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微笑

狐狸 人蔘 發現佩奇 動物 九志天達 2019-05-20

作者:胡冬林

摘自新書《山林》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

狐狸的微笑

1985年春,孫喜彥進山採靈芝。夕陽西下,他走到一列長長的矮石崖前,見崖根隱隱有獸徑,找找腳印,原來是狐徑。再往前走,想找個天然崖窩或石縫搭帳篷過夜。忽見前方陰影中,有一團蜷曲的赭黃色東西,是一隻落入圈套的狐狸。原來,有獵人看見狐狸緊貼崖根行走,便在狐徑旁釘根木樁,在木樁上綁了個鋼絲套,又在圈套前面佈下一盤鐵夾。可憐這狐狸不慎連脖子帶一條前腿鑽進套裡被勒住。中套後必然拼命掙扎,結果啪的一響,前腳又被帶一排鐵齒的鐵夾死死咬住,鮮血直流。

那天,喜彥走進了古詩描繪的落日餘暉中的美麗圖畫。同樣是歸巢,一千五百年前的詩中狐狸與當代狐狸命運迥異。

他打定主意救它,小心翼翼靠近。狐勉強扭掙,肚皮側翻,露出腹部八個微黑的乳頭,乳頭根部有鼓脹的粉紅奶包,白色乳汁正從乳頭一滴滴往外冒。

被鐵夾夾住腿腳的狐狸,如果腿骨被鐵夾夾折,常強忍劇痛咬斷傷腿自殘逃生。正在給幼仔餵奶的母狐出於強烈的母愛,會毫不猶豫做出自我犧牲,但由於身體被死死套住,母狐根本夠不到傷腿。

狐狸的微笑

喜彥心頭一震,佈置這等機關的人是個深諳狐性的獵狐老手,為得到一張能賣上價的全狐皮,居然想出如此歹毒的招法。

看周圍的掙扎痕跡與血跡,母狐昨晚中套,洞裡的狐狸幼仔餓一天了。按老理:這個季節的哺乳動物母親大多正在給子女們餵奶,獵行禁止上山打獵。

母狐的雙眼睜得大大的,眼睛卻黯淡無神,眼角有大堆眼眵,悽楚哀憐又十分緊張地盯著來人。喜彥曾在山上解救過誤中圈套的獵狗,被套的時間一長,狗無精打采,眼神發暗,見了人露出可憐巴巴的神情,拼命搖尾巴,分明向人求救呢,只不過它不會說話。

狐不會像狗那樣搖尾巴,卻跟狗一樣,懂得用眼睛向人求救。

見母狐眼角的眼眵,喜彥心裡發酸,心急火大和長時間口渴,動物才這樣啊。

他輕聲對母狐說:“別動,別亂動啊,我救你來啦!”

母狐聽懂了話似的一動不動。

狐狸的微笑

他碰了碰夾子裡的傷腿,母狐疼得齜牙咧嘴。還好,腿骨未斷。他掏出兩張衛生紙,輕輕擦拭狐狸腳爪上的血跡。母狐眼巴巴看他,又驚又怕又疼,齜著尖牙,渾身抽搐,從喉嚨裡發出哽嗚哽嗚的怨聲,但沒有試圖張口咬人。

喜彥小心而用力地掰開鐵夾,輕輕挪動它的傷腿,放到旁邊,然後撿一根樹枝,試探著撓了撓它的脖子,說:“夾子打開了,別動啊,這就給你解開套子。”

喜彥是個典型的山裡人,精神健旺,說話高聲大嗓慣了,我實在想象不出他輕聲說話的聲音和模樣。

他又輕手輕腳把鋼絲套解開,脫困的母狐站起身來,不相信似的試著走了兩步,隨後快步向山樑走去。

喜彥目送它離去的身影。忽然,走出十幾步的母狐停下匆匆腳步,側頸扭頭,一動不動望著救命恩人。

喜彥有些著急,“快走,快回家奶孩子去吧。家裡有一幫餓得嗷嗷直叫的小崽兒呢。”

山裡人把“奶”當動賓詞組“餵奶”用,讀做nài。

母狐聽懂了似的調頭離去。

喜彥放下心來,轉身往回走,偶然一回頭,看見母狐又停下來,蹲在山樑上呆呆地望著他。

“走吧,快回家奶孩子吧。”

母狐像個聽話的小狗,轉過身顛顛顛快步消失在山樑背後。

喜彥何等聰明,走了一段路已想明白其中原委:正在餵奶的母狐不用自己出去找食,這時候該由公狐供應伙食。母狐離開幼仔出去找吃的,說明公狐在母狐被套之前已經出事了。

獵人專衝這窩狐狸來的,為了便於觀察和佈下機關,他的窩棚應該離這兒不遠。由於經常跑山,喜彥知道,有個崔姓獵手經常在這一帶活動。

第二天上午十點,估計獵人上山行獵,喜彥找到了崔姓獵手的地窨子。果然,地窨子外面放著一個鐵貓(捕獸鐵籠),鐵貓裡關著一隻無精打采、邋里邋遢的公狐。他打開鐵貓的閘門,後退數步說,“走吧,回家去吧。老婆孩兒都等著你吶。”

狐狸遲遲疑疑走出閘門,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嗖的一下子躥進樹叢,轉眼間消失不見。

大多數人認為狐性狡詐,其實它們常常中套和吃下毒餌。已被它叼在嘴裡的野鴨裝死,待它鬆口後振翅逃生的事情時有發生。然而狐確有聰明的一面,只要從俘獲它的鐵夾套索等獵具中逃脫,絕不重蹈覆轍。

兩年後,孫喜彥跟把頭傅重回這座山林挖參。參籽正紅時節,走到距離當年營救母狐二百米的一棵大紅松樹下,他眼前一亮,一片紅彤彤的人蔘榔頭(挖參人對聚成一團的參籽的稱呼),好大個棒槌營子(成片的野山參)!按挖參人的規矩,先看見人蔘的人要喊一聲,“棒槌!”讓參幫的弟兄們知曉。參把頭也按規矩問一聲,“幾品葉?”這句問話後面的含義等於讓參幫全體知道人蔘的生長年頭,份量多重,按行價值多少錢。參幫收穫後按人頭分錢,一切收益公開透明。

當時喜彥大喊一聲:“棒槌!”

“幾品葉?”把頭遙遙相問。

“五品葉。”五品葉意味著生長三十年以上的參。

“快當快當!”把頭回應。

唰啦啦,林子裡一陣響,把頭飛奔而來。

“棒槌!”喜彥又大喊一聲。他不能不喊,眼前這一片紅榔頭,毛估有一百多苗參。

“幾品葉?”把頭邊跑邊喘粗氣。

“老天爺,一大片吶!”

人這時樂瘋了,換了誰都不知道咋喊。相傳參幫的規矩是山神老把頭定下的,可連山神也沒料到能一下子撞見上百苗人蔘的情況,所以也沒立下相應的規矩,只能任由發現者發洩心頭狂喜。

那一年,喜彥從自己分得的一大堆人蔘中,隨便拿出兩包用苔蘚土皮包裹的人蔘,賣得兩萬多元,買下現在居住的七十平方米兩居室樓房。

今天他仍然堅信,由於那次營救了狐狸一家,冥冥中得到了狐狸給予的回報。

挖參人有句俗話:圍著老垵子轉,年年吃飽飯。自那以後,他每年都去那座山林挖參,每年都能在那個棒槌營子附近挖得幾苗人蔘,從未空手而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