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司董事徐文偉:海思的麒麟99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5G手機芯片'

"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 9月12日,中國科學院舉辦“中國科技70年道路與經驗”為主題的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邀請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領導者、見證者、參與者,以及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探討中國科技70年發展的重要成就、重要經驗。

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論壇上作報告,題目是“華為的創新之路”,報告中講到,現在海思的麒麟99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5G手機芯片,其實早在2005年,我作為海思總裁,就決定開發3G手機芯片了,今天看到的技術進步,都是研發長期的投入,壓強原則和厚積薄發取得的。華為有60多個基礎技術實驗室,700多數學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學博士。這些都保障了持續的技術領先。

以下為報告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院士、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我非常榮幸受邀參加中國科技70年、道路與經驗研討會,我國科技在過去的70年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世界科技和創新的一極。中科院作為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最高學術機構和“國家隊”,代表著我國科研最高水平,引領著我國科技發展方向,取得了巨大成就,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科研成果也惠及了我國產業發展。今天我的彙報主題是從追趕到領先,華為的創新之路。

華為成立於1987年,得益於改革開放,經過30多年的拼搏努力,我們把華為這艘大船劃到了“與世界同步的起跑線”上。我於1991年加入華為開發部,負責華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換機的開發,並同時開發了第一片ASIC芯片。在公司曾分別負責總體技術、戰略規劃、預研以及歐洲市場拓展等,見證並參與了華為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國際化到全球化的全過程。華為的成功就是創新的成功。

大家都非常關心和支持華為,藉此機會向領導們彙報一下華為上半年的情況。華為面臨巨大的外部挑戰和壓力下,得益於客戶的信任、夥伴的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2019年上半年,我們依然取得了23%的同比增長,銷售收入4013億人民幣,淨利潤8.7%。巨大的外部壓力,不僅壓不跨華為,只會使我們拋棄幻想,變得更加強大。

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但眾所周知,信息產業經歷了40多年的高速發展,現在開始遇到了發展瓶頸。首先是理論瓶頸:現在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創新轉換成市場需要的產品。信息通信領域的基礎理論--香農定律,是70年前,1948年發表的,而5G時代,編碼幾乎達到了香農定律的極限。其次是工程瓶頸:摩爾定律驅動了ICT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現在只能達到1.1倍了,ICT發展遇到了工程瓶頸。另外,華為當前頁逐步進入了無人區。面向未來,將如何突破這些瓶頸?面臨著巨大挑戰。

華為過去三十年的成功,是基於客戶需求的工程、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的成功。創新一直都是華為的DNA,下面我將從總結過去和麵向未來兩個維度闡述華為的創新戰略。

首先,華為的成功是遵循全球主流標準,搭大船出大海戰略的成功,只有主流標準才能孕育大產業,才能成為領先者。華為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零部件、軟件及平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頂尖“高手”過招,才能更快進步,才能取得行業技術主導權。我們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組織及標準組織,加入全球400+產業組織,並擔任了超過400多個的重要職位,我們全球擁有8萬多件授權專利,其中很多基礎和核心專利被標準組織廣泛使用,華為是5G標準的最大貢獻者。

第二,華為的成功是基於客戶需求的創新的成功。2005年我被任命為歐洲地區部總裁,負責歐洲市場拓展,歐洲市場的成功奠定了華為國際一流公司的地位。歐洲市場是國際主流通信設備公司的本土市場,低價競爭只會擾亂市場,只有技術領先和創新才可能被歐洲領先運營商所選擇。我們站在客戶視角,站在幫助客戶商業成功的角度主動創新。2005年,華為突破傳統基站的模式,開發了業界第一款分佈式基站,解決了歐洲運營商基站站址難找,安裝困難,耗電和運維成本高等一系列難題,更快,更便宜地建設移動網絡。

2007年,又在業界率先推出了 SingleRAN基站,實現2、3G基站合一(現在可以2G,3G,4G,5G合一),這些系列化的創新,其價值不僅僅是幫助運營商降低30%TCO,更是大大降低了網絡建設的門檻,提高了建網速度。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巨大技術和商業優勢,使得歐洲廠商不得不跟隨華為,也推出類似的產品,這些產品成為了行業的事實標準並引領了無線產業的發展方向。

2006年,華為與Vodafone建立了第一個聯合創新中心,真正的從客戶戰略、產品方案、商業模式、產業發展等各方面與客戶深度合作創新,牽引客戶需求,共同解決行業面臨的挑戰和難題,實現商業成功。發展到今天,我們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建立了遍及全球36個聯合創新中心。

第三,華為的創新是開放式的創新。圍繞著全球技術要素及資源,在全球建立了超過16個研發中心,60個基礎技術實驗室,包括材料、散熱、數學、芯片、光技術等等,圍繞著人才和資源,建立研究中心。

