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定點幫扶村新村村迎來“高亮”時刻

本網訊 5月31日晚,隨著“好,特別好!”的歡呼,湖南工程學院定點幫扶村新晃縣晃州鎮新村村的村民們迎來了“路燈點亮新村”的歡欣時刻。

“經過四年多的幫扶工作,村裡其他的條件都改善了,但320國道經過新村村,卻因沒有路燈,村裡村民出行不便,存在一定的治安安全和交通安全隱患,希望學校能籌資解決。”今年3月份,湖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陳嶽堂到新村村訪察,村民代表向學校表達了希望學校支持裝上路燈的訴求。經學校精準扶貧專題會議決定,由學校總出資60萬元分兩批次採購安裝,第一期工程共130餘盞,安裝在新村村約5公里的國道線上。夜間路燈亮起,結束了新村村國道沿線沒有路燈的歷史。雨夜中,太陽能路燈散發著溫和的光,照亮人們前行的路,給寧靜的鄉村增添了歡快和熱烈的氣氛。

當晚,在新村村村部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亮燈儀式,湖南工程學院校長易兵,新晃侗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晃州鎮黨委書記楊海濱,學校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扶貧辦主任李永堅等與鄉親們一起見證這一難忘時刻。

儀式上,易兵向新村村頒發“湖南工程學院捐贈路燈一批”的彩牌,楊海濱代表新村村向學校贈與“湖工恩情,點亮新村”的錦旗,李永堅代表學校接受了錦旗。晃州鎮黨委委員錢文扉、新村村村長楊武、村民代表張秀軍分別發言,感謝學校和湖工師生的慷慨贈予,祝願新村村在黨和國家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生活越來越紅火。

到達新村村後,易兵一刻不停地詳細瞭解了扶貧工作隊目前的工作重點、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新村村扶貧工作把脈,指導工作隊努力爭取各種資源,聯通各方力量,共同助力新村村鄉親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當天晚上,易兵帶隊到村民楊世輝、李培斌家中走訪慰問,為他們送上慰問物資。村民楊世輝家因病致貧,照顧著一個患腦瘼炎的孩子;村民李培斌家兩個孩子讀高中和大學,另照顧著高齡生病的岳母和自己的父母,家庭經濟負擔重。當看到李培斌家的堂屋牆上貼滿了兩個孩子的獎狀時,易兵鼓勵他說:“家裡的困難是暫時的,你的孩子成績好,又懂事,家裡就有希望,他們成才了,你們也會感到輕鬆和欣慰啊!”聽說他家養蜂產蜜,易兵當即買了4斤蜂蜜,並鼓勵他說,“好的農產品不愁沒有銷路,只要你好好幹,大家一起幫忙,家裡很快就能脫貧致富了。”

走訪村民、幫助解決村裡的基本設施建設,這只是湖南工程學院定點扶貧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從2015年開始,按省扶貧辦要求,學校先後派出兩批次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負責做好新村村與學校、新村村與各級政府扶貧系統的協調、溝通與聯絡。新村村是一個地處湘西邊陲毗鄰貴州的一個村莊。由原新村村和太陽山村合併而成,共轄16個村民小組649戶2468人,原有貧困戶127戶,386人,至2018年年底,已脫貧121戶,363人,僅剩6戶2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由合村之初的21%下降到現在0.93%,2018年整村實現了脫貧出列。

如今的新村村,村組道路硬化了,網絡通了,自來水裝上了,飲用水安全保障了,幾乎看不到舊有的危房了;農網改造全部完成,全村16個村民小組100%農戶家中生活用電達標;改廚、改廁、房前屋後硬化、入戶路都得到了硬化;村部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完備,衛生室、警務室、圖書室、電商服務站、便民服務室等各項功能室建設配備齊全;產業發展起來了,黃桃、草莓、有機蔬菜種植和土雞、黃牛、涼傘花豬養殖基地興旺紅火,為村裡集體經濟和村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收入,深受歡迎的本地蜂蜜也十分暢銷,勤勞致富成為了村民的共識。

夜深了,談話聲還在繼續。歷經4年有餘,村校之間心靈相通,學校始終心繫貧困村的鄉親,關心他們的生活,千方百計地為他們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鼓勵他們一起致富奔小康。

據介紹,4年多來,該校累計投入專項扶貧款項350餘萬元,用以改善貧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貧困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連續4年被評為優秀。下一步新村村的扶貧工作要在進一步改善基本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借力學校智庫優勢,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加大信息和教育扶貧力度。易兵要求,扶貧工作隊要加強村校之間的聯繫,利用大學生“三下鄉”的力量,為村民提供文化、科技、衛生等方面的幫扶。可以嘗試依託學校的資源建設“農家書屋”,創造條件提供各種村民需要的信息。“只要對村民生活有幫助的,我們都應該放在心上。”易兵還指出,在資源和渠道方面,學校嘗試廣泛聯繫校友,鼓勵校友為新村村的發展出謀劃策,真正把新村村建設成為湖南工程學院的“校內村”。(通訊員 李豔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