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京滬渝大氣和水環境治理 要求儘快整改

央廣網北京4月13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傅聞捷 陳鵬)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央環保督察組昨天(12日)集中向北京、上海、重慶三地反饋督察意見。梳理三份督察意見,被督察組點名的突出環保問題都有三大項。北京是“落實和考核不到位”,“大氣環境治理存在薄弱環節”,“城市環境管理仍然粗放”;上海被點名“部分環保工作降低標準”,“水環境治理攻堅克難不夠”和“執法監管偏軟偏弱”。重慶的問題則是“環境保護壓力逐級衰減”,“水環境保護存薄弱環節”及“自然生態和飲用水水源保護有待加強”。

除了共同存在的管理短板外,三地的治理側重有所不同,北京要解決仍然是心腹大患——空氣汙染,而作為長江沿線上的重要城市,上海和重慶同樣面臨水汙染治理的難題。三份問題清單,未來如何促進地方環保治理持續加碼?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組長馬馼肯定了北京應對空氣汙染採取的舉措,但也指出,在重型柴油車汙染管控上北京管理短板突出,一些部門沒有把住關口,讓汙染車可以用錢“買“路。

馬馼介紹指出,北京本地有重型柴油車27萬餘輛,其中車齡10年以上的有約1.1萬輛,車輛冒黑煙現象時有發生。順義區京順機動車檢測場不按標準規範進行檢測操作,檢測數據異常。全市每天進京外阜貨車4.2萬輛,過境2.9萬輛,超標嚴重,但處罰金額多為300元底限處罰,而且對高汙染車勸返力度不足,處罰變成過路費。

一些領導幹部“談及大氣汙染就強調區域外來輸入,談到水汙染就強調水資源不足”的情況也被督察組點名批評。馬馼說,雖然整體上空氣質量逐年改善,但也要看到,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實的情況在北京一些地方依然突出,相關部門應首先在自身工作上找不足。順義區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沒有完成PM2.5濃度削減目標,順義蘇莊村、吳莊村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的村莊存在復燒散煤現象。北京退出的1006家企業中,屬於汙染較大的重點汙染企業只有102家。

環保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張波曾在一次發佈會上坦言,經過多年的高壓督查,地方對於大氣治理的關注還是可以保持熱度,這是一件好事,但他有時擔心,一些地方肯能會因此忽略水汙染治理。中央環保督查組在北京、上海、重慶三地的督察也確實發現,對水環境治理關注不足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

馬馼通報,北京黑臭水體治理滯後問題較為突出,大興、房山等部分區域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缺口,仍有汙水直排。與2013年相比,全市有29個河流監測斷面汙染物濃度不降反升; 2016年全區納入到目標責任書的69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重,40條進展緩慢。

上海和重慶水環境治理短板也引起督察組的注意。

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組長朱之鑫說,在督察開展的去年年末,上海黃浦江水源地保護區被發現仍有超過170個排汙口。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仍然存在100餘臺浮吊船長期違法作業。截止督察進駐時,黃浦江上游水源二級保護區仍有293家違法違規項目和176個排汙口未完成清理整治。

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介紹,位於江面上的大量浮吊船已經成為水環境的主要汙染威脅。船的動力基本都是柴油,經過檢測發現,都是比較劣質的柴油,排汙非常厲害。

目前上海市環保交通、海事、公安等部門已經對黃浦江上浮吊船進行聯合執法清退,191搜浮吊船已被清理出上海水域,剩餘的將在本週內進行遣散清退。

重慶市則被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點名,部分港口碼頭船舶汙水直排長江,24個工業園區、98家規模以上化工企業佈局長江、嘉陵江和烏江沿岸,62家危化品生產企業未進入工業園區,1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未採取隔離措施,12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存在碼頭等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

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組長張寶順建議,加強市和區縣之間、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流域上下游之間的統籌和聯動,提高保護長江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採取措施,加快消除危險化學品行業、工業企業遺留汙染場地的環境安全隱患。

截至今年2月底,督察組交辦三地的全部環境問題舉報已全部辦結。督察要求,三地應儘快制定整改方案,整改進度需及時向社會公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