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婚變:古話“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裡隱藏的夫妻之道

婚姻 張幼儀 徐志摩 婚外情 好好學習 記者李滿 2018-11-28

同樣是封建包辦婚姻,胡適外遇要離婚時,妻子江冬秀用一把菜刀“唬”住了胡適,成功挽回了婚姻。為何徐志摩外遇卻偏偏離婚了?是身為徐志摩妻子的張幼儀缺菜刀嗎?答案顯然沒有這麼簡單!事實告訴我們,婚姻出問題,通常是夫妻本身出了狀況,而與外界沒有太大的關係。所謂男人“被狐狸精勾走了”,僅僅只是女人用來麻痺自我的說辭罷了!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變的主因,顯然並不是林徽因,這點從他們婚變始末的種種,就可見一斑!

徐志摩與張幼儀成婚於1915年,這年,徐志摩18歲,張幼儀15歲。這段婚姻雖是封建包辦,但兩人的條件旗鼓相當,尚屬門當戶對。結婚時,徐志摩已小有才華,而張幼儀也在師範學校接受過正規教育,而且,張幼儀還是一位“天足(未纏足)”女子。實際上,兩人最初的婚姻,雖然說不上琴瑟和鳴,但怎麼著也還算過得去。

張幼儀婚變:古話“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裡隱藏的夫妻之道

但婚姻歲雖是人世間最長的契約,卻恰是最不保險的一種存在。所以,眼下“過得去”,並不表示能一直“過得去”。更多時候,夫妻要永久同行,須得腳步一致才行。俗話說了,“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這話並不是說非得時刻把丈夫留在身邊看著,而是說,夫妻的差距不能太大,相隔一丈以內才保險。

徐志摩與張幼儀從最初的“一丈以內”走到“一丈開外”,是從張幼儀嫁到徐家開始的。張幼儀在嫁人以前,是江蘇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後來為了結婚,在家人的勸說下,她毅然放棄了學業。和如今的很多女子一樣,張幼儀深覺:嫁得好比干得好重要。所以,放棄學業選擇婚姻,並無不妥。

隨後,嫁入徐家以後,張幼儀一直盡心伺奉公婆,絲毫沒有要繼續學業的意思。而就在張幼儀停滯不前的當口,徐志摩卻不斷迎來學業上的突破。

在丈夫徐志摩慢慢有了名氣以後,張幼儀才隱約意識到,自己和丈夫有了差距。但可悲的是,此時的張幼儀卻並不知道這差距在哪裡。張幼儀覺得幸運的是,肚子一直沒見“動靜”的她終於懷孕了,張幼儀打心眼裡生出了歡喜。1918年,張幼儀一舉得男,徐志摩父母歡欣喜異常,徐志摩也很欣慰,他終於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生下兒子後,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心理髮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徐志摩想尋求更大的發展,而張幼儀則渴望穩定的生活。同年,徐志摩提出想前往美國留學,隨後,在父母的支持下,徐志摩前往美國學習銀行學。而張幼儀,因為需要照顧幼子的緣故,不得不留守家中。

張幼儀婚變:古話“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裡隱藏的夫妻之道

也是從這時開始,兩人的差距被無限拉大。分居本身,即使是國內和國外之差,也並不能改變婚姻。然而,兩人身處兩個世界後,日益加大的差距卻是要命的。張幼儀不知道,徐志摩前往美國接受新思想後,很快,她與他在精神上已經分屬兩個世界了!婚後這三四年,張幼儀的文化層次始終停留在婚前,而徐志摩的文化層次,已經突飛猛進,達到了同時代頂級水準。他起飛了,她卻始終停留在陸地上。

“小腳和西服不般配”,這話是張幼儀自己說的,實際上也是如此。過去,當徐志摩還沒有留美時,兩人在精神上的差別並不大,但當徐志摩接受新思想改造後,他們卻不可避免地有了“新舊差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放在徐志摩和張幼儀身上,似乎也分外妥當。

一年後,張幼儀的長子徐積楷長大了,此時的張幼儀思夫心切,萌生了要去國外找徐志摩的想法。但生性不善表達的張幼儀卻不知如何跟父母開口,思量想去後,張幼儀找到了二哥張君勱。

素來疼愛妹妹的張君勱在收到妹妹求助後,第一時間找到了徐志摩父母,藉著吃茶的由頭,張君勱對張幼儀公婆說:“如果徐志摩繼續留在國外讀書, 而幼儀留在硤石的話,他們兩人的心就要愈分愈開了。”

張君勱提出送妹妹出國的想法後,徐志摩父親徐申如很快做出了送張幼儀出國的念頭。此時的徐志摩在國外也正寂寞難耐,於是,他想都沒想同意了張幼儀前往!

張幼儀婚變:古話“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裡隱藏的夫妻之道

但民國時期,出國的手續沒有現在這般方便,張幼儀從籌備出國到動身,足足花了幾個月時間。以至於,最後動身時,徐志摩已由美國轉到了英國。

1920年,張幼儀終於前往歐洲與徐志摩團聚。原本這是一樁好事,如果張幼儀能利用出國的機會好好學習,接受新思想努力跟上徐志摩的步伐,他們很可能不會走到離婚那天。在出國前,張幼儀以為,此番她能在國外繼續自己曾為結婚中斷的學業。然而,令張幼儀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是,到達歐洲以後,她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當老媽子”罷了!

