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版《護士日記》亮相“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

修復版《護士日記》亮相“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

圖說:《護士日記》海報 官方圖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當由王丹鳳老師演唱的這首經典插曲《小燕子》在戛納電影宮放映廳中唱響,來自世界各地觀眾都聽到了62年前中國女性的獨立和溫柔。當地時間5月21日,由愛奇藝和新派系文化傳媒攜手修復的《護士日記》亮相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 展映單元,此次放映也是這部中國經典影片上映以來的首次國際放映。

經典重現彌足珍貴

“戛納電影節一直致力於將來自世界各地最好的電影藝術推廣給觀眾,修復版的《護士日記》能夠躋身‘戛納經典’單元,足以證明這部影片的拷貝修復技術,以及影片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中國經典影片所特有的藝術價值,完全值得被世界關注和肯定。”活動開始前,影廳門口已排起長長的隊伍,觀眾們對於能夠在戛納看到這部來自中國的經典老電影表現出了極大熱情,新派系文化傳媒的創始人、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執行副祕書長唐麗君接受了晚報記者的採訪,能把這部來自上海的電影帶給全世界觀眾,她感到很驕傲。

修復版《護士日記》亮相“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

圖說:《護士日記》劇照 官方圖

在當天影片的映前互動環節中,“戛納經典”單元總監傑拉爾德·迪紹蘇瓦代表電影節組委會致辭,並在向現場觀眾介紹這部首度亮相戛納的中國經典電影,“片中的中國女性將她對理想和對愛情的追求融入整個國家的發展,也融入了個人的成長。《護士日記》所表現出的中國文化和心態是我特別欣賞的。” 他說,“我們的職責不僅是展映最新的電影,更重要的是要將那些值得被記住的,有文化底蘊、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作品進行充分挖掘,甚至重新挖掘。”唐麗君隨後也上臺致辭,感謝戛納電影節的盛情邀請,並向觀眾介紹了影片有趣的看點以及修復經典拷貝的重大意義。

從現場放映的效果及觀眾和戛納電影節工作人員的反饋來看,此版由意大利博洛尼亞和鐳射聯手修復的《護士日記》達到了很高的修復技術水平,聲音和畫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甚至可以說是“還原了影片本來的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在戛納的展映歷史上,很少有展示解放初期中國社會的影片放映。此次修復版《護士日記》在戛納的國際首映,無疑彌補了這一缺憾,也為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和中國電影提供了一次彌足珍貴的機會。

拷貝修復與時間賽跑

影片結束後,熱情的觀眾起立向這部經典之作致以敬意,久久不願走出影廳。兩位法國觀眾告訴記者,儘管《護士日記》是一部修復後的老電影,但是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中國老電影,“那個時代有趣和生動的社會系形態在《護士日記》中得到了生動展現。影片用大量的仰拍鏡頭去展現一個視覺上高大挺拔的女主角形象,而在時代的襯托下,她卻是一個柔弱的女性形象。兩者之間的反差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人物內心的強大。” 也有觀眾表示,他們看完電影依然對片中一些幽默的橋段記憶猶新,“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對事業和愛情的信仰,也看到了中國男士對女士的尊重。”

修復版《護士日記》亮相“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

圖說:修復版《護士日記》受關注 官方圖

事實上,在越來越為世界影壇矚目的中國經典電影獨特的魅力背後,是電影拷貝修復工作的時間緊迫,刻不容緩。由愛奇藝和新派系文化傳媒共同發起的”全球經典拷貝修復計劃“,就是要盡其所能,拯救中國經典電影的珍貴拷貝,向世界展示中國電影的精華,傳承文化的可貴。此次首次亮相戛納的修復版《護士日記》就是該計劃中首部完成修復的中國經典電影。該計劃的第一階段將用四至五年的時間,通過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拷貝,以每年修復三到四部拷貝的速度,對中國經典老電影拷貝進行搶救和修復,並將修復版影片帶至全球知名電影節進行展映,“我們都是公益的,就是想為中國老電影做些事情。”唐麗君介紹說,很多珍貴的電影拷貝都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個人收藏手中或是各地電影資料館的藏品中,其中的相當一部分拷貝由於儲存條件的限制和保存、修復的能力有限,都將會慢慢失去修復的可能性。目前,愛奇藝和新派系文化傳媒正加緊在全球範圍內徵集中國經典電影的拷貝,包括《桃花扇》在內的五部最經典的中國老電影拷貝已在修復之中。(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孫佳音 戛納今日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