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馬祥祿醉心八門拳'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80歲的回族老人馬祥祿以武為伴,舞起八門拳身輕如燕,虎虎生威的招式,不敢相信他已是八旬老人。

9月11日上午,記者見到馬祥祿時,精神抖擻的他白虎棍舞得生龍活虎、爐火純青,整套表演乾淨利落。他已經跟八門拳打了70年的交道,無論盛夏三伏還是數九寒天,他依舊保持著每天練習兩小時到三小時的習慣。

遍佈我省各地的八門拳主要由單拳套路、捶拳套路、封手拳套路三部分組成,器械套路有混元刀、高家槍、金槍、炮棍、扭絲棍、琵琶條子、排子棍、八樸條子等組成,對身體的柔韌性、力度等方面有很好的鍛鍊效果。正是得益於此,馬祥祿的身體十分硬朗。

在馬祥祿看來,自己練習的不僅是一門武術,更是傳承著祖輩們的精氣神。雖然從小受家庭薰陶,對八門拳十分熟悉,但他深知,自己仍需要在練習中下苦功夫,才能出成績。也正是這個過程,培養了馬祥祿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受益匪淺。

2012年,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傳統武術大賽中,馬祥祿榮獲羅漢條子、白虎棍、其他拳術三個項目的第一名。多次在香港國際武術大賽中獲獎。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屆香港國際武術大賽中,馬祥祿技壓群雄,摘得“王中王”稱號。

“打拳是鍛鍊身體,是修心。我們家祖輩都練習八門拳,現在我們共同的夢想,就是要將八門拳傳承下去,打出我們青海八門拳的精氣神,讓更多的人通過練習拳法收穫健康和快樂。”馬祥祿笑著說。

據馬祥祿考究,八門拳是乾隆年間,武秀才楊國奇被派到西寧府守備的時候,所創編的一種拳法,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八門拳全名叫駟意八門拳,主要流傳於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四省區,現在主要流傳於青海省西寧市的回族中間,2009年八門拳被青海省政府列入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祥祿經過研究,讓西寧八門拳無論是從理論上、功法上,還是套路演練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和發展,使八門拳更加科學化。

現在,八門拳在青海廣泛流傳,漢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都有人傳習。“八門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整個中華民族都應該享受它,只要他喜歡練,我就傳授給他。”馬祥祿說,八門拳是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增強體質、防身自衛、修身養性等功能,還可以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八門拳的精神文化,傳統文化,養生文化達到更高的層次,讓更多愛好武術的群體瞭解八門拳,加入到練習八門拳的行列當中。

雖然已經80歲了,他現在抓緊培養孫女馬麗椰為接班人,他希望馬麗椰將八門拳傳承下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