產業的競爭,也是產業聯盟之間的競爭,而產業聯盟必須是開放的、先進的。2016年4月,在懷部長的領導和支持下,成立了綠色計算機產業聯盟,共同拓展基於ARM的綠色計算機產業,目前已有國內外50多家成員單位。為了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的進程,華為也發起成立了跨行業,跨產業的GIO(全球產業組織),共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框架,規範,標準和節奏,從搶蛋糕到做大蛋糕,做大產業空間。

第四,壓強原則,厚積薄發。技術、解決方案創新背後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華為在研發領域的投資不惜成本,不僅投資於現在,同時投資於未來。早在96年,我作為公司的預研部總裁,負責技術研究和新產品規劃和孵化,當時就明確要求預研費用必須佔研發費用的10%以上,現在提高達到20%-30%,也就意味著每年20-30億美金,投入到前沿和基礎技術研究。華為2018年研發費用達到150億USD(1000多億人民幣),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排名前5位。公司在全球現有超過8萬研發人員,佔總人數45%左右。

我們看到的是產品,而冰上之下的核心技術才是產品競爭力的來源,包括數學、芯片設計、材料、散熱等。早在1991年,華為就設計了第一片ASIC芯片,併成立了芯片設計室,也就是今天的海思公司。現在海思的麒麟99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5G手機芯片,其實早在2005年,我作為海思總裁,就決定開發3G手機芯片了,今天看到的技術進步,都是研發長期的投入,壓強原則和厚積薄發取得的。華為有60多個基礎技術實驗室,700多數學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學博士。這些都保障了持續的技術領先。

第五,華為的創新也是管理的創新。從1997年開始,華為構建了研發、供應鏈、財經、人力資源、市場等國際化的,並經過最佳實踐證明了的流程體系,奠定了華為走向世界的管理基礎。同時確保了華為的運行和創新是有序的,通過確定性的流程和方法來應對創新的不確定性。

關於華為與中科院的合作情況。開放合作,共同研究,以及把大家及科研機構的成果,通過產品轉化成商業成功,在此要特別感謝中科院對華為的幫助和支持。2011年以來,在芯片、AI,計算機等各領域有286項合作,合作單位34家。

以上的案例,是基於客戶需求的工程、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創新,也即創新1.0,今天產業遇到瓶頸的根源,在於理論創新的滯後,沒有理論的創新,很難突破技術的瓶頸。面向未來,華為的創新該如何進行?

我們認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智能社會有三個特徵,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在智能社會,萬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並轉變為數字信號;網絡聯接萬物,將所有數據實現在線聯接;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將實現萬物智能。由於有了先進的ICT技術,這三大特徵才能實現。ICT基礎設施(比如5G,物聯網,AI等)將是智能世界的基石。

華為的創新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從客戶需求出發,進行產品的研發,同時以未來趨勢為判斷依據。通過戰略務虛會,多路徑開發試錯,紅藍軍PK等,深入到技術的根。同時通過願景和假設以及先進技術驅動開發。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雙輪驅動的創新。

面向未來,華為的創新將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的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

創新1.0的核心理念是:基於客戶需求和挑戰,是技術創新,工程創新,是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核心是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增強競爭力,幫助客戶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過去華為無論在無線、光網絡、還是智能手機領域,我們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創新,為客戶帶來的極大的商業價值以及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創新2.0的核心理念是:基於對未來智能社會的假設和願景,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是實現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是實現從0到1的創新。創新2.0的核心是基於願景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而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源頭之一是學術界,工業界提出的挑戰和向大學、研究機構進行研究的投資是助推器。

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不確定性非常高,這種不確定性的性質就決定了不能是封閉的創新,華為創新2.0的思想理念是“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大學和研究機構,學術界,工業界聯合起來,共同推動。即利用全球科研資源和人才進行合作創新。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統籌華為創新2.0的落地,確保華為不迷失方向,不錯失機會。

我們首先從願景假設出發,研究未來智能世界。研究未來人們是如何生活、工作、娛樂、健康等,提出問題,帶著問題找技術,帶著問題捕捉未來的技術方向和商業機會,孵化出新產業。同時進行大膽假設。如10年100倍寬帶,10年100倍的計算能力,10年100倍的超越人的感官。在此基礎上,規劃我們的技術要素。

圍繞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發掘未來的技術,從信息的產生、存儲、計算、傳送、呈現,一直到信息的消費。比如顯示領域的光場顯示,計算領域的類腦計算、DNA存儲、光計算、傳送領域的可見光通信等,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領域的超材料、原子製造等。一側是延長線上的技術創新,另一邊是突變的技術創新。

正如白春禮院長所說:當今世界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以及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更需要彙集全人類的智慧和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科學進步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工業界的參與不僅幫助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快研究成果的商業落地,同時把工業界的挑戰和真實場景、需求,與科學家分享,對研究方向是極大的促進作用。華為將採取“支持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研究、自建實驗室、多路徑技術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創新2.0。把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整合起來,共同創新。創新成果為全人類,全產業所共享,點亮世界,點亮華為。

華為的願景使命,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意味著我們將繼續開放,合作,與全球科學家、研究機構,夥伴,產業一起共建未來的智能世界。謝謝大家!

編輯:王新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