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黃瓜 農民 水果 農業 真菌 農產品 農資通 2019-08-22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五、防治方法

  • 5.1農業措施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種苗;大棚設施及時放風,降低棚室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適時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黃瓜抗病能力。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五、防治方法

  • 5.1農業措施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種苗;大棚設施及時放風,降低棚室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適時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黃瓜抗病能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2生態調控

及時調節棚內溫溼度,上午棚溫控制在28-30℃,溼度60%-70%,棚溫超過30℃時放風;下午溫度20-24℃,溼度60%左右;傍晚20℃時蓋膜。澆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及時放風排溼,陰雨天不澆水。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五、防治方法

  • 5.1農業措施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種苗;大棚設施及時放風,降低棚室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適時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黃瓜抗病能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2生態調控

及時調節棚內溫溼度,上午棚溫控制在28-30℃,溼度60%-70%,棚溫超過30℃時放風;下午溫度20-24℃,溼度60%左右;傍晚20℃時蓋膜。澆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及時放風排溼,陰雨天不澆水。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3藥劑防治

注重預防:在溫室澆水前或澆水後一定要噴藥預防;在雨後露地菜園也一定要噴藥預防。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五、防治方法

  • 5.1農業措施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種苗;大棚設施及時放風,降低棚室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適時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黃瓜抗病能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2生態調控

及時調節棚內溫溼度,上午棚溫控制在28-30℃,溼度60%-70%,棚溫超過30℃時放風;下午溫度20-24℃,溼度60%左右;傍晚20℃時蓋膜。澆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及時放風排溼,陰雨天不澆水。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3藥劑防治

注重預防:在溫室澆水前或澆水後一定要噴藥預防;在雨後露地菜園也一定要噴藥預防。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用藥:發現病株後可採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200-4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7%烯酰•唑嘧菌懸浮液1000-1500倍液。

細菌性角斑病用藥: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45%代森鋅水劑1000倍液對水噴霧,連防3-4次,交替噴施。

"

黃瓜是常見的種植瓜菜之一,藉助暖棚等設施,可在全國各地全年栽培。但是,由於黃瓜生育期長、分批採摘、葉片光合負擔重等特點,在其生長季節中,葉部病害經常發生,而且病害種類多、蔓延快。儘管各種病害發生條件略有差異,但是在溫溼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常常會形成多種病害混發的現象,使得種植戶病害辨別困難,選藥不對,防治吃力。其中最常見、為害最重、辨別最困難的就是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這組cp。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一、霜黴病單發

黃瓜霜黴病俗稱跑馬乾,屬真菌性病害,病害發生時來勢猛,傳播快,病害重,流行年份通常使黃瓜減產20%-60%,嚴重時甚至絕收,是大棚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正面

  • 1.1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幼苗期與成株均可發病,雨水多時土壤中病菌隨水滴漸至基部葉片而發病,之後逐步向上蔓延。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褪綠色水浸狀斑,擴大後變黃褐色多角形斑塊,溼度大時葉背面有灰黑色黴層,葉正面初期褪綠,邊界模糊。後期有黃色壞死斑,病斑連片,病葉枯死,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單發背面

  • 1.2發病條件

溫、溼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因為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所以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二、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主要的病害,該病為細菌性病害,分佈廣泛,通過風雨水流傳播侵染,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初期

  • 2.1症狀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除了為害葉片,還可為害葉柄、卷鬚和果實,有時也侵染莖,這是它跟霜黴病的最大區別之一。葉片受害時,最開始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病斑擴大時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黏液。乾燥時病部開裂,形成貌似機械損傷的殘葉爛葉。莖、卷鬚及葉柄感病時,症狀由水漬狀、近圓形病斑,逐漸轉為淡灰色,嚴重時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遇高溼天氣的話,病部容易產生菌膿,散發臭味。果實染病時,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連片成不規則狀,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膿,受害果實通常容易受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腐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細菌性角斑病單發

  • 2.2發病條件

大棚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遇水滴或結露遇風、抖動,很容易飛濺傳播蔓延,導致重複侵染。相對溼度70%以上,若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則發病重。黃河華北地區,每年4-5月大量危害棚室黃瓜,7月中旬進入露地黃瓜為害高峰期。江浙地區,4-5月為發病盛期。

三、區別對比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狀與霜黴病極為相似,但是卻是細菌性病害,如果不是經驗豐富,很難辨別。因此,小編特整理了這兩種病害的症狀區別: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對比

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比較小,後期病斑往往穿孔;霜黴病病斑比較大,病斑不穿孔。

霜黴病潮溼時葉背病斑上產生黑紫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潮溼時葉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膿。

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斑無透光感;細菌性角斑病有明顯透光感。

霜黴病不為害瓜條;細菌性角斑病為害瓜條。

四、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往往混合發生,由於為害症狀極為相似,導致農戶通常只使用一種真菌藥或細菌藥而無法徹底防治,導致黃瓜嚴重受害、減產。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症狀:病葉上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白色菌膿,有的多角形黃褐色病斑處有黑色黴層,尤其是病害後期,細菌性角斑病的穿孔葉片多角形斑塊,則表示田間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同時發生。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二病混發

五、防治方法

  • 5.1農業措施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培育無病種苗;大棚設施及時放風,降低棚室溼度,發病後控制灌水;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適時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提高黃瓜抗病能力。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2生態調控

及時調節棚內溫溼度,上午棚溫控制在28-30℃,溼度60%-70%,棚溫超過30℃時放風;下午溫度20-24℃,溼度60%左右;傍晚20℃時蓋膜。澆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及時放風排溼,陰雨天不澆水。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 5.3藥劑防治

注重預防:在溫室澆水前或澆水後一定要噴藥預防;在雨後露地菜園也一定要噴藥預防。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霜黴病用藥:發現病株後可採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200-4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7%烯酰•唑嘧菌懸浮液1000-1500倍液。

細菌性角斑病用藥: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45%代森鋅水劑1000倍液對水噴霧,連防3-4次,交替噴施。

黃瓜霜黴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症狀相似,還時常混發,農民已徹底蒙圈

混發用藥: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混合發生,可以使用25%甲霜•霜脲氰20克,或80%烯酰嗎啉10克配合70%代森聯20克,或65%代森鋅的20克,同時添加20%的葉枯唑20克,或47%春雷•王銅20克兌水30斤,連續噴霧1-2次,每次間隔7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