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安徽巢湖74萬平方米濱湖溼地成垃圾消納場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水汙染 建築 澎湃新聞 2017-08-02
中央環保督察:安徽巢湖74萬平方米濱湖溼地成垃圾消納場

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正在被損毀的巢湖濱湖溼地。

近日,安徽巢湖水華再次爆發,在室外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巢湖水域高溫與惡臭並存,巢湖流域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而這,也成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安徽省時關注的焦點之一。

7月29日下午,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反饋督察意見時指出,2015年巢湖最大水華面積321.8平方公里,佔全湖面積42.2%;2016年水華最大面積為237.6平方公里,佔全湖面積的31.2%;2017年一季度,巢湖湖體總磷濃度和富營養化狀態指數同比均呈上升趨勢。

問題呈現於水面,根源在岸上。督察組發現,安徽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存在薄弱環節,在巢湖流域水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破壞濱湖溼地、違規侵佔湖面、大量汙水直排入湖河流汙染量大等問題。

督察要求,安徽加快巢湖治理保護,對於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釐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安徽省水利廳對巢湖日常管理嚴重缺位

7月29日下午,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組長朱之鑫通報反饋意見時說,“督察談話中多數同志反映,安徽省一些領導幹部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對自身肩負的環保責任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門環境保護法治意識淡薄。

朱之鑫說,《巢湖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出臺後,條例規定的有關要求基本沒有落實,甚至仍然大量違法開發建設。

2011年,安徽省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將巢湖整體納入合肥市管理,併成立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以便對巢湖實現統一保護監管,但由於職能交叉,權責不清,監管不力,體制優勢沒有得到發揮。

在履職方面,一些部門和地方工作不嚴不實。督察發現,安徽省水利廳雖然組織開展過入河排汙口排查,但對全省入河排汙口底數不清,日常管理嚴重缺位,大量入河排汙口長期超標排放。

巢湖74萬平方米濱湖溼地成為建築垃圾消納場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原有溼地較多,是保護湖區自然生態環境的第一道屏障。

但近年巢湖溼地銳減,已無法發揮調節水質、保護生態的功能。

督察組發現,巢湖約94.8萬平方米濱湖溼地遭破壞,其中74萬平方米溼地成為建築垃圾消納場。

朱之鑫通報說,2016年合肥市濱湖新區違法審批,損毀防浪林臺溼地,將14萬平方米防浪林臺用作建築垃圾消納場。“防浪林臺內溼地已被渣土填平,完全喪失了生態功能。”

中央環保督察:安徽巢湖74萬平方米濱湖溼地成垃圾消納場

合肥市濱湖新區建築垃圾3號消納場正是巢湖濱湖溼地。

濱湖新區還將派河口天然溼地違規用作建築垃圾消納場,已傾倒土方約50萬立方米,佔用溼地60萬平方米。另外,渡江戰役紀念館西側溼地也陸續被土方填埋,損毀溼地約16.8萬平方米。

違規侵佔湖面,約2000畝湖面被旅遊開發

2017年4月27日至5月27日,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對安徽省開展環保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反饋意見中指出的安徽環保四大主要問題中,巢湖流域水環境問題佔了其中之一。除破壞濱湖溼地外,違規侵佔湖面問題較為突出。

2013年合肥市實施巢湖沿岸水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將原本連成一片的溼地從中隔斷,預留部分區域作為濱湖新區旅遊碼頭用地。

2014年又以實施濱湖溼地公園工程名義,在近兩公里的湖岸違法建設“岸上草原”項目,還以建設防波堤名義圍佔湖面,以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其中約2000畝湖面已經用作旅遊開發。

此外,十五里河、南淝河和派河水質長期劣Ⅴ類,3條河流入湖汙染物巨大。

“2013年立項的十五里河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遲遲沒有建成,導致每日約6萬噸生活汙水直排。南淝河流域長期沒有實施有效的雨汙分流,加之管網大量錯接、漏接,流域汙水處理設沒有發揮效益。派河流域的肥西縣汙水處理率不足30%,大量汙水直排,主要支流潭衝河和王建溝水質逐年下降。”朱之鑫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