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 自行車 高考 新京報 2017-06-08

我來寫,你來評。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考生準備參加考試 圖片來自新京報

編者案: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最受關注的題目。今年也不例外。這不,語文考試還沒開始,沸騰編輯部就熱鬧起來。“搞個‘高考作文我來寫’如何?”,“好呀,我要寫”,於是,就有了下面的這6篇高考作文。

這些作文,作者都是嚴格按照高考時間創作,是標準的高考作文。所以,也要有閱卷老師來評分。

今天,我們就把打分權交給讀者。我們隱去了文章作者,並給每篇文章編了號,讀完文章,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打分,您儘管打,我們接著~

第1篇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全國卷I:(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美麗鄉村”和“空氣汙染”是中國的兩面

在外國留學生印象最深的12個“中國關鍵詞”中,我選“美麗鄉村”和“空氣汙染”來表達我對中國的認知和觀感,它們是硬幣的兩面。

美麗鄉村,自不必說,從遙遠北方的雪村,到溫暖南方的漁港;從西部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壯麗,到東部暖雨薰風醉花陰的柔美。在大江南北,古老的鄉村煥發了無限的生機,而新興的農村風貌,則更是令人叫絕。無論是從報紙雜誌電視,還是親涉其間,都會給你從眼到心的美,許多依託於當地特色產業而興盛並發展起來的新鄉村新風景,正如一片片華麗的油彩,將這片國土裝點得異常壯美。

這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但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關鍵詞如影隨形,那便是“空氣汙染”。不獨是空氣,包括水和土壤,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汙染,一些區域和一些時間段,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危及人們正常生活,甚至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

這,也是不容辨駁的事實。

“美麗鄉村”與“空氣汙染”,這兩個不容辯駁的事實,所反映的,就是當下中國最真實的狀況,一方面,高度發展;另一方面,由高速發展帶來嚴重的生態負擔。

“美麗”與“汙染”的關係,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美麗”來自於發展,發展會產生“汙染”,這是第一層面的關係。

而“汙染”產生災難,並影響生活質量,催促加大力度治理,並最終產生“美麗”。這二者,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對可以相互轉化的變量,是我們未來發展路上避不開的事實,這也是高速發展的中國的真實寫照。

我們不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美麗,而忽視了越來越嚴重的汙染威脅。我們也不能因為有嚴重的汙染,而放慢甚至丟掉對美麗的追求。這是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個影響到子孫後代生存的問題。

中國越來越美好,但並不完美。還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周邊諸國虎視眈眈中,稍不留意,就會前功盡棄。

“美麗鄉村”越來越多,給我們信心和希望;“空氣汙染”時不時地肆虐,是對我們的提醒和警示。

二者,是中國的兩面,我們都應該重視!

第2篇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公元2017年,車族召開了一場家庭擴大會議

地球,亞洲東部華北平原,一個8000平米的停車場內,各種車輛陸續開入。

族長馬車拖動著年邁的車輪,吱吱呀呀地走進了會場主席臺。臺下,各種輪胎扭向了主席臺,有的還打起了遠光燈,一些調皮的孩子還在摁著各自身上的喇叭。

馬車族長:孩子們,靜一靜。今天,把大家招來,主要是談一談我們車族目前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請大家暢所欲言。

人類新寵、車族主力高鐵第一個發言:要說車族發展,我們最近這些年可是主力,我們至少節省了一半人類的旅途時間。而且,乘車環境越來越好啦。

馬車族長看了身高體壯的高鐵一眼,點了點頭,但又若有所思。

共享單車跳了出來:我們雖然車微言輕,但我們現在已經煥發第二春啦!如今,接上互聯網+後,我們既解決了很多上班族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也讓騎行成為一項時髦的休閒、運動方式。

馬車族長笑了笑,對著可愛的共享單車點了點頭。

高鐵不服地補充道:以前,遊子離鄉遊學,一去數載,等回家,或許父母已白頭,雙親恐不待。而如今,飛機、高鐵讓人類分分鐘馳騁千里之外,而想念父母時,一通電話和視頻就解決了。這就是快的好處啊。

小汽車也趕緊附和:對!我們不僅快,現在也有互聯網+啊,我小兒子的學名,就叫網約車。我覺得我們還是當下車族的主流。出去玩,人們還是最喜歡自駕遊;上班,開著我們也比地鐵公交上檔次;還有,飆車多刺激啊。雖然可能事故多了點。

這個時候,一向沉穩的地鐵公交有點不高興了:我們沒別的本事,就是運量大,實惠。很多文藝青年也很喜歡我們,說我們有生活的味道,是城市的風景線。

大表哥飛船興奮地說道:作為車族的別支,我們才是最快的吧。我們最近已經由NASA宣佈,要開始向太陽神進發啦!到時候就可以見到我們的車族始祖——太陽神戰車了!

