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茶館 舒乙 老舍 於是之 新京報Fun娛樂 2017-06-16

新媒體編輯:吳奇函

內容來源於新京報之前所做專題

(講述者:舒乙、藍天野、林兆華、劉章春、鄭榕、樑冠華、童道明、蘇民、黃宗江、張帆)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前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迎來了65歲的生日,整個朋友圈被慶生的消息刷屏。而作為人藝看家戲的《茶館》也於前晚在首都劇場開演。

自1958年首演以來,這部人藝的鎮團之寶演出了近700場,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曆經了風雨。在1992年的北京人藝學術研討會上,新加坡戲劇家郭寶坤就曾說過:“《茶館》是個奇蹟。”

人藝博物館館長劉章春認為:“《茶館》的成長過程,幾乎可成為北京人藝一部戲劇史的滄桑寫照。”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這裡,不得不用兩個數據來證明這塊金字招牌的影響力。

2007年

新京報曾做【話劇百年史記】的專題,當時採訪了38位人士,包括話劇導演、演員、劇作家、戲迷等。

在“你印象最深的話劇是哪部?”這個問題上,《茶館》以13票高居第一。

2012年

恰逢人藝60週年,當時的專題裡,給7位愛看戲的藝人(姜文、葛優、胡軍、宋春麗、陳好、郭曉冬、陳佩斯)做了同題問答,問題是“愛看人藝的哪部戲?”

其中有6位都回答:《茶館》。

今年新的一輪演出也於前晚開始,之前的開票日,更是有人半夜3點多就去排隊,整個現場用“一票難求”四字足以形容。

演出前,樑冠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看到觀眾這麼熱情,我們演員挺感動的,一定好好演戲回報觀眾。”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開票日,在人藝排隊購票的觀眾(攝影/田超)

對於《茶館》,在每年演出時的爆火、居高不下的人氣和口碑、眾多老戲骨的精湛表演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背後的故事,值得一讀。

新京報曾做過好些大的專題,聽老一輩藝術家們說過很多當年的故事。今天,想要分享給你…

先奉送一份《茶館》版本年表給大家~

今年演出的仍然是第三版噢~

《茶館》版本年表

第一版:1958年首演,1992年結束。

焦菊隱、夏淳導演;

於是之、林連昆、鄭榕、英若誠、藍天野等主演。

第二版:1999年首演。

林兆華導演;

樑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主演。

恢復焦版:2005年演出。

焦菊隱、夏淳導演;

林兆華任復排藝術指導;

樑冠華、濮存昕、楊立新等主演。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6月12日演出的劇照(圖源:視覺中國)

故事之——創作

《茶館》前身是部應景之作

1956年,老舍寫成一部宣傳普選的話劇《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場,人物眾多。初稿完成後,老舍來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讀給曹禺、焦菊隱、歐陽山尊等人聽。劇中第一幕第二場,寫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館”。

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清楚地記得那天曹禺聽老舍朗讀劇本,突然站起來說了聲:“classic”(經典)。在座的人都認為劇中茶館這段戲最精彩,建議以它為基礎單獨發展成一個戲,以小見大,反映整個社會變遷。老舍當即表示:“這個意見好!”三個月後一部新劇作誕生,定名《茶館》。

小鏈接:

《茶館》寫成後,老舍幾經修改。其中一稿結尾是“王掌櫃掩護革命者,救了‘說書人’和‘聽書人’,自己飲彈犧牲。”童道明也記得,面對老舍的設計,於是之提了一個意見,希望在戲最後加一小段幾個老頭話滄桑的戲,然後王利發上吊了。當時,老舍似乎只是隨便應付了兩聲。

幾天後,老舍寫出結尾王利發、秦二爺、常四爺三人一生掏心窩的話。最後,他們擲起漫天的紙錢。這才有了《茶館》全劇為人稱道的“華彩樂章”。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圖為電視劇版《茶館》對這一幕的體現

劇本總共18400字

細節靠演員體驗生活

在劇本有了之後,大幕拉開的裕泰茶館裡,進進出出二十多人。如何讓這麼多角色一亮相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不至於千人一面,老舍和焦菊隱導演等主創人員當時是絞盡了腦汁。

“排練伊始的一個晚上,焦菊隱先生帶著一干主創人員到老舍家裡討論。從佈景怎樣設計到八張桌子如何放置,從人物的出場方式,到每個人坐在什麼位置,激烈的討論整整持續了一夜”,焦版《茶館》中飾演常四爺的鄭榕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

《茶館》劇本一共約18400個字,沒有生僻字詞,也沒有浮誇的感情描寫,卻概括了半個世紀的歷史。簡約的劇本對導演與演員是個考驗,如何用細節真實地反映生活?導演焦菊隱“強調從生活出發”。他認為,劇組所有創作人員只有熟悉劇中的生活和人物,並深刻理解之後,才能進入藝術創造。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首版劇照(來自人藝官網)

