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關注環渤海水域治理:靜下來,傾聽這片海

環境保護 渤海 環境汙染 萬鄂湘 人民政協網 2017-05-23

靜下來,傾聽這片海

——民革中央推進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記事

煙波浩渺的海水遠看似乎很藍,浪花翻滾到岸邊卻泛著渾濁,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傳來陣陣充滿節奏的聲響,似乎在訴說著什麼……這裡是渤海,中國北方曾經的一顆“明珠”。

這片水域究竟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恢復她原本的容顏?今年2月,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和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率調研組來到這裡,海天之際,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很遠……

一個多月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革中央呈報的《關於加強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的建議》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俞正聲主席和張高麗副總理也分別作出批示。如此高規格、高密度的批示,在黨派中央調研史上並不多見。

曾經的“明珠”“病”了

曾經的“明珠”究竟怎麼了?

面對疑問,民革中央調研部部長付悅餘用手指在辦公室牆上的中國地圖上輕輕畫了個圈,“你看,這裡就是渤海,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華北大平原‘C’字形環抱。”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日益密集,在我國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作為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內海,渤海海水交換和自淨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加之工業開發、陸源汙染、漁業透支等因素,環渤海地區水域汙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凸顯。”

近年來,儘管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環渤海水域治理也取得積極進展,但仍面臨一些問題,現狀不容樂觀。環渤海水域的治理和保護不僅關係著環渤海地區的生命線,也關係著京津冀乃至華北、東北甚至更大區域的發展與穩定。這也是為什麼在籌備2017年工作時,民革中央經過反覆認真研究,決定將環渤海地區水環境問題確定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的主要原因。

既然“明珠”“生病”了,那就擺出問題,分析“病症”。今年2月7日,農曆春節剛過幾天,來自多個相關部委的負責人及專家學者齊聚民革中央機關,共同就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問題進行座談研討。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副主席修福金、李惠東等出席。

“希望在座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協助民革中央拿出更加科學可行、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萬鄂湘的開場白,讓與會者拋開“客套”,直奔主題。

“產業結構偏重,發展方式粗放,資源開發強度大,生態破壞現象比較普遍,汙染物排放量大。”在列舉當前環渤海水環境存在的問題時,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打開天窗說亮話”。

“環渤海地區水資源匱乏,用水緊張,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弱,入河排汙量遠超水功能區納汙能力是渤海水汙染的主要原因。”水利部水資源司副司長石秋池坦言。

“下一步要進一步控制渤海漁業資源捕撈強度,加強渤海漁業資源保護與修復。”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書民的發言得到與會者的共鳴。

“‘十二五’期間渤海海水水質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國家海洋局環保司副司長王孝強表示,根據國家海洋局多年連續監測結果顯示,一類和二類海水水質較“十五”和“十一五”出現較大程度減少,劣四類和四類海水水質則出現較大程度增加。

……

這場“會診”角度不同,目標卻一致。參與座談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非常重要,也是比較難解的題,涉及多個部門的協調合作。民革中央此次調研,將各個相關部門聯合起來探討協商,對於解決問題非常有益。

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後,民革中央初步彙總了目前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的基本情況,確定了調研方向及重點。這場座談會也正式拉開了調研序幕。

汙染究竟怎麼來的?

問題導向是此次調研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調研伊始,萬鄂湘就特別強調:“我們開展調研,不是做執法檢查,也不是聽取彙報,是希望瞭解情況,特別是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難,進而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供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參考,推動問題的解決。”

為深入瞭解渤海汙染的深層癥結,探尋有效對策,民革中央採取“兵分兩路”的調研策略,由萬鄂湘和齊續春分別帶隊,同時邀請環保部、國家海洋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及多位專家學者組成聯合調研組。

環渤海地區主要包括天津、山東、遼寧、河北,也就是三省一市的經濟區域,沿著這條線路,調研組一行馬不停蹄。從海岸帶修復工程到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從汙水處理廠到圍填海工程……一路走來,調研組看到近年來在中央和環渤海地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渤海汙染情況得到一定緩解。地方探索和積累的一些好做法,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思路,也給調研組帶來啟發。

欣慰之餘,回到問題本身,調研組更想弄清楚的是,汙染究竟是怎麼來的?

