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


"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秦怡、白楊、張瑞芳、舒繡文,與鄧穎超合影 主辦方供圖

中國話劇至今已誕生112年了,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暨獻禮祖國70週年華誕主題展”全國巡展的收官之展放在了上海。通過幾百張珍貴的圖片,可以看到百年的滄桑鉅變,精神涅槃,使得中國話劇集滴水成江海,人才輩出,佳作如林。

王鐘聲,演劇“喚起沉沉睡獅”


中國的話劇誕生於1907年,但是演出地點是在日本,那一年,李叔同在日本組織留學生文藝團體春柳社在東京先後演出了《茶花女》片段和《黑奴籲天錄》。


"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秦怡、白楊、張瑞芳、舒繡文,與鄧穎超合影 主辦方供圖

中國話劇至今已誕生112年了,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暨獻禮祖國70週年華誕主題展”全國巡展的收官之展放在了上海。通過幾百張珍貴的圖片,可以看到百年的滄桑鉅變,精神涅槃,使得中國話劇集滴水成江海,人才輩出,佳作如林。

王鐘聲,演劇“喚起沉沉睡獅”


中國的話劇誕生於1907年,但是演出地點是在日本,那一年,李叔同在日本組織留學生文藝團體春柳社在東京先後演出了《茶花女》片段和《黑奴籲天錄》。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王鐘聲在《迦茵小傳》裡的化妝照 主辦方供圖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很多值得上海驕傲的照片,譬如蘭心大戲院是中國本土出現的第一個話劇演出的正規場所。再比如,1907年,與春柳社前後腳成立的劇社——春陽社就在上海的徐彙區。春陽社成立前,創辦者王鐘聲在上海刊登廣告,創辦新劇學校——通鑑學校。開學後,並無課業,而是由王鐘聲指揮著天天排戲。他並不掩飾他的革命思想,公開聲稱要以演劇為手段,“喚起沉沉之睡獅”。

張瑞芳,墊高鼻樑演外國人


展覽中,你可以看到24歲的曹禺,眉清目秀文質彬彬,他在《財狂》(又譯《守財奴》)中主演守財奴韓伯康,他也演過自己的名著《雷雨》中的周樸園。甚至還有曹禺和張瑞芳合演的《安魂曲》劇照,照片裡,曹禺和張瑞芳都墊高了鼻樑,帶著捲髮。

“在中國的話劇舞臺上,演國外的戲,演員都是要墊高鼻子,戴上金髮的演出潮流,堅持了很多年,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初都還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說。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四位著名女演員秦怡、白楊、張瑞芳、舒繡文,合稱話劇“四大名旦”,展覽裡的一系列珍貴的照片,都可以領略到這些真正“老戲骨”年輕時的風采。

李默然,每天早上噴水練氣息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話劇事業遍地開花,各個省市都各自成立自己的話劇院團。

北京人藝當年的《龍鬚溝》裡有張劇照也擺放在這次展覽中,照片中的男主角正是大名鼎鼎的於是之。據說,為了這一版龍鬚溝,演員全部要生活做採訪筆記,每個人都要將筆記上交,互相學習,這些筆記現在都存放在北京人藝的展覽館裡。“《茶館》的演員那麼多,當時要求就是背對觀眾的演員後背都要有戲,聽到一個消息是緊張,還是漠不關心,在後背都能體現出來。”宋寶珍說。


"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秦怡、白楊、張瑞芳、舒繡文,與鄧穎超合影 主辦方供圖

中國話劇至今已誕生112年了,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暨獻禮祖國70週年華誕主題展”全國巡展的收官之展放在了上海。通過幾百張珍貴的圖片,可以看到百年的滄桑鉅變,精神涅槃,使得中國話劇集滴水成江海,人才輩出,佳作如林。

王鐘聲,演劇“喚起沉沉睡獅”