小鏈接:

藍天野演《茶館》時,與演員一同泡茶館,找相面的、說書的人瞭解老北京的掌故和見聞,有一次,聊著聊著居然把同事董行佶的婚禮都給忘了;黃宗洛從接演鬆二爺開始就“迷”了進去,為了抓住這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膽小怕事又愛打聽閒事”的旗人特點,他從早到晚不脫大褂、不離鳥籠,尋找“自我感覺”;童超當時在人藝已是“臺柱”級大演員,為了演好龐太監,不僅親自走訪熟悉習俗掌故的專家、研究太監的心理狀態,還請來專家為自己輔導聲調……

“人民藝術家”——老舍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老舍先生(圖源網絡)

說到《茶館》的創作故事,就繞不開老舍這位“人民藝術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稱號)。

老舍之子、中國老舍研究會顧問舒乙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曾自豪地認為老舍是現代文學大師中惟一一位在共和國建立以後依然後勁十足,並且能夠超越本人以往成就的作家。

十年浩劫中,《茶館》被說成“黑樣板”“大毒草”,北京人藝只要一被批鬥,首先便以《茶館》定罪。而老舍作為市文聯和作協的主席,更加不能倖免。在飽受折磨後,1966年8月24日,老舍一早就離開了家,他一個人默默地走向了太平湖,獨自靜坐、沉思了一個整天,直到入夜……

老舍的《茶館》最後一場戲:善於改良的茶館老掌櫃王利發對現實的黑暗徹底絕望,與秦二爺、常四爺撒起滿天的紙錢後進屋上吊自殺。於是之曾說這其中死的不是王利發,“而是那些混蛋王八蛋啊!”這幕《茶館》的“華彩樂章”,卻與老舍之死如此的相像。曹禺曾在老舍去世後說,“我聽到老舍的死訊很難過,同時我很氣憤。老舍先生不是自盡,是被逼死的!”

是啊,一個善於跟隨時代改變的劇作家,最後卻被鬥爭含恨而死,他的死,成為中國戲劇界和文學界最大的損失。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如今,在北京人藝的網站上,在【人藝人】-【編劇】欄目裡,老舍先生的資料(上圖)。

小鏈接:

1979年,為了紀念老舍誕辰80週年,《茶館》作為紀念活動的重要內容,用原班人馬演出了第一幕。

據舒乙回憶,2月3日晚上,首都劇場“沸騰”了。二十多個演員,每出來一個便引發場下歡呼喝彩,不絕於耳。雖然只演出了第一幕,觀眾見到演員像見到親人般欣慰。

大家沒想到,經過十年動亂,這些演員竟然全都活著,還能在舞臺上為大家演繹那些熟悉的角色,臺上臺下哭成一片。

故事之——演出

首版簡介

《茶館》

編劇:老舍

導演:焦菊隱、夏淳

主演:於是之、鄭榕、藍天野、樑菁、英若誠、張瞳、李大千、林連昆、黃宗洛、童超

首演時間:1958 年3月29 日

首演地點:首都劇場

劇情:以北京城一家名為“裕泰”的大茶館為背景,通過對各個角色的精雕細琢,表現了清代末年、民國初年和末年三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

受盡非議,兩度停演

1958 年3 月29 日,《茶館》首演,一夜間轟動京城,身為北京人藝院長的曹禺興奮地對老舍說:“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

但隨著轟動一起到來的,還有厄運。當時,“左傾”思想嚴重,階級鬥爭是主旋律,7月10日,文化部的一個領導到北京人藝召開黨組擴大會,一到會場,便談到“ 劇院藝術創作的傾向問題”。不但批評人藝的領導在組織創作和演出中“不是政治掛帥,而是專家掛帥”,還問《茶館》的第一幕“為什麼要搞得那麼紅紅火火?第二幕逮學生為什麼不讓群眾多一些並展示出反抗力量?“當時,《人民日報》上也有文章批評《茶館》懷舊情緒濃重,影射今不如昔。

於是,《茶館》在1958年3月29日首演後,於同年7月10日停演,只演了40多場。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首版劇照(來自人藝官網)

五年之後的1963年,為了配合當時的社會形勢,老舍決定給《茶館》“加一條紅線”,於是增加了一些學生鬧革命的情節。就這樣,1963年4月7日,《茶館》終於再次上演!

