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我們熱愛拍照。

拿出設備,取景、對焦、按下快門,然後調整後期,修改曝光、亮度、銳度、對比度、清晰度、飽和度,或者乾脆“濾鏡”一下,自動優化。

遵循以上路徑,我們便完成一張當代照片的模式化生產。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於拍照的偉大事業之中。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說:“我們的時代……偏愛圖像而不信實物,偏愛複製本而忽視原稿,偏愛表現而不顧現實,喜歡錶象甚於存在。”視覺是王道,拍照即是正義。

自拍或被拍,獨照或合照,保真或失真,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現代景觀——畢竟,誰還沒發過朋友圈九宮格呢?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構成景觀的照片總是相似的,但中國人的拍照行為各有各的不同。


老 法 師

毒 德 大 學 ,刀 銳 奶 化


老法師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個行為學樣本。

我們說“老法師”,香港人稱之為“龍友”(沙龍攝影發燒友的簡稱),指向的都是面貌相似的一個群體:沾染一些中年油膩感,必須擁有三件或以上長槍短炮才算入門,必要不充分的日常穿著是卡其色攝影師馬甲(而且只能是卡其色,其他顏色都是要被燒死的異端)。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其他附加特點還包括:腳踏戶外登山鞋(經常要戶外採風),背大容量攝影包(要背很多器材採風),地方攝影協會資深會員(要加入組織一起採風),微博加V認證(“我採風很棒棒哦”),個人信息註明“人文社會、自然風景,約片請私信”等(就是採風的招募啟事)。

和很多亞文化共同體一樣,老法師們還有他們獨特的隱語和信仰。“毒德大學”“刀銳奶化”八字訣是他們在論壇裡的交接暗號,前者的意思是“中毒了”“德味”“大師”和“學習了”,後者則是形容片子“焦內如刀割般銳利”和“焦外如奶油般化開”。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焦內銳利、焦外柔和是他們的終極信仰。他們迷信大光圈,鑽研快門、ISO數值參數,審美評判標準則主要取決於照片的背景是否足夠柔和,光斑是否足夠圓潤。紅圈/金圈、微距、長焦、超廣角一個都不能少,手柄、原廠閃光燈也要一家人整整齊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如同每個RPG主角都需要出新手村才能挑戰大Boss,每個老法師都需要經過荷花的神聖歷練才能獲得一眾認同,繼續進階梯田、油菜花或其他大好河山的主題拍攝。一幅荷花大片是老法師們夢想的起點,是他們陶冶的心性,更是他們靈魂的詩意——這就是為什麼荷花大片中總會附上詩句,讓詩意顯影懂了伐?另外,請控制在20個字內,謹記。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大道走到最後會分岔,老法師壯大後則出現一支奇特的教派,人稱“三里屯老法師”。與沉醉神州大地山河美景的一般老法師志趣相異,他們更偏好於在五光十色的三里屯中,以街拍的模式,捕捉當代都市麗人的姿態和風韻,尤其是屁股、胸脯和長腿。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就像野獸狩獵獵物,鎖定目標後,三里屯老法師會瞬間起跑,迅速跑到女孩跟前咔咔咔狂按一頓快門,最後還會高高興興地發微博宣告勝利:“穿斗篷大衣的美女,頗有仙女般的風采”“穿包身裙的美女,上臺階都那麼優雅魅力”“穿牛仔短褲的美女,展現好身材,充滿自信感”(文案來自知名三里屯老法師@尺寸2006)。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大概,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精神“荒木經惟”吧。


中 國 大 媽

絲 巾 ,還 是 絲 巾


相形之下,中國大媽們的拍照行為模式更簡單、更質樸。

大媽們的拍攝設備通常就是她們的大屏手機,她們對拍攝設備的參數要求通常只有分辨率一項,資深的還會多一嘴要求——手機必須配置最大內存容量,如此才能滿足她們保存每一個歷史時刻的野心。陳奕迅在《沙龍》中不是唱過嗎?“港灣晚燈,山頂破曉,摘下懷念,記住美妙。升職那刻,新婚那朝,成為父母的一秒,要拍照的事可不少。”

