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與其期待這部電影對外傳播多少“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不如盤算一下這部電影能給中國的電影從業者帶來多少工作機會,提升一下中國電影對比好萊塢仍顯孱弱的硬實力。

中國花木蘭讓丹麥美人魚羨慕到爆?

《花木蘭》定妝照

北京時間8日凌晨進行的女足世界盃決賽上,比賽被一則中場休息時的廣告搶了風頭:迪士尼根據自家經典動畫翻拍的真人電影《花木蘭》首次發佈預告片,中國演員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首次亮相。

預告片公佈後,其中略顯“混搭”的中國元素引發了不少探討。與之類似的是,迪士尼本月早些時候宣佈,“真人公主”系列的下一部電影《小美人魚》的女主人公將“由白變黑”,讓各國網友吵翻了天。

“胡建人發木蘭”:電影的細節該有多還原?

真人版《花木蘭》的預告片顯示,這部電影似乎不再帶有動畫版中濃厚的童話色彩。動畫中的重要角色,通靈的中國龍“木須”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蕭殺殘酷的古代戰場。電影的盔甲、戰陣也十分寫實,甚至有軍事愛好者一幀一幀截圖發現,電影中戰馬的馬尾都被綁了起來,這是古代戰爭電影中很少被還原到的小細節。

不過,用更嚴格的尺度衡量,預告片在細節上也展現了不少紕漏。例如,花木蘭家鄉被描述為一棟棟的福建土樓,這種圓環形狀的客家建築,因為冷戰期間曾被衛星圖像誤認為“核彈發射井”而鬧了不少笑話,因此也誤打誤撞的成了中國最著名的傳統建築之一。然而花木蘭的傳說來自於北魏,福建土樓則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清,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扯不上關係。 再比如,預告片中花木蘭習武時擺出的太極拳架勢,也是到宋代時才出現的。而預告中曾出現花木蘭在屋頂上奔跑的場景,遠景中一座木塔則被認為更像是日本風格。

中國花木蘭讓丹麥美人魚羨慕到爆?

有網友評論木蘭待嫁的妝容更像是中國唐代的女子妝容。(預告片截圖)

不過即便如此,互聯網上仍然是一片對中國觀眾的“羨慕”之聲——至少,這部電影裡幾乎所有主要角色清一色都是華裔,僅有幾個排在演員表最後的角色由越南、印度裔演員扮演。好萊塢上一次如此在意演員的“原產地”,還得追溯到拍攝《哈利波特》系列的時候呢。

“洗白”與“洗黑”:好萊塢理不清的身份政治

這些評論者的怨氣,大多來自於迪士尼“真人公主”系列的下一部電影《小美人魚》。這部還未開始拍攝的電影,剛剛宣佈由美國非裔女歌手哈雷·貝利飾演女主角愛麗兒。小美人魚這個藝術形象出自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被認為是丹麥國寶,也是丹麥國家形象的代表,突然變成了黑人,許多人一時接受不了。

中國花木蘭讓丹麥美人魚羨慕到爆?

真人電影演員(左)與原動畫電影中角色形象

在世界各國,影視劇和舞臺劇中,角色和演員在族裔上是否應該對應,一直是個十分敏感的話題。這一問題的起源有其歷史因素,例如中國古代禁止女子登臺表演,因此產生了“旦角”,印度影視行業則至今存在著“種姓還原制度”,禁止低等種姓演員扮演高等種姓角色。

而在美國,早年間黑人被認為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舞臺劇中的黑人角色一貫由白人把臉塗黑,如小丑般扮演。在摒棄種族歧視的今天,這種行為被稱為“黑臉表演(balckface)”,會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由白人演員化妝扮演少數族裔角色,或是在改編劇本中將原本的少數族裔角色改寫成白人角色,在好萊塢都被稱為“洗白(whitewash)”,被認為是一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行為。

中國花木蘭讓丹麥美人魚羨慕到爆?

“黑臉表演”被認為是種族歧視的黑歷史(19世紀美國演出海報)

影視劇中的“洗白”行為一直備受爭議,其爭議的焦點已經從種族歧視本身,逐漸轉移到不同族裔對工作機會的搶奪上。例如,漫威電影《鋼鐵俠3》中,鋼鐵俠在漫畫中的“本命反派”滿大人原本被設定為一個長生不老的中國人,片方官宣中國演員王學圻加盟時曾在中國引發轟動,認為這個“中國反派”將登陸銀幕。

不過,電影上映後人們發現,電影其實是用兩位英國演員飾演了一真一假的“真假滿大人”,王學圻是個正面人物。可惜戲份不多。支持者認為,這是片方為了避免“得罪”中國觀眾而做的妥協,和傳統的“洗白”不一樣;反對者則覺得,與其演個跑龍套的正面角色,還不如當個拉風的大反派來得靠譜,中國演員的機會還是白白被搶走了。

中國花木蘭讓丹麥美人魚羨慕到爆?

被“洗黑”的霹靂火票房慘淡(電影海報)

與“洗白”相反,近些年來娛樂行業還出現了一股“洗黑”的潮流。《哈利波特》系列在英國排演舞臺劇,啟用了一位黑人女演員扮演女主角赫敏,這一決定備受爭議,卻得到了故事原作者J·K·羅林的力挺;漫威公司著名超級英雄角色“霹靂火”,曾由被戲稱“美國甜心”,金髮碧眼的“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飾演,在2015年重啟的新電影中也變成了一個黑人形象。黑人形象的“小美人魚”,則是這股風潮中的最新一例。

“中國故事”應該怎麼講?

從全華班的中國傳說,到被洗黑的丹麥童話,兩廂對比之下,有人吐槽說,果然只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能罩住自己家的故事,不被好萊塢任意揉捏。

不過,全華班的《花木蘭》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沒必要因此覺得脫離了丹麥的《小美人魚》受了什麼委屈。小美人魚遭遇了“洗黑”,或許恰恰是因為這個形象在人們心目中過於耳熟能詳,因此需要一個顛覆性的變化。而對世界上更大多數的觀眾而言,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才是來自遠方的神祕傳說,更有保持“原汁原味”的必要。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講,小美人魚被顛覆性的再創作,或許恰恰是這個藝術形象比花木蘭更加深入人心的證據。

同樣是從傳播中國文化的角度來講,我們也沒有必要對這部好萊塢電影的細節過於苛求。將宏大的文化抽象為幾個符號,確實會損失文化的許多細節。但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對異文化有太過深入的瞭解,“中國文化大雜燴”的花木蘭也許在中國的考據黨看來多少有點出戲,但對絕大多數路人觀眾來說卻是正合適。想要讓中國文化深入外國人心中,最終靠的還是外國人自己願意沉下心來鑽研,乃至“魔改”。與其期待這部電影對外傳播多少“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不如盤算一下這部電影能給中國的電影從業者帶來多少工作機會,提升一下中國電影對比好萊塢仍顯孱弱的硬實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華輿 編輯/張一天

【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蘋果手機:「鏈接」

華為手機:「鏈接」

小米手機:華輿-小米應用商店

vivo手機:►【華輿】 - vivo應用商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