張幼儀到達歐洲後不久,由於興趣轉移,徐志摩由倫敦大學轉入了劍橋大學。這期間,張幼儀與徐志摩租住在沙士頓鄉下的一個房子裡。因為這裡和大學相隔6英里且生活不便利,於是,張幼儀不得不每日買東西、洗東西、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而此時的徐志摩,還牢牢把控了經濟大權,這樣一來,徐申如給他們寄來的錢就悉數到了徐志摩手中。張幼儀想要拿出一部分錢來學習都很難。實際上,從當時的現實來看,張幼儀是可以和徐志摩協商並提出自己想法的。但她生性不善溝通,又唯恐徐志摩不高興,於是她選擇了忍著繼續過“老媽子”的生活。

這一選擇,表面看並無不妥,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轉折。從後面發生的一切看來,張幼儀出國,實際上是他們婚姻最後一次可能的轉機。而這次轉機,張幼儀顯然沒有用好。如果她向徐志摩表達想學習的想法,或者直接向婆家、孃家求助,那她在歐洲的生活絕對是另一番景象。以徐家和張家的經濟狀況,請一個老媽子打理生活實在輕而易舉,實際上這筆錢,徐申如給的生活費裡就綽綽有餘。可是,此時的張幼儀雖然已經意識到自己需要不斷學習,以跟上時代跟上丈夫的腳步,卻終究還被封建思想束縛著,在本質上,她還停留在“出嫁從夫”的封建思想中。這思想,讓張幼儀再一次做出了錯誤選擇:成全丈夫,犧牲自己。

外遇雖然叫“外”遇,卻恰是從內打破,多半是夫妻本身有了問題,外圍才有了突破口,只是,此道理,卻鮮少有人懂。1921年,徐志摩結識了年僅16歲的林徽因。人說,婚外情多半是找缺失。林徽因身上恰有著張幼儀最缺失的“思想學識和活力”,相比木訥且思想落後的張幼儀,林徽因才情過人且思想超前。這些,恰恰是此時的張幼儀最缺失的東西。

張幼儀婚變:古話“丈夫丈夫,一丈以內才是夫”裡隱藏的夫妻之道

兩人相遇後,徐志摩在張幼儀眼皮子底下開始和林徽因鴻雁傳書。為了避免張幼儀察覺,他們的來往信件全部用英文書寫,而他們的聯絡點,也相當隱蔽,是徐志摩租房對面的理髮店。張幼儀在回憶中說:

“我和徐志摩後來住在沙士頓的時候,志摩每天一吃完早飯就趕著出門理髮,而且那麼熱心地告訴我。我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就猜到他這麼早離家,一定和那女朋友有關係。 幾年以後, 我才從當時同住一起的郭君那兒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趕忙出去,的確是因為要和女朋友聯絡,他們用理髮鋪對街的雜貨鋪當他的地址,那時倫敦和沙士頓之間的郵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的女朋友每天都可以魚雁往返。”

女人素來第六感驚人,在張幼儀發現丈夫外遇後,張幼儀做出了一個很多蠢女人都會用的“笨辦法”:試圖用身體挽回丈夫。在張幼儀的回憶中,她曾說,每晚徐志摩起伏的胸部和粗重的喘息聲,都證明了他在身體和精神分離上的煎熬。

如果身體真的可以留住一個男人,那這個世界上的男女關係該多簡單。張幼儀並不知道,男人的性和愛,從來是可以分開的。不久後,見身體已經無法挽回徐志摩的心,張幼儀又想出了一個更笨的“蠢招”:用孩子留住徐志摩。張幼儀知道,徐志摩喜歡女兒,於是她天真地想,如果自己能為徐志摩生一個女兒,他是否會回心轉意呢?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再次給了張幼儀一記響亮的耳光。張幼儀懷孕後和徐志摩說:“我懷孕了”。徐志摩的第一反應是跳起來說:“打掉打掉!”張幼儀怯怯地說:“聽說打胎很危險,我怕!”徐志摩一聽立馬炸了,他馬上反駁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了,那難道就不坐車了。”其實,如果張幼儀的學識智慧夠用,在這種時候,她完全可以隨便用點邏輯學的知識,就把徐志摩的這套歪理反駁掉。但張幼儀聽完,只默然垂淚。或許,她是傷透了心不想再說什麼。男人啊,一旦他不愛你了,別說孩子,就算你拿全天下相要挾,他也不會再愛!

隨後不久,徐志摩一聲不吭地離開了他們的租房,懷有身孕的張幼儀就這樣孤零零地被拋棄在異國他鄉,無奈的張幼儀只得給她在巴黎的二哥張君勱寫了求救信。

幾個月後,在張幼儀生下二子彼得後,徐志摩帶著“證人們”,迫不及待地追到柏林逼張幼儀籤離婚協議。尚在月子裡的張幼儀提出:想徵得公婆同意後再離婚,徐志摩聽後大喊:“不行,我等不及了,林徽因要回國了!”隨後,張幼儀簽字,兩人持續7年的婚姻終以離婚告終。

為徐家生下兩個兒子的張幼儀,之所以落到被徐志摩“棄之如敝履”的地步。表面看,是外因作用的結果,但實際上,這場婚變最後的主因還是在他們自身。張幼儀雖是這段感情的受害者,但對於這段失敗的感情,她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她的最大責任就在於,沒有看到婚姻的本質。婚姻中的夫妻二人,實是馬車上的兩輪,如果輪子不匹配,路面平順尚還安全,如遭遇顛簸,將隨時都有翻車的可能。

想起《簡愛》裡的那句話了: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旗鼓相當,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倦,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