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在65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當中,沒有一部科幻片,由此可見,題材的限制的確是小成本電影都急需要面對的問題。再以上半年中等成本的愛情片來看,《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藍色生死戀》等都是延續之前的經典IP,但在此基礎上,並沒有大程度的創新。其實,青春愛情片同質化、反覆翻拍的現象一直存在。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9億的成績讓大家歎為觀止後,此後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大青春片”。但始終很難超越前作,大量重複的狗血劇情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墮胎、車禍、爛片”似乎成了青春電影避免不了的窠臼,市場需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愛情片注入。

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突圍,

市場回報率可觀

在藝恩數據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的數據報表可以窺見,上半年上映的三部紀錄片的市場回報率較為可觀,以《燃點》為例,影片雖然受到紀錄片題材的限制,上映首日僅獲得0.3%的排片,票房在52.9萬。但隨著後面的口碑發酵、突破層層圈層壁壘,排片最高提升到0.5%的情況下,最終票房達到819.7464萬。

"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在65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當中,沒有一部科幻片,由此可見,題材的限制的確是小成本電影都急需要面對的問題。再以上半年中等成本的愛情片來看,《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藍色生死戀》等都是延續之前的經典IP,但在此基礎上,並沒有大程度的創新。其實,青春愛情片同質化、反覆翻拍的現象一直存在。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9億的成績讓大家歎為觀止後,此後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大青春片”。但始終很難超越前作,大量重複的狗血劇情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墮胎、車禍、爛片”似乎成了青春電影避免不了的窠臼,市場需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愛情片注入。

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突圍,

市場回報率可觀

在藝恩數據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的數據報表可以窺見,上半年上映的三部紀錄片的市場回報率較為可觀,以《燃點》為例,影片雖然受到紀錄片題材的限制,上映首日僅獲得0.3%的排片,票房在52.9萬。但隨著後面的口碑發酵、突破層層圈層壁壘,排片最高提升到0.5%的情況下,最終票房達到819.7464萬。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而《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9分。這部影片除了極少數的敘事情節之外,大部分將鏡頭散落在美好的日常細節當中,看哭萬千國人,最終斬獲破千萬的票房。

"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在65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當中,沒有一部科幻片,由此可見,題材的限制的確是小成本電影都急需要面對的問題。再以上半年中等成本的愛情片來看,《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藍色生死戀》等都是延續之前的經典IP,但在此基礎上,並沒有大程度的創新。其實,青春愛情片同質化、反覆翻拍的現象一直存在。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9億的成績讓大家歎為觀止後,此後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大青春片”。但始終很難超越前作,大量重複的狗血劇情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墮胎、車禍、爛片”似乎成了青春電影避免不了的窠臼,市場需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愛情片注入。

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突圍,

市場回報率可觀

在藝恩數據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的數據報表可以窺見,上半年上映的三部紀錄片的市場回報率較為可觀,以《燃點》為例,影片雖然受到紀錄片題材的限制,上映首日僅獲得0.3%的排片,票房在52.9萬。但隨著後面的口碑發酵、突破層層圈層壁壘,排片最高提升到0.5%的情況下,最終票房達到819.7464萬。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而《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9分。這部影片除了極少數的敘事情節之外,大部分將鏡頭散落在美好的日常細節當中,看哭萬千國人,最終斬獲破千萬的票房。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6月份上映的《大河唱》,豆瓣評分高達8.1,最終獲得票房222.65萬,網友評論:“這是部門檻低的出人意料的紀錄片,沒有上帝視角的悲憫刻奇,也沒有搞假意迎合的煽情。”

"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在65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當中,沒有一部科幻片,由此可見,題材的限制的確是小成本電影都急需要面對的問題。再以上半年中等成本的愛情片來看,《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藍色生死戀》等都是延續之前的經典IP,但在此基礎上,並沒有大程度的創新。其實,青春愛情片同質化、反覆翻拍的現象一直存在。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9億的成績讓大家歎為觀止後,此後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大青春片”。但始終很難超越前作,大量重複的狗血劇情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墮胎、車禍、爛片”似乎成了青春電影避免不了的窠臼,市場需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愛情片注入。

