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龍遊縣兩奪“大禹鼎”

浙江在線5月16日訊 憶往昔,幾百年前,通駟橋下,靈江碼頭,船帆點點,桅杆如林。龍遊商幫從這個千年古城岀發,匯入錢塘江,奔向五湖四海……

龍遊是個古縣,靈山江是龍遊的母親河,她與衢江匯合後,盈盈碧水在龍遊城邊的雞鳴山腳下如練般地鋪陳向前,任爭先恐後的龍舟在其中劈波斬浪,任雞鳴古塔的倒影釋放神韻。

在2014年首奪大禹鼎的基礎上,2016年,龍遊縣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咬定“清三河”達標縣創建目標,以再奪“大禹鼎”為動力,將“五水共治”作為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主抓手,重拳出擊、鐵腕攻堅,全縣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實現全域、全程、全民治水,境內水質穩步提升,衢江出境水常年維持在Ⅲ類水以上,靈山江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堅實擔負起衢江出境水最後一道屏障的生態使命。

“五水共治”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龍遊縣兩奪“大禹鼎”

如詩如畫社陽溪

“三大會戰”“清三河”

堅決打贏生豬整規鞏固戰。落實“幹部巡查+第三方監管+扣分退出+亮劍執法”的“四位一體”長效監管機制,全面打出“控、退、提”組合拳,通過嚴格執法關停一批、飼養量交易整合一批、美麗生態牧場創建提升一批,助力生豬整規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年累計立案查處生豬養殖汙染行為48起,拆除違規復養反彈戶60家,罰款59.7萬元;拆除納入清單管理的養殖場353家,329戶養殖場參與生豬飼養量交易,交易額達4800餘萬元,興泰牧場入選浙江省首批“美麗生態牧場”。

堅決打贏企業治汙持久戰。推進碳化篾企業和區外企業整治,累計關停碳化篾加工企業69家,首創竹材碳化(蒸煮)工藝廢水處理技術,實現廢水、廢氣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引進中集新材料與本地鑫隆竹業強強聯合,推動竹加工向高端化、生態化發展,年消耗原竹6萬餘噸,促進竹加工企業轉型和竹農增收;出臺《區外小作坊整治技術方案》,完成611家區外企業整治。

堅決打贏河湖庫塘清淤攻堅戰。以“清千塘美百河”為頭陣,全面推進河湖庫塘清淤工作,累計清淤72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742萬元,完成率達116.32%;淤泥通過修復塘壩河岸、修建人工島、肥田沃土等形式,實現資源化利用,美化水塘51個,還山還田1060畝;率先推行“塘長制”,豎立以“一塘(溝、渠)一干部”為基礎的公示牌117塊,實現已整治水塘長效管理。

“五水共治”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龍遊縣兩奪“大禹鼎”

暢遊龍遊江河 馮煒旭 吳森邦 攝

“三大工程”美水岸

推進農村“雙治”項目建設。規範管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建立以第三方專業機構為服務主體、縣鄉村戶各司其職的“五位一體”運維管理體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完成240個行政村生活汙水設施建設任務,建成終端811個,新增受益農戶7.1萬戶,644個治理終端完成移交運維。全面打造“賀田模式2.0”升級版,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建制村比例達95.8%,建成垃圾兌換超市108個、垃圾處理終端45個。

加強城鎮汙染源頭處理。實施城市汙水處理廠項目一期改造提升及二期調試運行,汙水處理量從2萬噸/日提升至4萬噸/日;6個建制鎮全部完成汙水處理站提升改造或納入城市管網;37.89公里城鎮管網完成建設,完成率達131%。落實城市垃圾收集處理前段分類投放、中間分類運輸、末端分類處置機制,城市垃圾處理率達100%,動工新建生活垃圾熱解氣化項目和青壠山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廠,處理能力分別達300噸/日(一期)和260噸/日。

強化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投資2.5億元,推進高坪橋水庫工程建設,完成項目可研審批、初設審批及搬遷安置協議簽約,並轉PPP模式運作;總投資5億元的衢江治理二期工程已進場施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累計整治山塘40座,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85萬畝,改造渠道58公里、泵站23座、堰壩30座;完成8公里靈山港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廟下、天池等村飲用水工程,改善和提升農村飲用水人口6048人。

“三大機制”強管護

全面深化落實“流域河長制”。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建立流域治理責任清單,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並將排水(汙)口、養殖場、區外企業等重點汙染源納入河長巡河重點,及時更新河長,並結合“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等自選動作,實現河長全覆蓋,全縣累計配備河長295名,企業河長100名;排查出的390個排汙(水)口率先全部按照“一口一檔一標註”要求完成標識牌安裝工作,並作為樣板在衢州全市推廣。

