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打響“三河三行業”整治攻堅戰 用硬招數啃下“263硬骨頭”

本報訊 “全市上下必須用硬招數啃下‘263硬骨頭’,打響‘三河三行業’整治攻堅戰,到2020年‘三河’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三行業’基本淘汰落後低端產能、基本取締小散亂汙企業……”近日,南通召開“263”專項行動推進暨“三河三行業”整治動員會。

“三河”指如泰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全長295公里,是南通水網的主要連接河,生態環境脆弱、水質總體不佳,受其影響,南通在2016年全省水環境考核中排名靠後。“三行業”指南通傳統的化工、印染、鋼絲繩行業,多數企業工藝落後、能耗高、汙染大,產生了全市一半的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和重金屬排放。

“‘三河三行業’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南通市長韓立明說,“三河三行業”環保問題是南通在“263”專項行動中暴露出的突出短板和弱項,省環保督察期間,督察組交辦的信訪件中,有近80件集中在“三河三行業”,“早整治早主動,不整治更被動,打不贏‘三河三行業’整治攻堅戰,南通就無法扭轉嚴峻的環保形勢。”

南通市“263”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建東告訴記者,“三河”貫穿39個鎮,兩條經過南通主城區,沿線人口密集、企業密佈,僅排口就有560餘處,一半以上沒有批准手續,存在各類違建1420多處,侵佔岸線128公里;“三行業”涉及企業1000餘家,主營收入佔到全市近20%,開展整治提升不可避免影響地方經濟和很多人的“飯碗”。

啃下“三河三行業”“硬骨頭”,南通拿出硬招數:組織領導硬。建立如泰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和“三行業”整治4個指揮部,分別由一名市領導任指揮長。設立市“三河三行業”整治綜合協調辦公室,與市“263”辦公室合署辦公,確保工作同力同向。

整治標準硬。在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國標、省標的前提下,自加壓力,在城關鎮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標準、河道疏浚週期、河道綠化、化工企業入園進區率等方面提高標準,並在化工企業負面清單、印染企業入園進區率、關停化工企業數量等方面填補國標、省標空白,出臺南通地方標準。到2020年,關停化工企業212家,淘汰落後印染產能3億米、落後鋼絲繩產能80萬噸。

推進舉措硬。圍繞拆、建、清、管四大重點,依法依規開展整治,做到任務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對“三河”開展河岸共治,從岸上切斷汙染源。對“三行業”中工藝達標、通過搬遷可以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做好引導和服務,確保企業正常運轉。對責令停產的企業,妥善做好資產處置、人員安置等工作,盡最大可能保障好企業和職工的利益。

督查考核硬。設立專門整治工作督察組,每季度向市委常委會彙報督查結果。將“三河三行業”整治工作列為全市“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綜合考核和部門作風建設綜合績效考核內容,月通報、季點評、年考核。

“城市發展要算大賬、長遠賬,想要幸福一輩子,就不能怕痛苦一陣子。”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說,開展“三河三行業”整治,是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繞不開的命題,南通將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打贏這場攻堅戰。 (陳明 徐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