不過比起拍攝,她們更願意作為被拍攝對象,花枝招展、搖曳生姿。性別的法則不會因時間流逝而動搖,注視、欣賞和展示自己的身體一直是女性陰柔氣質確認的標記,現在的女孩們有多愛自拍,我們的大媽們就有多愛被拍。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網友都能對大媽們的拍照姿勢總結出一二三來了。單手叉腰、腳尖點地、雙腿交叉、側坐草地、展開手臂,靈活運用這些基本動作,再因地制宜利用現場特色元素,配合絲巾、墨鏡、遮陽帽三件神奇道具,我們便能組合成大媽們的奇妙擺Pose技巧。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撫小溪、折花葉、倚石頭、坐草坪、指向天際,細嗅薔薇、林中探頭、輕舞飛揚、大鵬展翅、笑意盈盈……親愛的朋友,你腦海裡勾勒出大媽們熟悉的姿勢了嗎?

尤其還需要聊一下絲巾。《新週刊》旗下新銳旅行話題公眾號“九行”寫道:“絲巾,是大媽們恢復自信的武器,還是大媽們友誼的鑰匙。”它是大媽們旅遊時披掛在身的外置“本真性存在”——絲巾即本體,絲巾在人就在。乍一看,我們會認為絲巾只是大媽們拍照時的點綴,但可能絲巾才是構成照片獨一無二的“光暈”。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畢竟,為了拍出理想效果,大媽們都是人均七條絲巾出門的。


9 5 後

日 系 、Ins 風 、撲 街 炫 富


老法師、中國大媽還算容易區分,新世代則不一樣了。自拍、日系、膠捲、拍立得、寶麗來、小清新、Ins風、emoji,哪個才能準確概括95後乃至更年輕一代的拍照行為和審美趣味?

2013年,《牛津詞典》公佈“自拍”(selfie)為年度詞彙,不但全球媒體都煞有介事地討論自拍行為和自戀現象的邏輯聯繫,連發明數碼相機圖像傳感器的英國工程師邁克爾·湯姆斯特博士也痛陳:“現在的人自拍不是為了留念,而是用來打卡。我覺得這樣做,對拍照的熱情還是景觀而言都不公平。”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單方面地批判自拍對自拍本身也並不公平。藝術評論作者艾麗西婭·埃勒就反對大眾將自拍和自戀、物化畫等號的做法,她認為自拍為邊緣人群提供了自我賦權的技術出口。中國作為例子就很突出了,短視頻的崛起不就是這種圖像邏輯的運用與延伸嗎?

美國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曾如此形容:“如果不給孩子拍照,尤其是當孩子尚幼時不給孩子拍照,會被看作父母失職的表現。”在這個人手一臺拍照設備的年代,手機廠商都已經為我們“前後2000萬”“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了,不拍下每時每刻每分每秒變化的每一個狀態反倒是我們嚴重的過失和錯誤。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6年前我們還在爭論,自拍為自拍者構建一個完美的平行世界,自拍者在這個世界中支配並顛覆既往所有關於美的天然法則。而在6年後的今天,我們面對的則是被濾鏡統一整合的美學新世界秩序。

拍照對我們的父輩還有意義,但於我們而言其意義正在坍塌。磨皮、美白、眼睛放大、消除黑眼圈等一系列功夫太累,濾鏡一下就是新海誠、森山大道、蜷川實花。說到底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媒介生成的技術圖像以難以計量的速度擴增、膨脹、爆炸,自拍美顏變形得再誇張,也比不上撲街炫富的傳播讓人喜滋滋。


中國式拍照,荒木經惟都自愧不如!


歸根結底,我們索求的,不就是讚美和關注嗎?

還是蘇珊·桑塔格,她在《論攝影》中說:“萬物的存在是為了終結於照片。”意思是,只有被拍成照片才能永遠。不過她沒想到,現在,是拍照終結後的世界。


今日作者

鍾慧芊

本文首發於《新週刊》531期

排版 | 十萬伏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