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突圍,

市場回報率可觀

在藝恩數據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的數據報表可以窺見,上半年上映的三部紀錄片的市場回報率較為可觀,以《燃點》為例,影片雖然受到紀錄片題材的限制,上映首日僅獲得0.3%的排片,票房在52.9萬。但隨著後面的口碑發酵、突破層層圈層壁壘,排片最高提升到0.5%的情況下,最終票房達到819.7464萬。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而《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9分。這部影片除了極少數的敘事情節之外,大部分將鏡頭散落在美好的日常細節當中,看哭萬千國人,最終斬獲破千萬的票房。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6月份上映的《大河唱》,豆瓣評分高達8.1,最終獲得票房222.65萬,網友評論:“這是部門檻低的出人意料的紀錄片,沒有上帝視角的悲憫刻奇,也沒有搞假意迎合的煽情。”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其實,在國產電影市場中,紀錄片始終屬於小眾類型片,但是近幾年,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已經嶄露頭角。在2016年的《我們誕生在中國》超過6000萬的票房引發觀眾熱議;2017年暑假上映的《二十二》票房過億;2018年,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結合了十九大精神,將祖國發展和成就以記錄片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因為電影題材的特殊性,最終獲得票房4.8億元。由此可見,紀錄片容易引發觀眾共鳴,以高口碑實現票房的逆襲。

排期壓力、票補消失,

硬著頭皮也要上

據新京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共有新上映的電影252部,有77部電影票房不過百萬,占上半年電影總數的近三成。

77部電影並非每部都是質量低下的爛片,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是因為排期不好“生不逢時”難免淪為炮灰。《學區房72小時》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豆瓣評分7.2分。這部電影圍繞著學區房、誠信問題頗具現實意義,講述了為了讓還在念幼兒園的女兒能上市重點小學,必須在72小時內,一次性交齊房東要求的全部購房款,從而引發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賣房買房風波。電影圍繞著學區房、誠信等極具現實主義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索。可惜的是,它的上映時間與《蜘蛛俠:英雄遠征》撞檔。即便《學區房72小時》影片口碑尚可,票房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最終僅能以101.6萬收尾。

"

作者|壹蓓

2019上半年已過去,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和漫威超級英雄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佔據絕大多數的“小成本”電影卻在這波詭雲湧的電影市場上演“夾縫求生”。

據藝恩數據顯示,中、小成本的電影(3000萬以下)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5.9%;中等、中高成本(3000萬到8000萬)的電影占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8.8%;高、超高成本的電影(8000萬以上)佔據上半年新上映國產片數量的5.3%。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成本的平均票房僅有1100萬,而中高成本的平均票房在1.02億元,高和超高成本的電影平均單片票房為12.2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成本的電影數量佔據國內電影超過8成,但是平均票房僅是中等成本電影的十分之一,是高成本電影的百分之一。如今,面對資本熱浪逐漸褪去的中國影視市場,中、小成本電影遇到哪些困境與機遇?在此,我們結合上半年中小成本電影市場票房一探究竟。

懷著“票房奇蹟”的夢,

實際上“同質化”嚴重

其實,在中國不乏“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往遠的說,《瘋狂的石頭》就是小成本電影的奇蹟,它以350萬的製片成本,創造了2350萬的票房,掀起了小成本電影的熱潮。在去年,電影《超時空同居》在中國內地上映,投資成本僅有4000萬元,最終斬獲9個億的票房記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我不是藥神》投資7000萬元,最終獲得票房高達30億元;《無名之輩》3000萬的投資成本,票房破4億。在今年,一部臺灣的小成本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僅用3000萬以小博大斬獲9.53億的票房。