馬車族長聽到這裡,突然一怔:好了,都別爭了。我知道你們都各有價值,對人類社會各有貢獻。但今天我其實想說的是,最近,熱播的美劇《美國眾神》中,將現代生活的各種物象擬人化,比如電視之神、信用卡之神、互聯網之神,當然還有我們汽車之神。

這部劇在反思,這些新時代的事物和生活方式成為人類新的信仰,它們的神力日益暴漲,而與其相反,當科技越來越進步,人類的視野所及越來越廣,很多事情不再神祕,一些傳統的神話、宗教信仰便逐漸破滅。傳統古老的神祇力量,開始減弱。

就如飛船外甥所講,當我們達到太陽面前時,太陽神的形象便會破滅。

共享單車接話道:族長說得有理,凡事有利弊。車越來越快,也意味著人類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緊,而這,都可以匯成一個字:忙。忙讓人類獲得,也讓人類失去。在鳴笛中,他們再也聽不到鳥叫;在汽油味兒中,他們再也嗅不到花香。

族長馬車欣慰地點了點頭: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世界上本沒有車,人走得快了,才有了車。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車族自誕生以來,就代表著人類的神力,這個神力,表現在對空間的克服上。

但有時候,我們也該慢下來。我記得當年,我送達書信的時候,人類臉上那種期盼、興奮、欣喜的樣子,很少見到啦。

大家回去都想一想,我們該怎樣,才會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幸福,那是我們的發展方向。人類在反思,我們車族,也該反思啊。

第3篇 足尖上的中國

前一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海內外的朋友們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對中國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我的祖國,除了用舌尖上的味蕾去感知,還可以有腳下的足跡去丈量。中國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中國人的出行方式也在今天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親愛的外國朋友,如果你今天問我,北京是什麼顏色。我可能會說,北京是黃色的。因為一出門,我就可以尋找到小黃車。在共享經濟時代,小黃車成為中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這樣方便的代步工具改善了原本擁堵交通。在騎行的過程中我用腳步丈量城市的道路,用心感受城市建築的魅力。雖然,共享單車也存在著停放不整齊等等問題,但這是我們國家了不起的進步。共享這個詞已經深深地植入每個中國人心裡。這不僅僅是互聯網經濟的騰飛、IT技術的進步,更是我們在用開放的心態迎接共享這種生活方式。

親愛的國際友人,如果你到中國的城市體驗中國文化。我想你一定會選擇體驗共享單車。用親身的體驗去感受這種方便、節儉、環保的生活方式。

說完城市內的足跡,我們來談談跨越城市的行程。假期往返回家,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考慮坐高鐵。小的時候,綠皮火車晃晃蕩蕩地一整天才能從家來到北京,出門旅遊最擔憂的就是耗費在火車上的時間。

而今,很多縣城都有了自己的高鐵站,出遠門已經不是一個難題。高鐵縮短了中國的空間距離,讓人口流動更加迅速。人們可以快速地往返於城市之間進行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

去年寒假,到歐洲旅遊。發現歐洲的火車依然很慢。有人說,慢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我想說,中國人之所以對高鐵有如此大的期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迫切想回家的心。有了高鐵,我們不再擔憂“父母在,不遠遊”。我們不再擔憂春運時的窘迫。我們可以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探索,去追求自己心裡的詩意和遠方。試想,徐霞客如果生在當今,那麼他的足跡一定可以到訪更多的地方,留下更多的著作。

如果你問我要一張中國的名牌,我會毫不猶豫地把高鐵作為中國的名牌發給你。我希望用高鐵的科技、速度、服務讓你認識我的國家。讓你乘坐高鐵用你的足跡去看看中國的城市、鄉村。用你的腳步丈量你心中的中國。

朋友,時代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不再是地圖上那個面積廣闊的國家。而是一個空間距離在無限縮小的現代化國家。這就是我的祖國,一個可以用腳步丈量的國家。

第4篇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全國II卷:(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海南)

正視現實,是中國變革第一要緊事

生命個體活在這樣一個轉型時代,永遠都是值得感慨的一件事。與國家共同進步,卻也經歷、見到很多令人無奈、甚至悲憤的事情。

不過重要的是,我們還有未來。是的,我們的未來,實在是有無盡的可能呀。

未來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可能只是在短時間內就被突然決定。想到這裡,每每都是心懷不安。既想那個時點儘快發生,卻也會想,再等等吧!讓我們做更好的準備,再讓那一切發生吧!

