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者:打壓華為,美國意圖遠超“安全”考慮'

"

【環球時報記者李晴晴】隨著華為、5G技術成為輿論焦點,人們看到網絡安全正同地緣政治越來越多地交織在一起。它們之間究竟是何關係?在察哈爾學會日前舉辦的“網絡地緣政治與網絡外交研討會”上,《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歐洲國際問題研究所外交與網絡空間研究中心主任、英國前外交官肖恩·賴爾登。

環球時報:您在新作《網絡外交:線上安全與治理》中提到,外交是治理網絡空間的必要手段。網絡空間和地緣政治的關係是什麼?

賴爾登:可以從物理和虛擬兩個層面來看。物理層面包括電纜、交換器、存儲器等;虛擬層面則關乎接入網絡的方式,同時導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舉個例子,全球大約80%的互聯網通信都會經過美國,這給了美國在互聯網監控方面的巨大便利和優勢。與此同時,這也刺激其他國家尋找新方式來避免被美國監控。

環球時報:對於美國打壓華為,有人說美國想和中國技術脫鉤。您怎麼看?

賴爾登:我不覺得美國打壓華為是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關切,美國針對華為,是因為在當下5G技術的第二階段,一個非美國且不是其盟友的國家正首次為一項新技術設立國際產業標準。這是前所未有的。

眼下,美國在試圖阻止非美國公司設立國際標準。這對美國而言比安全議題更重要,因為這正在蠶食美國在網絡空間的霸權。未來這種有關國際標準的爭端還會有很多。

環球時報:美國的施壓將有何影響?

賴爾登:面對美國施壓,華為一心發展自己的產品。這多少讓美國退讓了一些,並且沒有阻止美國公司繼續對華為出售零部件。這對美國來說是壞消息,因為這說明美國的影響力在衰退。一些國家可能會陷入兩難境地,要麼接受華為,這樣會比別人更早享受到實惠而高效的5G技術;要麼拒絕華為。我認為很多國家還是會選擇華為的。

環球時報:中美衝突在網絡空間將如何發展?

賴爾登: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關係緊張,也會在網絡空間顯現出來。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說打贏貿易戰很容易,後來他發現並非如此。基於很多原因,要中美任何一方向另一方徹底妥協都是困難的。現在存在這樣一種危險:中美一方或雙方認為網絡空間是適合向另一方施壓的領域。儘管跟其他領域相比,在網絡空間施壓可能是一種更好的方式,但仍可能導致很多風險。

環球時報:中國如何做才能在網絡空間擁有更多話語權?

賴爾登:中國的情況已經變了。中國以前很在意同其他國家的技術差距,所以首要任務是發展相關技術。但現在,中國更容易受到各種間諜活動和網絡攻擊的侵害。因此,構建穩定的網絡空間更符合中國當下的利益。中國網絡外交應該致力於尋找和中國有共同目標的國家,並和這些國家探討如何建立網絡空間規範以保護數據和知識產權、防範網絡攻擊。在這些領域,歐洲國家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