋中貴“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此次戰鬥的成功之處在於:

l 、攻擊點選擇正確。7連在612高地東北側小無名高地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後,連指揮員認真組織班以上骨幹偵察了地形,分析了敵情,併發揚軍事民主,研究了攻擊點的位置。經過權衡利弊,統一了思想。把主攻點選在1號高地。此處為敵防禦翼側,且無障礙物,我側後無敵情顧慮和火力威脅;地形條件較好,坡度較緩,利於我兵力兵器的展開,有良好的衝擊出發陣地,便於向敵縱深發展進攻。把助點選在612高地北坡。

此處坡度70餘度,雖攀登困難,但敵防禦薄弱,戒備疏忽,易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實戰證明,主攻和助攻方向的選擇是正確的。1排趁黎明之時,未遇大的阻力,便迅速佔了1號高地; 2排向敵側後迂迴,突然出現在3號高地,一舉將敵殲滅;預備隊3排從1排左翼加入戰鬥後,直插2號高地,有效地擴大了戰果。經3個多小時戰鬥,就消滅612高地主陣地上的敵人50餘名。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2、發揚近戰的傳統戰法。在戰鬥過程中,幹部戰士英勇頑強,敢於近戰殲敵。宋中貴率領戰士進至1號高地第二道塹壕時,用抵近射擊和手榴彈將敵殲滅在塹壕和草棚內。3排採取班與班、組與組互相掩護、交替前進的方法,靠近敵掩蔽部和短洞,用手榴彈和步機槍殲滅了2號高地的敵人。實踐證明:近戰仍然是我軍克敵制勝,行之有效的傳統戰法。

3、幹部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戰士不怕犧牲、勇猛衝殺。指導員郭友生親自率助攻排首先衝上3號高地,消滅了敵高射機槍手2名,身負重傷後,仍鼓舞戰士要堅決消滅敵人; 1排長宋中貴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六處負傷,仍不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直到最後勝利。幹部的模範行為為戰士樹立了好的榜樣,鼓舞了全連戰士的殺敵勇氣,新戰士吳建國就是其中的典型。由於全連幹部戰士團結一致英勇奮戰,從而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對越反擊戰,浴血612高地,打出最年輕的戰鬥英雄

教訓在於:1、組織戰鬥不夠周密。如主攻和助攻分隊向敵人發起攻擊時,誰先打響,沒有明確規定。在打法上,如偷襲時被敵發覺,應採取什麼行動,各排間如何協同動作,沒有作過細的研究。

2、在戰鬥中,對敵情和地形的分析研究不細。當6班報告4號高地有敵人時,連指揮員沒有很好地親自觀察戰場,查明敵情和地形,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令8班進攻,未能攻下,增派7、 9班攻擊又因兵力不足,戰鬥至天黑未能解決,繼而又撒回2號高地,致使餘敵利用夜暗撤走。如果當時連指揮員能準確查明敵情,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則有把握速決全殲4號高地之敵,不會發生敵逃跑的現象。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