不能不擔憂——因為正如中國歷史所展現的那樣,在歷史的關鍵時點上,我們很多時候的選擇並不聰明。

而決定那個時點,究竟會發生些什麼,實則在於今日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然而,如果我們願意坦然面對自己,就會承認——現實中的我們,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多數時候,是無動於衷的。甚至於,連直面現實的勇氣,很多時候都沒有。何必那麼累呢?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就完了?

這,正是最可怕的。

魯迅先生說:“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他還有另外一句更多人知道的話——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只有敢於正視,我們才能想清楚我們應該改變些什麼,以及怎麼改;只有敢於正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才會鼓起勇氣,嘗試做點什麼。

中國轉型最大的敵人不是特殊利益集團,不是偽善精英,不是無知群眾,而是我們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勇氣正視現實問題,而願意就這麼沒有目標、渾渾噩噩地走下去,隨遇而安。

不直面現實,我們就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就難以找到正確的道路,前景就不會光明。

而直面現實,也並不代表著就能找到國家轉型的正確鑰匙。但這,會給我們尋找那把鑰匙以線索。

“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睜開雙眼,直面現實,這是眼下中國變革,第一要緊的事。

第5篇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全國卷III:(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高考是用來祭奠無知的

這年頭,懷舊跟拍照必擺的剪刀手,是兩大流行的Pose,高考季又是懷舊的集中“排卵期”。嗯,雖然咱當年考得不咋地,出師未捷進藍翔,但蹭個熱點擺下姿勢刷個存在感還不行嗎?

高考生才唸叨著“決戰××之巔”,過來人只會擺過來人的譜。所以微博上、朋友圈裡,大夥都在拍“過往”的欄杆,彌望處一堆45°仰望天空才能憋出的調調:“那天考場裡的揮汗,是我逝去的青春”“致匆匆那年全城高考的我們的青春”……《萬物死》裡唱道:青春青春青個錘子,才活了幾天就開始回憶。但電影《致青春》裡的臺詞算是隔空作了迴應: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說得太對,不懷念下,還真不知道身邊這麼多人有那麼多可以“致”的、談場戀愛都能轟轟烈烈的青春。

不過也得釋然:青春是人家長得好看的人才有的,像我這樣長得不好看的,縱有青春痘,也只有懷春——“除了高考,就是高考”的記憶匣子,基本上宣告了我的轟烈青春想象的死刑。

饒是如此,我也沒法鼓搗出一堆“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的“應考寶典”來,雖然我長得天生勵志,但高考經歷太不勵志,所以只能應景式地抒抒情——“那些年,我們一起參加過的高考”,上一杯流水賬。

我參加高考,是在2007年,距今已10年。

那時,我在縣一中就讀,讀的是文科。儘管是縣裡最好的高中,但全班六七十人,就為那“10%的一本升學率”而奮鬥著。

在班裡,我算是成績排在很前面的那種動物,跟曾子墨形容的考了95分淚流一地的“牲口”不可類比。因此,在開“月考經驗交流會”“高考動員大會”時,我這個“如假包換”的土鱉,總得上臺傳授一番經驗,至於內容,無非是“要恥居人後”之類。臺下的同學,則看著我那滿是褶子的臉深情鼓掌。

那時的同桌,是個喜歡寫現代詩、唱《海闊天空》的傢伙。此公內心一直對我保持著深度鄙視,覺得我這種“土包子加書呆子,遲早要被社會淘汰”。

但他可能想不到,在高三之前,我也是個文學青年,曾偷偷寫各式長篇小說,做著“新概念夢”;在地攤上淘來的古詩詞集,也被我翻破了,併為賦新詞強說著愁,把自度的“據詩號雄交文侯,冷眼笑看萬古謬”當成座右銘。

只是,一次數理化全掛彩和跟幾個家人的激烈爭吵,讓我開始畏懼“無前途的未來”,開始收斂,開始發憤圖強。這種蛻變,讓我一度想在“校園小說”裡,以自個為藍本,寫出個勵志故事來。而蛻變結果,就是我身上多了些學霸氣質。