舒乙回憶說,雖然當時報紙不給宣傳,悄悄上演的《茶館》還是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觀眾。一位青年導演演出結束後跑到後臺,不敢說話,不敢握手,只是在桌子底下豎起了大拇指以示敬意!周恩來再來看《茶館》,對焦菊隱說:“《茶館》沒問題,是一出好戲。”儘管復排受到周總理支持,還是有人提出和當時的政治氣氛不適應。53場後,又停演了。

小鏈接:

《茶館》前兩輪的演出頗為曲折,大部分的原因,仍然是因為其太過“真實”。

舒乙曾說過一個小故事。劇中有個情節講兩個大兵為了省錢娶一個媳婦。有一天,周恩來總理看了這段戲,表示不滿,他覺得這對青年人影響不好,建議老舍改一改。但是老舍知道後說:“這都是真事!”於是這段情節保留了下來。

“戲魂國粹”——第374場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於是之飾演的王利發(人藝供圖)

“絕版《茶館》門票,300元一張!”1992年7月16日晚,首都劇場外有人在叫賣黃牛票。

當晚,焦版《茶館》在這裡“絕唱”謝幕,劇終謝幕時,劇組完全淹沒在暴風雨般的掌聲和真誠的淚水中。

在觀眾掌聲中,掌櫃王利發的扮演者、65歲的於是之站在舞臺中央,因身患重症唸錯幾句臺詞而向全場每個角落的觀眾深躬到底,顫巍巍地哽咽道:“謝謝觀眾的寬容!”當時劇院二樓一位剛上初中的女孩,用童聲向於是之高喊:“王掌櫃,永別啦!”全場觀眾眼眶溼潤了。

幾個觀眾跳上臺,自發獻上一條橫幅“戲魂國粹”。

焦版話劇《茶館》自1957年創作完成,經過35年的坎坷歷程,終於將自己的腳步定格在了第374場。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於是之飾演的王利發(人藝供圖)

小鏈接:

前人藝院長曹禺說過:“《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而於是之則是撐持這瑰寶的平民藝術家。”

童道明是於是之的好友。在他家的顯要位置,懸掛著於是之贈他的一幅斗大的“牛”字。每日見字如見老友。童道明與於是之相識幾十年,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1992年,於是之最後一次演完《茶館》卸完妝後倆人的合影。

“當時他已經非常累了,劇院用車送他回家。可是散場很久,仍有許多觀眾在劇場外等候老於。劇院為了老於身體著想,沒讓司機停車。“童道明說於是之每次提及此事,總是譴責自己,希望能向觀眾道歉,批評自己狀態不好,失禮於觀眾。

林兆華重排

《茶館》在多年種種爭議中鳳凰涅槃

1992年那場演出並不是《茶館》的“絕唱”。同年,於是之便建議導演林兆華重排《茶館》,七年之後,這個建議成為現實。

在林版《茶館》演出之前,焦版《茶館》演員黃宗洛、藍天野等均表示,“雖說老《茶館》是演好了,但畢竟不是演絕了。一定要改良”!面對焦版《茶館》的成就,林兆華認為“要創新就必須尋找新的表現方式”。雖然林兆華計劃的姜文、李雪健和葛優演員陣容沒有完成,但全劇場景卻有了大變化———興盛的大茶館一開始就是一片危樓。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林兆華(圖源視覺中國)

2004年,林版《茶館》迎來了《茶館》500場紀念演出。

看完戲後,有年輕的觀眾議論:“比我想象的《茶館》要好,有那個京味。”也有年老的觀眾說:“看來,茶館真的改良了。”

小鏈接:

新版《茶館》推出後招來了激烈的批評,最大爭議在結尾。反對者認為,處理的結尾過於詼諧,破壞了《茶館》的悲劇意味。

焦版《茶館》中,以王利發拿著秦二爺的圍巾走向後臺結束。而在林版中,又加出一小段:國民黨黨棍沈處長乘坐美式吉普得意地宣佈茶館已歸他所有,並用一連串的“好”隨口回答隨從的建議。

王利發從容地吃完花生仁,拿起圍巾,走向後臺。過一會,小唐鐵嘴驚叫:那老頭,他怎麼上吊了!沈處長依然漫不經心道:好!

故事之——出國

出國表演,同樣精彩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2015年,《茶館》在德國演出圖片(圖源人藝微博)

自1980年起,《茶館》先後出訪了德國、法國、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所到之處無不引起極大的轟動。許多觀眾還穿著中式衣服走進劇場以表敬意。

“什麼是雷鳴般的掌聲,什麼是響徹雲霄,那天你就能感受得到。”童道明在回憶之中激動地說。在日本,演出三場之後,800個座位的劇院為《茶館》破例加售出200多張站票。

作為第一部走出國門的話劇,《茶館》博得了全世界的肯定,“通過《茶館》,外國人發現中國竟有‘世界上最好的導演和演員’。”鄭榕回憶到。

即使是現在,在2015年和2016年時,《茶館》還分別赴德國和加拿大演出,仍然場場爆滿,叫好又叫座。

最後,送給大家這輪《茶館》演出的時間~

周恩來都曾夸人藝《茶館》“好戲”,但這部“國粹”還被停演過兩次

演出時間:

2017年6月12日——6月24日晚 7:30 (6月19日休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