“渤海海域目前仍然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近岸海域汙染有加重趨勢”、“各部門協調聯動不足”、“‘九龍治水’、‘各掃門前雪’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地方反映最多的問題,正是目前最棘手的難題。

民革中央認識到,環渤海水域治理和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畢其功於一役。渤海治理應該按照陸海統籌、河海兼顧、聯防聯治的原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切實轉變渤海周邊產業發展和汙染治理思路,在維護渤海生態健康的同時,實現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如何切入?設立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這是民革中央給出的路徑。

具體來說,民革中央希望能夠設立由國務院牽頭,國家有關部委和環渤海三省一市政府參加的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由管委會統一安排環渤海地區的發展與保護規劃。付悅餘向記者介紹,“這個管委會可以提出環渤海區域的有關立法建議,對渤海的汙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保護、產業佈局、項目審批、環境監測實施綜合管理,鼓勵和引導公眾廣泛參與渤海生態環境保護。”

不僅如此,在破除部門、地方利益的基礎上,立法也必須跟上。民革中央進一步建議,制定專門的《渤海保護法》或由國務院出臺《渤海保護條例》,立法規範渤海汙染防治、資源開發、產業規劃、生態保護等。“畢竟,法律是約束,也是保護。”

海洋開發,請再溫柔些

人們常說,“海納百川”。但胸懷寬闊的大海,並不是“藏汙池”。

“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海上溢油和船舶漏油是渤海海域環境石油類汙染的主要來源。2009年以來,山東管轄渤海海域發生過往船舶漏油20餘起,多數難以溯源。”2月16日,調研組在與山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時,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一位負責人說。

“自2009年以來,秦皇島毗鄰海域連年發生赤潮、褐潮、綠潮等災害,其中褐潮最大單次面積達3400平方公里。”在河北調研時,河北省海洋局有關負責人反映的情況同樣讓調研組揪心。“很多情況都不是個例。近年來,隨著近海海域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排入渤海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不斷增加,進一步加大了赤潮形成的概率。”

海洋環境災害多發不容忽視,這一切的根源,跟開發有關。有時候是這樣,在GDP面前,生態保護容易成為被忽略的一環。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成為調研組思考的重點。

“當前渤海海域海上油井數量達3400多個,海上油氣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建議應吸取蓬萊19-3油田重大溢油事故的教訓,不在渤海水域新建油氣開採項目,把渤海的油氣資源儘量留給子孫後代。”民革中央建議,嚴格審批開發項目,嚴格控制圍填海規模,提高渤海新上項目和改擴建項目的海洋環境准入門檻,加大對海上船舶汙染排放的監控和懲治力度,避免港口等基礎設施重複建設。

在海水養殖方面,民革中央建議按照養殖容量科學佈局,實施近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修復,明確限養區和禁養區,支持養殖生產向外海發展,推廣健康和生態養殖技術,減少海水養殖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定要充分認識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的重大意義。”在河北調研的最後一天,齊續春召集調研組成員召開了一場“內部會”。大家一致認為,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迫在眉睫,畢竟治理和保護好渤海,不僅對該海域具有重大意義,對我國其他海域的綜合治理也能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鑑。

回京後,調研組迅速起草、反覆修改,最終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呈報的《關於加強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的建議》,深入分析了環渤海地區水域治理與保護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多條具體建議。“目前國家相關部委正在研究落實我們提出的建議。”繼獲得多位國家領導人重要批示後,民革中央又陸續接到好消息。

轉眼到了5月。山東蓬萊西海岸文化新區,民革中央3個月前調研過的地方,海岸帶修復工程仍在繼續推進。

海風徐徐,透著暖意。海浪陣陣,訴說心意。此刻,它在訴說什麼,相信你我都聽得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