高三煎熬,不過在過來人眼裡,大抵是“如白駒過隙”。而高考說來就來,從不跟黑板報上的“倒計時”爽約。

我清楚記得,那年的高考湖北卷作文題是“母語”。雖說有點生僻,可拿我們萬金油式的寫法——開頭來個華麗的排比、擬人,文中引幾句名言、套幾句“作文大全”上的佳句,足夠應對了。

我當時擬的題目是《母語作舟,激起文化千層浪》,平穩寫法,固然沒秋雨大師的“文化詠歎”動情,但自認為也算略有文采了。若估分誤差不大,這篇作文分數在52分左右。

當年考得並不好——似乎在大學,我總聽到這說法,“當年要是數學再考好點,就能進××”大學了。不過也沒差到哪去,後來進了武漢某985高校。而進大學也是某種兜底,讓我如今過上了跟同村那些同齡小夥伴中考後去打工然後匆匆結婚生娃不一樣的生活。

電影《高考1977》裡,將高考化作一段曖昧的記憶濃縮。但我想,在大多數親歷者心中,關鍵詞肯定不會是“欣喜”“朦朧”,而是慘烈。至今,我還會時常做起高考考砸了的噩夢,醒了,幸虧是夢。

我知道,很多人懷念高考時的教室牆上貼滿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同學間的挑戰書,懷念“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壯烈感……但這些只是無知下的壯烈與快感。苦難記憶可以有,但如果苦難記憶只是調教出“以苦為甜”的哥德斯爾摩綜合症,而不是去改變,那麼那些創口潰爛處,確實有“美如乳酪”的病態美感。

前些年有個段子:如果我們當年多錯兩道題,就會跟另一群人在擦肩……高考的迷人之處,不在如願以償,而在陰差陽錯。但細想下,這其實更是高考的殘忍之處。

高考“一考定終身”很殘忍,但也得慶幸我們只有一次高考。考完後我們會打開自己的另一種生活,被打開的還有視野、三觀,那時我們會知道:高考,就是用來祭奠無知的。

第6篇

零分or滿分?沸騰編輯們寫高考作文,你來評分!|新京報快評

山東卷:不趕走任何人的書店實現了“人人讀而平等”

清人張潮謂,有功夫讀書,謂之福。但現代社會,有多少人有這個福分?“掙更多錢”成為多數人最大的人生指揮棒,朝九晚五已是幸運,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尋常。如果說還能有點讀書時間,也就只能在夜晚了。

所以,書店24小時營業,不趕走任何人,對一些人來說就堪稱福音。受益人,可能是剛剛敲完代碼的IT民工,剛剛簽完版的媒體人,想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保安、電焊工,或者住宿沒有著落的流浪漢。

不打烊的書店,不拒絕任何人的書店,就這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讀書、休憩的福地。而這完全得益於書店的包容。

這個世界上,誰都可能背叛你,誰都可能歧視你,只有知識不會。書店作為提供知識的重要場所,全時段向所有人敞開大門,秉持了知識的應有之義。

我想,全時段向所有人開放書店,做出這個決定的人,一定對那些熱愛讀書的人抱有完全的同情與理解,一定也是熱愛讀書的人。雖然他(們)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壓力,但他(們)內心會說,讓更多人享有讀書之福,沒關係。而且運營得當,也未必就一定會造成損失。

想想臺灣誠品書店的情景。寂靜的城市裡,總有那麼一個地方為讀書人、夜歸人,點一盞燈。一排排書櫃之間,人們沉浸在讀書的海洋。這種獨特的人生經驗,沒有這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恐怕不好達成。

不打烊的書店,不拒絕任何人的書店,在某個地方,向人們釋放著一座城市的包容與溫度。我們生活的城市,難免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人住七寶樓臺,有人夜宿大街;有人鮮衣華食,有人殘羹冷炙,階層標籤是如此明顯。

但在這個不拒絕任何人、誰都可以進的書店,在豐富的書本面前,人們的身份差別消失了,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者。書本面前,沒有誰比誰更高貴,也沒有誰比誰更低賤。

一個對任何人不打烊的書店,就這樣善意地達成了“人人讀而平等”。它是一座城市的閱讀綠洲,是每個夜歸的人、住宿無著落的人的“接頭據點”。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或許也可以說,如果有天堂,天堂就是書店的樣子。在這片知識的殿堂裡,沒有貧富的差距,沒有讀書時間的限制,眾生平等。

校對:陸愛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