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界“黃埔軍校”|人藝學員班傳承獨特人藝味兒

黃埔軍校 宋丹丹 茶館 李光復 首都互聯網協會 2017-06-14

昨天是北京人藝建院65週年紀念日,“鎮院之寶”《茶館》當晚在首都劇場再度開演。樑冠華、楊立新、馮遠征、吳剛、嶽秀清等主演支撐起這臺代表北京人藝風格和水平的大戲,王利發、秦二爺、鬆二爺、唐鐵嘴、小丁寶這些角色似乎附著在他們身上,真真正正地在舞臺上生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都畢業於北京人藝學員班。

從1958年到1985年近三十年間,六期學員班為北京人藝搭樑立柱,不僅僅成全了新一輩的《茶館》,也讓這座劇院的輝煌得以延續。就像是中國戲劇界的“黃埔軍校”,這六期學員班培養出修宗迪、閻懷禮、李光復、楊立新、王姬、馮遠征、丁志誠、吳剛、嶽秀清、樑冠華、宋丹丹等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實力派演員。同時,他們還憑藉精湛演技,藉助影視劇的平臺將北京人藝的影響從戲劇圈擴散到更大的範圍。

一個劇院舉辦的中專學歷培訓班怎麼能有如此之高的成才率,北京人藝學員班背後有著什麼祕密?

各種長相,不看顏值看演技

戲劇界“黃埔軍校”|人藝學員班傳承獨特人藝味兒

樑冠華(右)和楊立新

在話劇《茶館》中分飾王利發和秦二爺

“像我們這長相去藝術院校考試估計連初試都過不了,就被刷下來了……”著名錶演藝術家藍天野說,他們那一輩《茶館》的演員坐在一起常會這樣開玩笑。回想一下北京人藝老一輩演員,似乎以顏值見長的並不多,湧進腦海裡的都是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

歷屆北京人藝學員班,有胖子樑冠華、瘦子馮遠征、看似忠厚的楊立新、聰明透頂的宋丹丹、“非典型長相”的吳剛、一看就不是“善茬兒”的嶽秀清,真不符合大眾概念裡的帥哥美女。說起這些,嶽秀清心裡更多是感恩,“我們這樣的長相今天再考中戲這種藝術院校肯定沒希望,所以我們更加感恩人藝給了我們機會。”

幾乎沒人能說清楚人藝招生的具體標準,老師們只是憑直覺挑選那種很有潛力的學生,長相絕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初老師們看中樑冠華正是被他那種別人學不了的幽默感所感染,用老導演蘇民的話說,“這樣的學生好不容易才發現一個,管他好看不好看呢,當然是要了。”

曾多次招生並擔任人藝學員班班主任的藍天野說,開辦學員班是因為當時人藝的演員比較多,中戲等院校畢業的專業學生分不到人藝,但劇院要發展還要建起不同年齡層次的梯隊,所以他們乾脆自己開辦學員班,按照人藝的需要和風格來招生。人藝的表演講究生活化、講究塑造人物,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就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形形色色的演員都需要。“1981年,宋丹丹他們班招生那年,還真有一個大家一看都覺得特漂亮的女生來考試,可一到考試環節發現真不行,那再漂亮也不能要。”藍天野說。

他至今清晰記得三十多年前宋丹丹考試時的情景,“當時覺得她在小品表演中表現不錯,但總覺得她還能再展示點什麼,就又給她出了題。”藍天野讓宋丹丹表演聽到自己考試被錄取的好消息後又聽到母親因病住院消息時的反應,“她把那種欣喜和焦慮都表演得很好,又跟別人不一樣地在後面加了一句,‘哦!你跟我開玩笑呢!’”雖然考官一再“難為”她,可她總能表現得又好又特別。

直接上臺,學員班成實驗田

戲劇界“黃埔軍校”|人藝學員班傳承獨特人藝味兒

圖為1981年入學的第五期人藝學員班合照

後排右二為樑冠華,前排右三為宋丹丹

1958年,人藝學員班首次面向社會招生,從一千多名報考考生中,甄選出二十多名,觀眾熟悉的老演員閻懷禮、修宗迪就是這個班的。

當時劇院想做一個嘗試,這個班的教學就以實踐為主,學員進院第一天就上臺演戲。是的,你沒有聽錯,不進行任何訓練就直接上舞臺。其實,人藝老一輩藝術家們很多人也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也沒有機會接受培訓,完全是靠在舞臺上磨鍊成長起來的。

藍天野回憶,那時人藝演出任務非常繁忙,演員隊分為四隊,同時進行多場演出。劇院當時正在演出話劇《紅旗飄飄》,一些新招上來的演員就在這部戲裡跑龍套。結果沒過幾天,周恩來總理就帶朋友來看這個戲,演出後還上臺和演員們交流,“我記憶裡這是總理上臺和演員講話時間最長的一次,新學員都非常興奮,回去都趕緊寫日記。”同時,進入劇院的演員還有一批直接隨另一支演員隊去福建巡迴演出,慰問前線士兵。

1960年,人藝又一次招生。這一次他們又想做一個試驗,一般演員招生都是高中以上,這次招收初中畢業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鄭西坡的飾演者李光復就是這個班的學員,他當年考試的時候甚至連初中都沒畢業,只有13歲。

剛上初一的李光復看到招生廣告後,就找媽媽要了5毛錢去報名。可是現場報名的老師說,最小也要15歲才行,他反駁說,“誰說15歲的能演戲,13歲的就不能?”一句話逗笑了老師們,就給他報了名。沒想到他還真考上了,考試時還幫其他大孩子編小品。

不過,事實證明這次試驗有點失敗。話劇表演不僅需要童子功,更強調文化程度。李光復也表示,當時學習時給他們講課的白山老師說,演員拼到最後拼的不是演技是文化,當演員不僅要觀察生活,還要博覽群書。最後這個班因為學生文化課跟不上不得不停辦,僅留下李光復、王大年、米鐵增三個人繼續當演員,有的人則去了別的單位或是在劇院做別的工作。

名家指點,站側幕條都是學習

戲劇界“黃埔軍校”|人藝學員班傳承獨特人藝味兒

人藝學員班85班“五虎將”共同出演人藝經典劇目《譁變》(從左至右)依次為王剛、馮遠征、吳剛、丁志誠、高冬平

楊立新談起劇院比較用心的年輕人時會說,“沒有戲時他就站在側幕條看老演員怎麼演戲。”與專業院校的教學不同,對北京人藝學員班的演員來說,處處都是課堂,側幕條也是一個重要的自學課堂。

戲劇界“黃埔軍校”|人藝學員班傳承獨特人藝味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