全面推行智慧管理機制。將畜禽養殖汙染監管、農村生活汙水、河道保潔等交由第三方實施專業化、市場化管護、運維,發現解決畜禽養殖汙染問題135件、農村生活汙水運維問題72件,9條河道實行市場化保潔,經費同比下降40%以上。依託“河長制管理系統+釘釘+流域微信群”等,發揮定期巡查、定位簽到、即時反饋等功能,配備河長制手機249個,13條縣級河道全部建立流域河長微信群。同時,依託“12345”舉報平臺,發揮群眾監督作用,13件舉報全部處置到位。

全面完善考核監督體系。落實河長履職承諾、述職評議、媒體問詢、考核問責等四項機制,295名河長在各級平臺進行公開履職承諾;開展河長日常述職、突出問題專項述職等述職例會12次;縣級媒體曝光各類問題46起,相關問題均得到解決;將河長履職情況納入幹部實績考核,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交叉檢查,組織政協專委開展民主監督,督促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約談4名履職不力河長;制定“五水共治”分類考核辦法,將考核對象分為4類,明確考核目標,細化考核標準,獎優罰劣。

“五水共治”爭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龍遊縣兩奪“大禹鼎”

羅家溪漂流

“三大轉變”惠民生

提升群眾治水獲得感。制定“十個一”滿意度提升方案,通過展板、宣傳冊、巡演、認領水塘等形式,實現群眾治水滿意度全面提升,並在全省49個爭創“清三河”達標縣滿意度評比中位列第五。目前,累計開展“543”巡演30場;5000餘名志願者走訪8萬餘戶農戶,發放宣傳單、環保袋、宣傳冊25萬餘份;32塊治水成果展板和VCR完成製作;3條“小龍人”動畫公益廣告、360餘塊大型廣告牌、225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實現戶外宣傳全覆蓋;107個部門結對水塘266個,近百名龍商成為家鄉河段長,捐助治水資金1000餘萬元。

培育“生態品牌”。以“規模化+標準化+電商化+品牌化”為導向,整合商會、行業協會等力量,大力推進品牌建設。成立電子商務服務站,打響“龍遊溪口”筍竹品牌;全面推廣“潔水養殖”模式,將全縣113座小(二)型水庫和619家山塘納入統一管理,嚴禁施用有機肥,實現潔水養殖。同時,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漁業養殖底部排汙循環利用系統試點並獲得成功,改變“幹塘”清淤的歷史。

實現生態融合發展。做大“林下經濟”,建成竹藥、竹禽、竹菌等為主的林下複合經營示範基地15個,有機筍增值20%以上。累計開展28條河道景觀提升工作,做深“鄉村旅遊”,積極扶持鄉村休閒旅遊及涉水產業發展,總投資5億元的靈山江流域治理項目列入“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庫,19公里靈山江騎行綠道正在建設中。

凝心聚力再譜新篇——

龍遊縣2017年“五水共治”工作展望

2017年,龍遊縣將繼續緊扣省、市“五水共治”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朝著“決不把髒亂差、汙泥濁水、違章建築帶入全面小康”的目標,上下同欲、對標看齊,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做足全域剿滅劣Ⅴ類水、長效監管、全民參與等文章,全面補齊治水短板,努力將治水成果轉化為生態富民的不竭動力。

全域剿劣提水質

深化源頭治理。深入推進全域剿滅劣Ⅴ類水工作,全面實施“截、清、治、修”四大工程,加強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建設,實現縣級以上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2%以上,完成20公里城鎮管網改造建設任務;深化農村水塘、溝渠、小溪流等河流“毛細血管”整治提升,完成河湖庫塘清淤45萬立方米;推進排汙口整治,按照“一廠一溼地”要求,加快城市汙水處理廠及湖鎮城鎮汙水處理廠配套溼地建設;開展“四無”企業清理,淘汰、整治、關停“低小散”企業(作坊)30家;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掃尾生豬整規工作,深化水產養殖汙染整治,全面實施潔水養殖;推進城鄉垃圾處置,加強餐廚垃圾科學處置,開工建設城市垃圾熱解氣化項目,青龍山垃圾填埋場場區提升改造完成50%;加強農村生活汙水“五位一體”運維管理,啟動2013年前81個村治理項目提標改造,新增受益農戶1.3萬戶;深化“賀田模式”複製,完成158個分類村的垃圾車、垃圾桶配備工作,達標村實現全覆蓋,示範村達到60%。

