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經典重現,《三毛流浪記》4K修復版亮相上影節

你知道新中國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是哪部嗎?是上海崑崙影業公司攝製的喜劇片《三毛流浪記》。

昨晚,《三毛流浪記》的4K修復版,作為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影展”的重要影片,在上海電影博物館序廳放映——雖然因為梅雨突然來襲,原本的露天放映變成了室內,但觀眾們仍然興致不減。“我特意帶孫女來看的,就想讓她感受一下我們以前看的電影和看電影的方式。”市民童先生說,“好的東西就應該代代傳承。”


70年前經典重現,《三毛流浪記》4K修復版亮相上影節


圖說:《三毛流浪記》4K修復版版亮相上影節 網絡圖

大腦袋蒜頭鼻,70年後仍叫人又哭又笑


《三毛流浪記》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全片71分鐘。

三毛的形象70年來深入人心,他的蒜頭鼻,細細的脖子頂著一個大大的腦袋,還有頭頂上那孤獨的三根毛。這些造型背後也頗有故事——三毛的蒜頭圓鼻子是泡泡糖做的,頭上的三根毛是用外面粘著毛絨的三根銅絲貼在橡皮膏上,然後再貼在小演員王龍基的光頭上。有意思的是,為了貼住這三根毛,化妝師辛漢文每天得給王龍基剃頭,因為他來回扭動,辛漢文打了一下他的頭說:“小赤佬,頭勿要動。”王龍基回嘴說:“你是——老赤佬。”一老一小很認真地吵了一場。結果,導演把他們吵架的情形用到了電影裡,就是三毛領流浪兒大鬧宴會後與貴夫對吵的戲。

這些電影拍攝的幕後故事,至今也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比如王龍基喜歡看漫畫《三毛流浪記》,其中三毛喝糨糊後肚子痛的情節給他深刻印象,所以在拍喝糨糊的戲時,雖然明知糨糊桶裡是藕粉,他還是不肯喝。為打消他的顧慮,導演帶領喝,而王龍基只肯抿一小口,不像餓極了的樣子。於是,當天中午劇組不許他吃飯,到下午讓他自己在攝影棚找吃的,這才拍成了三毛抱著糨糊桶猛喝的鏡頭。放映中,當這些經典鏡頭出現時,仍然能夠打動觀眾。一些小朋友看的時候,也是跟著又哭又笑。


70年前經典重現,《三毛流浪記》4K修復版亮相上影節


圖說:修復前後對比 網絡圖

經典老片持續上映延續情懷


70年過去了,當年三毛的扮演者王龍基,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並且,他並未一直走演藝圈,而是成了科技專家,在國內外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近百篇論文文章,並在德國榮獲第九屆世界電子電路大會ECWC9優秀論文獎,擔任了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

歲月讓人唏噓,歲月也有著讓人感動的力量。上海國際電影節充分了解歲月積澱的意義,也一直致力於經典影片的4K修復。此次上海國際電影節特別設置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單元,一方面網羅了許多優質影片為大家呈現新中國成立70年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影迷朋友們準備了從未在大眾面前出現的藝術作品修復版本。《三毛流浪記》4K修復版在名單中的出現就被許多影迷朋友們稱為“意外的驚喜”。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公映的第一部國產片,《三毛流浪記》還有其特別的歷史意義。攝製進入尾聲時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會局勢不穩,攝製組決定停機,保存好全部膠片,全體人員分散隱蔽準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三毛流浪記》恢復拍攝,為了抒發歡慶解放的歡樂心情,劇組補拍了三毛參加慶祝解放大遊行的結局。最終,影片於1949年12月上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該片為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是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兩個時代的影片。電影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幾乎家喻戶曉,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從2013年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始,4K電影修復版本陸續與影迷見面。一部部經典老片又重新以最美好的姿態登上大銀幕,此次4K修復版《三毛流浪記》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放映,既給廣大的影迷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動和體驗,也致敬了所有為上海電影貢獻過力量的電影藝術家,獻禮新中國風雨兼程的輝煌70年。

據悉,該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單元進行全球首映後,還將於2019年國慶期間上映。(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