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這句話是真的嗎?

婚姻 戀愛 情感 壹心理 2018-12-16

“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大概是很多伴侶,尤其是女性,不太願意聽到的一句話。

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依據呢?如果是真的,我們該如何面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區分愛情的兩種不同“質地”——

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這句話是真的嗎?

第一種,叫「浪漫之愛」[Romantic Love]

這種質地的愛情往往和“情人”、“浪漫”聯繫在一起,通常出現在感情初期。

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彼此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心,充滿吸引和渴望,相互吸引和激情是浪漫之愛的核心。

第二種,叫「懂得之愛」[Compassionate Love]

這種質地的愛情往往和“親人”、“責任”聯繫在一起,通常由浪漫之愛轉化而來,以彼此的親密、信賴、包容、責任為基礎。

在婚姻初期,夫妻間浪漫之愛的比重會更高;隨著時間推移,如果彼此有幸,懂得之愛的成分會變得越來越重。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懂得之愛」雖然溫暖、珍貴,卻往往不如「浪漫之愛」那麼受人待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懂得之愛」存在誤解——

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這句話是真的嗎?

「懂得之愛」往往和“親人”、“責任”聯繫在一起,而在親密關係的語境中,“親人”的標籤,似乎帶有一些負面含義,比如“成了親人,就不再是愛人。”

當關系中浪漫、激情的成分減弱,我們會覺得這意味著感情變淡,非常驚恐焦慮;我們會忍不住跟過去作對比:

剛在一起時,自己隨便說什麼,對方都會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地聽。而婚後和ta說話,ta有時會心不在焉、有一句沒一句地迴應。

剛在一起時,對方喜歡跟自己膩歪在一起,而婚後,這種渴望好像沒那麼強烈了……

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這句話是真的嗎?

遇到這類情形,有的人會認為對方變得太快,因此非常失落。於是他們不停地要求對方、折磨自己,希望能回到感情之初的某種特定狀態

但事實上,過分強調給婚姻保鮮,反而容易造成一種誤導:

讓婚姻始終維繫在浪漫之愛的狀態,既不符合感情關係發展的規律,也容易使我們在求而不得的失望中,對彼此的關係做出負面的判斷和迴應。

這就好比我們可以積極維護自己的身材形象,但如果我們鐵了心要停留在18歲時的模樣,就很容易自苦折磨。18歲有18歲的美麗,30歲也有30歲的韻味。

同理,愛得溫和平緩,並不等於感情變淡;珍惜感情中的火花,也不等於拒絕感情中的責任和承諾。

在多年油鹽醬醋的婚姻歷練中,你們是彼此的親人、家人,但同時也是彼此的愛人、情人;

在亂如麻的生活中,你們依然可以偶爾給對方驚喜,依然會很在乎對方是否被自己吸引。

實際上,做親人還是愛人,本身就是道“假性單選題”。因為親人和愛人的角色之間,本來就不存在明顯的界線和必然的衝突,而是兩種角色相互融合。

最後,從浪漫之愛到懂得之愛的轉變,是婚姻關係的一種深化。

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不用執意找回過去的某種狀態,而要學會多欣賞、珍惜當前關係所擁有的特質。比如,以前的驚喜浪漫,變成了現在的安穩陪伴。

浪漫之愛也好,懂得之愛也罷,都值得我們欣賞、珍惜。

婚姻到了最後都只剩下親情,這句話是真的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