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涉案!原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腐敗“窩案”告破'

呼和浩特 經濟 法律 人生第一份工作 新華融媒新消費 2019-08-16
"

“由於自己經不住誘惑、濫用職權,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腐化墮落,給黨和國家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如今想想真的羞愧難當……”

原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現自然資源局)評估交易管理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王某某在懺悔書裡這樣寫道。

一個在國土系統幹了多年的國家幹部、共產黨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大肆索要、收受業務申請人和中介人員財物,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近日,呼和浩特市紀委監委對包括王某某在內的12名國土系統工作人員分別作出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留黨察看、降級等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王某某、楊某、佛某、袁某某、劉某某等8名涉嫌違法犯罪人員被移送檢察機關。

權力尋租,坐地斂財

“大哥,需要幫忙嗎?不用排隊,全程代辦。”“我們內部有人,能讓你少交土地出讓金,辦出證給錢,絕不會出問題。”……

“黃牛”,房地產領域的中介人員,曾一度活躍在呼和浩特市國土系統個別公職人員和辦理不動產業務的群眾之間,圖的就是塞點錢或者熟人請託,在替他人辦理業務時能少交或不交土地出讓金和稅費。在“黃牛”圈裡,王某某索要少交土地出讓金數額的25%作為好處費,已是一個“公開的祕密”。

2018年11月,中介人員智某在替當事人賀某辦理繳納土地出讓金業務時,找到其結識已久的王某某詢問補交土地出讓金數額,王某某直接告知智某按照規定需要繳納55萬元,經過自己“計算”後,只要繳納16萬多元即可,但是需要將少交的土地出讓金數額的25%作為好處費交給王某某。隨後,智某向賀某提出拿36萬元即可辦理。當智某帶著賀某前往王某某處辦理補交土地出讓金事宜時,王某某果然出具了16.4萬元的繳費單據。事後,智某將10萬元交予王某某以示“感謝”,剩餘錢款則據為己有。

“王某某刻意採取與其下屬工作人員實行‘平行’收費的方式,互不審核、監管及複核,造成內部監督嚴重缺失,王某某則反覆利用上述漏洞違規操作,少收取土地出讓金,大肆收受好處費。而且還通過各種途徑向外部人員推銷自己的所謂辦事‘能力’和‘辦法’,以期達到權錢交易的目的。”專案組工作人員說,“這對於那些希望節省費用的當事人、精通‘潛規則’的‘黃牛’來說,可謂一拍即合,為獲得不法利益,極盡可能地與王某某拉關係、套近乎,採取圍獵手段一步步將其收買、腐蝕後為其所用。”

正是“圍獵者”與“尋租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同流合汙,讓王某某墮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經查,從2017年8月王某某第一次利用職務便利違規少收取土地出讓金開始到案發,其先後在210筆業務中違規少收取土地出讓金,從中謀取私利,涉嫌受賄27萬多元,造成國家經濟損失1000餘萬元。

受賄瀆職,膽大妄為

楊某,一名呼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臨時聘用人員。工作中,周圍同事普遍評價其“業務能力強”,“鬼點子多”。但在權力和金錢面前,楊某不但索要好處費時“獅子大開口”,多次收受請託人給予的好處費達100餘萬元,其違規操作業務的手段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2018年5月,某公司負責人冀某某找到楊某,請求楊某為其操作辦理房屋轉移登記業務。楊某收受冀某某微信轉賬1萬元“定金”後,從業務辦理窗口分別拿走幾張空白的和已經辦結的《稅收申報徵收情況表》,交給他通過街頭小廣告聯繫到的辦假證人員,仿製了虛假的完稅憑證和徵收情況表。拿到假票證後,楊某引導冀某某等人先後找到受理窗口的蒙某和與楊某有著頻繁“合作”關係的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審核組組長佛某,利用所謂“人情”讓假票證矇混過關,審核並登簿,造成國家稅收損失530餘萬元。

“我找到楊某、袁某某隻是想節省一些過戶費用,現在我們給他們的錢要不回來,還要補交各種稅費甚至面臨罰款,真是得不償失。”請託人曾某某懊悔地對辦案人員說。

原來在2018年6月,曾某某為了節省過戶費用,找到楊某為其辦理房屋過戶業務。楊某與聘用人員袁某某想到正常辦理過戶業務需要繳納稅金,而辦理夫妻更名業務則無須繳稅。於是,楊某指使袁某某為素不相識的房屋過戶雙方鄔某和楊某某(曾某某岳父)辦理了假結婚證,先後兩次操作辦理鄔某和楊某某的“夫妻”更名業務,最終將鄔某房屋過戶到楊某某名下,逃避繳納稅款。事後,楊某與袁某某共收取曾某某給予的好處費11.4萬元。