中國的話劇誕生於1907年,但是演出地點是在日本,那一年,李叔同在日本組織留學生文藝團體春柳社在東京先後演出了《茶花女》片段和《黑奴籲天錄》。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王鐘聲在《迦茵小傳》裡的化妝照 主辦方供圖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很多值得上海驕傲的照片,譬如蘭心大戲院是中國本土出現的第一個話劇演出的正規場所。再比如,1907年,與春柳社前後腳成立的劇社——春陽社就在上海的徐彙區。春陽社成立前,創辦者王鐘聲在上海刊登廣告,創辦新劇學校——通鑑學校。開學後,並無課業,而是由王鐘聲指揮著天天排戲。他並不掩飾他的革命思想,公開聲稱要以演劇為手段,“喚起沉沉之睡獅”。

張瑞芳,墊高鼻樑演外國人


展覽中,你可以看到24歲的曹禺,眉清目秀文質彬彬,他在《財狂》(又譯《守財奴》)中主演守財奴韓伯康,他也演過自己的名著《雷雨》中的周樸園。甚至還有曹禺和張瑞芳合演的《安魂曲》劇照,照片裡,曹禺和張瑞芳都墊高了鼻樑,帶著捲髮。

“在中國的話劇舞臺上,演國外的戲,演員都是要墊高鼻子,戴上金髮的演出潮流,堅持了很多年,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初都還是這樣的方式。”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說。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四位著名女演員秦怡、白楊、張瑞芳、舒繡文,合稱話劇“四大名旦”,展覽裡的一系列珍貴的照片,都可以領略到這些真正“老戲骨”年輕時的風采。

李默然,每天早上噴水練氣息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話劇事業遍地開花,各個省市都各自成立自己的話劇院團。

北京人藝當年的《龍鬚溝》裡有張劇照也擺放在這次展覽中,照片中的男主角正是大名鼎鼎的於是之。據說,為了這一版龍鬚溝,演員全部要生活做採訪筆記,每個人都要將筆記上交,互相學習,這些筆記現在都存放在北京人藝的展覽館裡。“《茶館》的演員那麼多,當時要求就是背對觀眾的演員後背都要有戲,聽到一個消息是緊張,還是漠不關心,在後背都能體現出來。”宋寶珍說。


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場所在蘭心——紀念中國話劇誕生百年主題展先睹記


圖說:李默然《第一次打擊》劇照 主辦方供圖

李默然年輕時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了一出保加利亞的戲劇《第一次打擊》,當時照片上的他目光炯炯儀表堂堂。為了練好氣息,李默然每天早上都會堅持端著一搪瓷缸的水,喝一口和別人比賽,看誰噴的遠,這也算是他練習氣息的獨門祕方了。

《查理三世》,讓英國人看到中國寫意表演


走進新世紀這一部分的照片中,也有不少亮眼作品,其中有一張《查理三世》的照片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2012年,中國國家話劇院中文版莎翁經典作品《理查三世》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上演,這部戲劇融入了大量中國元素,以中國化的表達方式講述了有關權力與慾望的經典故事。結果,直到開演當天,因為航運的關係,運輸舞美道具的船還在海上漂著……

在英方的協助下,演出舞臺佈景簡潔明瞭,白色的佈景上寫著“利益”“慾望”“謊言”“權力”和“詛咒”等方塊字,演出中,演員們使用中文對話,將中國京劇藝術、打擊樂、傳統書法和寫意空間等元素融入到戲劇中,給英國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據說,從那以後,英國人也覺得中國演員用簡潔寫意的方式挺不錯,不少常年演莎翁的劇團也開始紛紛效仿。

倪大紅,配角的眼袋都是戲


今年的上海電視節,倪大紅憑藉《都挺好》裡的蘇大強拿到了白玉蘭最佳男主角,。舞臺上,今年他的話劇作品是《安魂曲》,一開票,一分鐘就搶購一空。

事實上,如今大紅大紫的倪大紅,這麼多年一直是貨真價實的老戲骨。作為國家話劇院的演員,演了大半輩子話劇,每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1999年,因為在田沁鑫導演的《生死場》裡的人物“二里半”,倪大紅還成為了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梅花獎和文華表演獎的雙料得主。

這次展覽中,倪大紅在《生死場》裡的劇照就赫然在目,佝僂著身體,依然面無表情,卻將一個渾然不知帶著槍到家的鬼子是敵人愚昧的老漢刻畫地入木三分,難怪都說他的眼袋都是戲。

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主辦,上海指南針藝術策劃有限公司、上劇場、美羅城space承辦,展出從8月23日起至9月4日結束。(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