加快生態提升。持續鞏固提升“清三河”工作成效,通過深化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水質淨化、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提升河流水質,確保全域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以上標準;開展衢江、靈山江全流域生態化示範河道治理,充分融合防洪、生態、休閒、景觀等功能,重構河道生態鏈,恢復河道生態功能和自淨能力;按照“一鄉一美河”要求,每個鄉鎮(街道)重點打造一條以上生態美麗溪流;按照“一村一清塘(庫)”的要求,每個行政村至少打造一個以上生態塘、活水塘、景觀塘;加強河流生態化治理,推進河道保潔、生態治理和長效養護,完成河道綜合整治10公里。

創新推進方法。圍繞美麗鄉村示範縣創建,每月開展“村級比達標、鄉級賽成效”四比四賽活動,以剿劣為重點,現場督察、交辦問題清單,實施銷號管理,一週一跟進、一月一通報,完成一處、銷號一處;建立報結核查機制,強化已報結核查區域監管,對存在漏報或問題反彈的,在“五水共治”考核中從重扣分;開展“流動大禹鼎”專項競賽,利用省裡頒發的兩座“大禹鼎”,創新建立“流動大禹鼎”每月競賽機制,對剿劣成績突出的鄉鎮(街道)授鼎鼓勵,與治水考核、評優評先掛鉤,全面掀起比學趕超高潮。

全程監管出長效

網格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全面覆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把握重點、動態管理”原則,規範鄉級、村級和第三方監管三支治水隊伍,實現治水網格化管理,並將防汛抗旱、河湖庫塘清淤、環境衛生、生活汙水、生豬養殖、排水(汙)口標識等全面納入網格化管理,強化監督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不發生重大涉水環境問題;依託“四個平臺”,深化基層治水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基層治水規範化、標準化、常態化。

智慧化監管。充分運用網絡媒體實現智慧治水,不斷優化河長制管理、智慧環保和12345熱線舉報等三大平臺。繼續強化“河長制信息系統+流域微信群”工作平臺的使用,並投入110萬元,配齊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工作終端249個,實現全覆蓋;繼續完善畜禽養殖“幹部巡查+第三方智慧監管+累計扣分退出+亮劍執法”的“四位一體”線上、線下監管體系,倒逼畜禽養殖轉型再提升;擴大智慧環保平臺覆蓋範圍,加快縣、鄉、村三級監測點位和配套設施建設,探索將6個建制鎮汙水終端管網統一納入農村生活汙水第三方運維管理,實現長效監管;完善“12345”有獎舉報平臺,切實解決群眾關切,確保涉水問題即查即改。

系統化管護。建立群眾、媒體、兩代表一委員等監督“三張網”,依託聘請的監督員,開展經常性監督暗訪,實現監管全覆蓋;繼續深化落實“流域河長制”,延伸河長職責,建立小微水體長效管護機制,完善河長監督考核辦法,確保“河長制”落實到位;建立“一把掃帚”保潔機制,對公路、河道、綠化、集鎮、村莊進行統一保潔,確保村莊環境清運管理“零死角”;建立和完善治水情報信息會商機制,實現智慧環保、生豬養殖巡查和農村生活汙水終端運維第三方監管等平臺信息共享。

全員參與助轉型

變政府主導為全民參與。繼續營造全民參與治水良好氛圍,創新社會力量參與“五水共治”方式,全面落實剿劣“十個一”宣傳方案,通過“雙百雙千雙萬”先鋒行動、賽水賽歌、龍商大會、義工服務、“五水共治”進校園等系列活動,鼓勵學校、企業、龍商、工會等參與家鄉治水工作,全面提升群眾參與治水熱情。

變運動治汙為全域旅遊。全面推廣“生態轉化”“生態治理”“修渠串塘”等治理模式,實現劣Ⅴ類水體長效治理,立足計劃打造的17條生態美麗溪流和191個生態景觀塘(庫),結合美麗鄉村創建,依託龍和漁業園、龍遊花海、靈山江沿岸綠道提升改造等配套項目建設,串點成線,助力鄉村休閒旅遊和民宿經濟發展,實現“一處美”成“一片美”。

變美麗風景為美麗經濟。依託優質水環境助力飲料行業發展,大力推進浙江龍遊李子園飲料項目及伊利乳業二期工程建設;全面推廣“跑道養魚”、魚塘“底部排汙”等潔水養殖技術,倒逼漁業提質升級;推進“互聯網+”戰略,助力養殖戶、小企業、小作坊轉產轉型,繼續推進總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互聯網+農業”營運中心及生豬市場建設,爭取年內土建主體施工,實現從“花錢治水”向“治水生錢”轉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