電影市場有著諸多令人心動的成功案例,然而事實上,小成本電影的發展並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首先在題材上,因為製作成本受限,便揮別了大量宏大場景的科幻片、動作片,只能選擇愛情、劇情片這樣的題材。因此,時間一長,這些電影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現象。由藝恩數據與第一製片人共同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來看,65部中等成本以及以下的電影中,喜劇片佔據9部,佔比14%;愛情片佔12部,佔比18.5%;動作片6部,佔比9%;紀錄片僅3部,佔比4%;動畫片2部,佔據3%;驚悚片2部,佔比3%;劇情片佔34部,佔比52%,超過半數。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在65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當中,沒有一部科幻片,由此可見,題材的限制的確是小成本電影都急需要面對的問題。再以上半年中等成本的愛情片來看,《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藍色生死戀》等都是延續之前的經典IP,但在此基礎上,並沒有大程度的創新。其實,青春愛情片同質化、反覆翻拍的現象一直存在。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19億的成績讓大家歎為觀止後,此後出現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大青春片”。但始終很難超越前作,大量重複的狗血劇情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墮胎、車禍、爛片”似乎成了青春電影避免不了的窠臼,市場需要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愛情片注入。

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突圍,

市場回報率可觀

在藝恩數據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中等成本以及以下電影市場表現》的數據報表可以窺見,上半年上映的三部紀錄片的市場回報率較為可觀,以《燃點》為例,影片雖然受到紀錄片題材的限制,上映首日僅獲得0.3%的排片,票房在52.9萬。但隨著後面的口碑發酵、突破層層圈層壁壘,排片最高提升到0.5%的情況下,最終票房達到819.7464萬。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而《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9分。這部影片除了極少數的敘事情節之外,大部分將鏡頭散落在美好的日常細節當中,看哭萬千國人,最終斬獲破千萬的票房。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6月份上映的《大河唱》,豆瓣評分高達8.1,最終獲得票房222.65萬,網友評論:“這是部門檻低的出人意料的紀錄片,沒有上帝視角的悲憫刻奇,也沒有搞假意迎合的煽情。”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其實,在國產電影市場中,紀錄片始終屬於小眾類型片,但是近幾年,紀錄片在中小成本電影中已經嶄露頭角。在2016年的《我們誕生在中國》超過6000萬的票房引發觀眾熱議;2017年暑假上映的《二十二》票房過億;2018年,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結合了十九大精神,將祖國發展和成就以記錄片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因為電影題材的特殊性,最終獲得票房4.8億元。由此可見,紀錄片容易引發觀眾共鳴,以高口碑實現票房的逆襲。

排期壓力、票補消失,

硬著頭皮也要上

據新京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共有新上映的電影252部,有77部電影票房不過百萬,占上半年電影總數的近三成。

77部電影並非每部都是質量低下的爛片,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是因為排期不好“生不逢時”難免淪為炮灰。《學區房72小時》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豆瓣評分7.2分。這部電影圍繞著學區房、誠信問題頗具現實意義,講述了為了讓還在念幼兒園的女兒能上市重點小學,必須在72小時內,一次性交齊房東要求的全部購房款,從而引發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賣房買房風波。電影圍繞著學區房、誠信等極具現實主義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索。可惜的是,它的上映時間與《蜘蛛俠:英雄遠征》撞檔。即便《學區房72小時》影片口碑尚可,票房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最終僅能以101.6萬收尾。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機遇

對於此現狀,有業內人士分析:“前幾年資本大熱造成行業裡資本不斷湧入,例如去年就有很多電影還沒來得及上映,但又不可能不上映,所以大部分小片也管不了排片率和票房情況就進行上映。”

除了部分電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上映,電影市場也同時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導致大部分觀眾流失。電影市場專家蔣勇表示:“以前電影票可能十幾元、二十幾元一張,或者還有票補的、優惠的幾塊錢的,你花這些錢去看一部小片,哪怕再爛最後還是能接受,如有意外驚喜則更好。但現在電商泡沫退卻,大概沒有觀眾會隨便花三四十塊錢去看一部(看上去)很不值得的電影。這類小片一是得不到院線的排片支持,二是得不到觀眾的隨便打賞,自然會票房越來越慘淡。”

總體而言,中小成本電影票房低靡,跟市場經濟環境、電影產業票補消失、類型片同質化嚴重有著極大的關聯。中小成本的電影如何“以小博大”?從上半年票房回報率不錯的紀錄片就可以窺見:中小成本電影最重要的是具備真實、鮮活的好故事。其次,跟市場大的環境、排片、檔期、宣發、運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好口碑的電影票房成績或許因為投資成本原因而低於預期,但絕不會被埋沒。

--END--

本文為作者 第一製片人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1278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