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文 │ 薄荷

《神探柯晨》播出至今,黃志忠的心態顯得坦然且鬆弛,“評價也有關注,但是更多的是周圍朋友們的反饋,都正常,照單全收。”他身上有著老派影視人的作風:講究創作,不問結果。

他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立仁,《建軍大業》中的朱德,飾演了一個個經得起推敲的精湛角色。演而優則導,黃志忠的處女作《神探柯晨》於6月底登錄北京衛視和愛奇藝,集結了一系列老戲骨演繹民國風雲。

但是黃志忠告訴骨朵,之前的劇名《審訊者》,其實更準確的概括了劇集的主題和內容。

幾易劇名,想表達的故事內核沒變

“實際上《神探柯晨》這個劇名不準確,我們一開始寫劇本時用的就是《審訊者》。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包括這個名字被人註冊了,我們就用不了了。實際上《審訊者》這個名稱還是準確一點。”

據瞭解,《審訊者》也並不是唯一的“曾用名”,還有《哈爾濱玫瑰》《天津1928》。

黃志忠和編劇最初做劇本時,故事叫做《哈爾濱玫瑰》,以哈爾濱為背景講述一個相對複雜的故事,懸疑、諜戰、燒腦等元素被糅合在一起,但是黃志忠覺得,當時同類題材的作品比較多,也並非是自己特別想表達的一個出口,因此開始了大改。

不過,人物角色和人物關係被保留了下來。他笑著說,柯晨這個名字取自當地語言體系的一個詞,為“磕磣”的諧音,“說這事辦磕磣了,這個人真磕磣,所以它有這麼一個意思。”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大改”包括調結構、變主線、加事件,但是黃志忠也表示,一開始就是奔著現在的主題去的,即“溫暖、向上、擔當、英雄主義的價值觀”。在他看來,任何作品在創作伊始都一定有主題,他的主題則是積極向上、溫暖光明的,無論是表現正義還是英雄主義,“但是你一定有一個相反的反例來襯托它,它才有力量。”

在《神探柯晨》的主線中,正義的一方通過探案,來揭示人性的複雜。其中人物關係包括柯晨和孫滿堂之間形成的情感線、柯晨和向羽從上下級到戰友情中的“歡喜冤家”相處模式,看似都是“正義的一方”,但是最後柯晨跟孫滿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柯晨最後投身共產黨,因為他堅信共產黨才能夠真正的救中國。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從案件到“選擇”,黃志忠想要深挖的人性,始終在於正義和邪惡的鬥爭,以及對信仰的追求,案件僅僅是一件外衣。

“1928年,在那個軍閥割據、北洋政府當道的亂世中,來寫主角如何走向獨立。所以主題還是非常光明、溫暖。我們當然要歌頌這種精神,正義、擔當、責任感。”

劇情和鏡頭,服務於主題

“(修改劇本)可不是一次,兩三年我們就幹這個事,七八稿,八九稿?我都忘了,太漫長的一個過程。”

黃志忠飾演主演柯晨,同時擔當導演,又在劇本階段全程跟著,並且直接選擇做原創劇本,“完全原創,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他告訴骨朵,劇本的修改過程伴隨了整個拍攝,但是後期僅僅是一些小修改,主要的結構和故事在前期已經完善好了,圍讀劇本時,演員們也會提出一些意見建議,“根據這些問題我們隨時做調整”。

而劇本的創作,基本沒有根據市場的喜好變遷來,主要還是來自主創人員的閱歷、經歷和知識儲備。黃志忠深知一個作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吸取經驗、糾錯,但是團隊“盡心盡力,希望它能夠儘可能地更好吧”。

劇集開頭就是一個長鏡頭,觀眾跟隨柯晨的腳步、聽著他的唸白,回到了1928年的天津。黃志忠表示這個長鏡頭沒什麼“設計”,只是希望讓觀眾快遞的帶入到那個的時代大背景。

“如果認真看會發現,我拍了五條街,里弄不算,然後有400多人的配合,有汽車、馬車、人力車、自行車,我還要下雪,然後距離是四五百米左右,這其中還有槍戰,還有炸點。”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另外,柯晨還不斷變換著敘述身份,有時候作為旁白在陳述,有時候則直接面對鏡頭,運用的是跳進跳出、變換主客觀的間離表達方式。在黃志忠看來,影視業發展到今天,各種各樣的手法都被嘗試過,長鏡頭和間離表達法則都不新鮮,但是重點在於合不合適放在劇集的某處。

“在劇中也不止開頭這一處有(間離)。實際上這就說什麼呢?我們這是一個劇,我們就想拍這麼一個劇,就是把觀眾迅速來帶進那個背景裡面去,所以可能它會起到這麼一個功效。”

雖然演而優則導,

創作更是群策群力的過程

黃志忠第一次萌生出自己執導作品的念頭,是在十年前。當時他遇到了一本不錯的小說,便想將其變成劇集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是究其根本,他認為影視行業裡的導演、編劇、演員也好,其他的幕後工作也好,大家都處在一個需要“表達”的行業中,“就是一個東西能夠觸動你,或者是在這個時間段內你想說什麼。

最終他選擇做《神探柯晨》,想要表達的東西有很多,也理解不同觀眾的看法,不過他對於劇集的個性和氣質,始終是非常明確的,“它是一個探案劇,你當作探案劇來看也可以,你當成一個社會問題劇看也可以,但是我們不能拋開時代大背景。我們都要擱在1928年那個時間段來說,來產生話題。”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而一部影視劇的誕生,永遠是創造性的勞動。

黃志忠坦言,劇組每天實際拍攝時間都超過了14個小時,“體力上非常疲勞”。拍攝過程中,他犯了痛風,然後高燒十幾天,在輪椅上坐了45天,“就像睡在一個游泳池裡一樣,都過去了。”

坐在監視器後,他覺得自己的眼睛變成了一面鏡子,“這個感受非常強烈的,跟你在鏡頭前是不一樣的。”多重身份和責任感激發了黃志忠的想象力,他形容,就好比一下子被激活了,整個毛孔都張開了,跟做演員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可能是壓力越大,自身的那種主觀的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

他不願多談這幾年創作中的艱辛,對於播出,他也淡淡的說,“播出了就好。”

被問到實力演員身份對此次創作的加持,他認為沒有多大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在《神探柯晨》開拍之前有半年的籌備時間,每一個團隊都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為了劇集的氣質、調性,“所有的方向,我們知道奔哪去,就是義無反顧的奔著那裡去。”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至於觀眾對於劇本故事的一些評價,他表示都是經驗的吸取,“這才哪到哪,哪有頭這個事,對不對?一直往前走唄。”

我是一個手藝人,我把活幹完就完了。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以後都是我往前走的一個動力。

專訪《神探柯晨》導演黃志忠:我是一個手藝人,經驗和教訓都是往前走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