圈子文化,害人害己

專案組在審查調查中發現,呼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少數工作人員法律意識、規矩意識淡薄,一些人只相信人情世故而漠視法律法規,尤其涉案人員甚至連基本的法律知識都不懂。因長期共事,這些人在工作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圈子”,辦理一些業務過程中,對內部“熟人”提交的業務件,不是依據規定流程嚴格辦理、審核,而是默認甚至公然遵守所謂“潛規則”來儘可能提供便利,違規辦理“人情件”。

2018年5月,楊某應冀某某要求,在冀某某所在公司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違規將其公司房屋所在土地性質由劃撥改為出讓,負責審核的工作人員劉某某未認真審核業務材料便提交審核通過並登簿,造成國家土地出讓金損失近1400萬元。

審查調查中,劉某某曾多次向專案組表示:其在辦理楊某交給她的業務時,沒有收受楊某或當事人給予的財物,只是因為楊某聲稱該筆業務是自己的親戚來辦理的,就按照“人情件”的慣例審核通過了。劉某某對於自己未收錢卻要承擔玩忽職守的責任感到很委屈,直到辦案人員對其反覆講解法律知識、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以及違規辦理不動產業務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已經涉嫌犯罪時,才有所醒悟、悔不當初。

2018年6月,佛某應原房產局同事袁某某的請託,隨意將個人審核賬號密碼告知袁某某,事後也不修改密碼,直接導致楊某利用該審核賬號違規批件,給國家造成30萬元的經濟損失。

佛某在悔過書中談及自己對圈子文化的感觸,“我過多的把‘人情’放在了第一位,把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放在了第二位。”“為了那些推杯換盞的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所謂人情關係,抹不開面子、一味的妥協、降低甚至喪失原則,換來的一時的、短暫的所謂‘和諧’,但這些‘和諧’就像海市蜃樓一樣經不起推敲,最後的結局就是害人害己,毀了自己的一生。”

數據反腐,以案促改

2019年初,呼市紀委監委對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多名工作人員涉嫌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權力尋租等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調查,面對案件涉及人員多、涉及事項多,違紀違法事實錯綜複雜,以及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以來辦理的近25萬件業務,如何從中篩查出違法違規問題,成了擺在專案組面前的一道急需解決的難題。

專案組工作人員集思廣益,想辦法出新招,結合前期發現並總結出的涉案人員辦理違規件特點,藉助市紀委監委大數據系統優勢建立了不動產數據分析室,對疑點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研判、逐一篩查排查,並利用電子掛圖研究分析涉案人員的關係網、人情網和金錢網,有效突破偵察瓶頸,最終鎖定200多條有問題的不動產業務辦理記錄。

案件查辦中,專案組工作人員先後調取網上平臺記錄和查閱原始登記檔案近5萬多份,找相關人員談話瞭解近200人次,調取相關證據300餘件,形成近兩米厚的案卷。前後僅用43天,一起國土系統腐敗“窩案”即成功告破。據悉,涉案款項收繳及追責問責工作正在進行中。

人民群眾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能等靠、更不能拖。市紀委監委在深挖嚴懲國土“蛀蟲”的同時,從思想、制度、作風入手,著力開展以案促改工作。適時約談涉事部門主要領導,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對存在問題及時指出、限期整改。先後在呼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展2次警示教育活動,受教育人數400餘人。督促呼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實施申請人臉部識別系統。在全市建立3個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場所,形成按區域網絡受理、就近預約辦理、一個窗口辦結工作模式,確保“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落地生效。

呼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幹部職工紛紛表示:在“放管服”領域改革取得進展的今天,必須堵塞制度漏洞,強化服務意識和監督力度,清除內部“蛀蟲”,淨化基層政治生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此案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呼市紀委監委查處的一起在社會上、群眾中造成特別惡劣影響的典型的民生領域、群眾身邊腐敗‘窩案’。也是市紀委監委通過運用學習實踐、打造數據分析精兵和談話突破精兵,運用大數據分析、助力快速偵查,運用標準管理、保障案件質量,運用問題導向、實現以案促改‘四個運用’,推動思維理念、管理標準、方法手段提檔升級,深入開展‘高質量辦案年’活動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